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愛我的家鄉演講串詞篇一
各位領導、在座的各位朋友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林區、我愛鄂倫春、我愛我的家》。
今天站在這里我很興奮,興奮的是旗委黨委在黨的九十華誕到來之際,給我們搭建了這樣好的平臺,讓我傾訴、讓我表達對黨對家鄉的熱愛。我很自豪,自豪的是我生在鄂倫春,自豪我是一名林業職工,因為我愛林業我愛鄂倫春我愛我的家。
家鄉,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是一輪金黃的圓月下永不退色的關于閏土的記憶,是搖蕩的烏篷船上十幾個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夜看社戲的歡聲笑語。而在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眼里,家鄉卻被一條淺淺的海峽橫亙著,而那隔不斷的幾十年如一日的濃濃的鄉愁,化作不死的詩魂,黃鐘大呂一樣,震顫著兩岸同胞的心……是啊,家鄉,即使你再遠,再貧瘠,也是靈魂深處那一個飽蘸著最純粹的愛戀的身影,如父如母,如血管里不可更易的鮮紅。我出生在鄂倫春克一河林業局索圖汗林場,是克一河林業局一名普通林業工作者,我的父輩也是一名老林業工人,我生在鄂倫春,長在鄂倫春,從小聽著《勇敢的鄂倫春》歌曲長大,是鄂倫春這塊土地養育了我。
聽父輩們講年輕時,他們來到這里,參加了開發建設這片神圣土地的神圣使命。那時交通不便,沒有火車,運往這里的糧食和物資都是汽車運來的。住的是帳篷,點的是煤油燈,家屬四戶住一個帳篷,中間用炕席釘在木桿上隔開,一戶一隔。做飯在一個鍋灶上,輪班做飯。吃的是白面還有粗糧,沒有菜,都去挖野菜吃。生活非常單調,人也少。后來職工多了開始蓋房,雖然房子都是“板夾泥”的,但比住帳篷好多了。冬天,工人們長期住在山里采伐木材,白天連水都喝不著。做飯吃水、洗臉,喝的水是雪水化的,有時還要到山下小河上刨冰化水,洗澡是談不上了,想洗也沒水洗。
這就是我的家鄉——鄂倫春旗下屬的一個小城鎮,獨具自身特點的新興城鎮。她作為林區北疆第一園,始終保持著一種生于自然、獨屬于山區林海與草莽間的寧靜、幽遠與質樸的氣息。她既不熱烈,也不矜持;既不浪漫,也不呆滯;既不喧囂,也不沉寂。她受自然的限制,像個嬌寵的嬰孩,靜靜地臥在群山的懷抱,在松林與白樺的簇擁下,散發出別的城鎮沒有的、獨特的芳香與美麗。山嶺是她的搖籃,搖出了她彩色的夢;樟子松是她休養生息的根,深深地扎根于這片沃土;諾敏河是她歷史的見證,養育滋潤著這片富有生機的土地;繞城的寬敞公路,環山的秀美公園,精巧的仿古木刻楞小屋,別致的小橋流水,惟妙惟肖的動物雕塑,環回曲折的林間小路,與崇山峻嶺的山林和千姿百態的鳥語花香相依相映,更加體現出這個山城的與眾不同。
此刻,沐浴著歡慶建旗周年、以實際行動向黨的九十華誕獻厚禮的明媚陽光,我多想放開歌喉,唱出心中的激情和祝福:誰不夸咱家鄉好,明天我的家鄉鄂倫春更壯美。
我愛我的家鄉演講串詞篇二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三岔口鎮五大隊小學四年級的張偉佳,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我的家鄉》。
在龍江大地的東南隅,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小城,名叫東寧,她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這就是我們的家鄉。這里,沒有上海的車水馬龍,沒有香港的喧囂繁華,但是,這并不能阻止我對家鄉的熱愛。因為,我們的家鄉有歷史悠久的黑土文化,有如詩如畫的自然風景,有淳樸高尚的風土人情……今天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塵土飛揚的泥土路不見了,平坦開闊的水泥路出現了;低矮陰暗的房子消失了,高大豁亮的樓房崛起了,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落后的小城,正在逐步發展為現代化城市。
如今,人們在保持傳統種植業的同時,開發了更多地經濟種植項目,食用菌、煙葉、外貿蔬菜……,尤其是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家鄉的支柱產業。家鄉的人民走科技發展的道路,開發出來的食用菌品種繁多、營養豐富、綠色健康,已然成為全國黑木耳第一縣,產品遠銷國內外,為國家、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使人民走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道路。
家鄉人民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放眼國內外,勇敢拼搏,爭做經濟弄潮兒。從最早的出國務工、倒大包,到如今口岸開放、境外辦廠、興建種植園,從當初的小煤礦、小作坊,到如今的水電站、汽車交易城、松籽加工、木器制造……眾多招商引資項目紛紛落戶家鄉的工業園區,東寧的城市化進程呈現出跳躍式發展趨勢。經濟發展了,人民富裕了,手機、電腦、小轎車……走進了千家萬戶;人們在追求物質富足的同時,更加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小江南之夏”演唱會、青年歌手大獎賽、電視劇拍攝……這些原本在電視中出現的事情,如今就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我,贊美家鄉!不單單是因為她的富足,更是為她的純真、自然。
家鄉的人民在創造輝煌的同時,也不忘保護自然、親近自然。看,那郁郁蔥蔥的山林,那清澈見底的溪水,在晨霧的繚繞下,猶如仙境一般,如詩如畫。九佛溝水庫、吊水湖、界河公園……波光粼粼、綠樹環抱;綏芬河、胡布圖河……水產豐富,灘頭魚、大馬哈盡是淡水珍品,回味無窮;五排山古城、大城子古城墻,尋覓先人蹤跡;洞庭河流、水上公園,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尤其乘坐著橡皮伐河流在歡騰的河水上,不僅可以領略兩岸的動人景色,還可以體味純真的民間生活,感受家鄉人民熱情淳樸的民風,令不不禁會覺醒于陸游的“衣冠簡樸古風存”的意境之中。
我,贊美家鄉!
家鄉,是一幅連綿不絕的畫卷,偉大的家鄉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使家鄉充滿活力,正在蒸蒸日上地發展著。
家鄉,你是我敬愛的母親,你是我溫暖的懷抱,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對你的熱愛,只能匯聚成一句話——家鄉,我為你喝彩!
謝謝大家!
我愛我的家鄉演講串詞篇三
我的家鄉xx縣,是xx省最小的縣,它就像一顆小巧俏麗的明珠,坐落在崇山峻嶺的萬綠叢中。說它小,既是說它人口少(全縣才13。85萬人),也是說它縣城小,走在街上幾乎人人都認得對方。外地人常常笑我們xx小,說一家炒辣椒全城嗆鼻子。但我要說的是,我的家鄉xx縣小得美麗,小得人杰地靈。
剛剛結束的“xx瀟湘八景”評比中,我們xx縣忝列其中,消息傳來,全縣人民無不雀躍。我們—xx的秀美風光多少年來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終于展現在世人面前,朋友,就讓我帶著你們一起暢游xx的山山水水吧!
棲鳳湖——一個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湖內小島星羅棋布,岸線迂回曲折,萬畝湖面碧波蕩漾,煙波浩渺,魚躍鳶飛。沿湖山巒疊翠,茶果飄香,加上流水小溪自高山林間似銀帶漂入湖中,可謂風光旖旎。畫家黃永玉、龍清廉曾泛舟于此,題就“青山似畫,碧水如詩”的妙筆,名記者、散文家蕭離踏波湖中,發出“山水迷離”的詠嘆。每當夏日來臨,別處是炎炎酷暑,湖畔卻是山風送爽,氣候宜人,令人流連忘返。如今,熱火朝天的建設正在棲鳳湖畔展開,一座旅游新城即將出現,棲鳳湖將成為人們避暑休閑的好去處。
泛一葉扁舟,順流而上,便可以到達中南第一峽谷——坐龍峽。“平湖游罷逛山峽,興味欣然玩物華,八瀑八潭玄俊巧,人間天上一奇葩。”坐龍峽內絕壁矗立,峽谷幽深,坑連洞,洞連溪,大洞連小洞,洞洞相通。春夏之際,溪水陡漲,不見谷底,溪水流過浪花四濺轟然作響。秋冬之時,水落石出,流水孱孱,曲折有致,讓人不禁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來吧!朋友,盡情來享受xx的山水之美吧!奇特秀麗的地質公園紅石林在等你來,天然氧吧、萬畝林海高望界在等你來,奇美高聳的天橋山在等你來。我們有濃濃的米酒、淡淡的茶香,美味的臘肉、醉人的山歌,有古老原始的毛古斯,有神秘驚險的巫儺絕技,還有許多未知的美好風光在等你來發掘、來品位。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靈秀精巧的xx縣也人才輩出。我們有“扶貧司令”彭楚政,有苗族少將張顯伯,有著名記者蕭離,有老歌唱家何繼光,更有“苗山百靈鳥”宋祖英。她憑借她美妙的嗓音唱出了湘西,唱到了北京,唱響了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征服了億萬聽眾,展示了我們——苗山兒女的萬種風情。
美麗的xx,我可愛的家鄉,你以你豐沛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勤勞樸實的土家苗漢兒女。我們生在這塊熱土,將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的繁榮富強而奮斗。我們期待xx的明天會更輝煌!
我愛我的家鄉演講串詞篇四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鞠躬)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我愛我的家鄉》。
“藍天是白云的家,森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項城是我的家。”
在豫東平原的東南部,有一塊古老而又充滿朝氣的地方,小河清流,梨雪似瀑,千般風情盡收眼底,這就是我的家鄉——河南項城。
家鄉項城有著豐厚的文化歷史,有著美好而神奇的傳說,美麗的八里河流傳著曹娘娘救濟鄉里百姓的佳話,傳誦著大將軍鄧禹壯志戰斗報國的故事;古色古香的頓子國陪伴了光武帝劉秀金色的少年時光;恢弘的袁府吸引了無數海外游客;更有著神秘的令人向往的鬼修城。
然而這塊養育我的土地,給我的卻一直是淳樸、親切、自然的感覺,在我的眼里,這個城市最美麗。
家鄉項城,是一座散發善良的泉眼。淳樸是她的本質,善良是她的天性。
當汶川大地在顫抖的那一刻,項城人民紛紛解囊相助,恨不能長上翅膀飛到救災前線。
家鄉項城,是一座美麗的花園。這兒雖沒有熱帶雨林中高大茂密的植物,也沒有五岳蒼勁的參天古樹,更沒有植物園里種類豐富的花草。但是,這兒卻有許多隨風飄逸的楊柳枝,有一排排堅毅剛正的白楊,大片簇擁著的梨花,眾多不知名的翠綠翠綠的小野草兒,將這個花園裝點得如此絢爛多姿。
家鄉項城,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擁擠的大街上,琳瑯的超市中,一望無際的田野里,到處都有著我們項城人獨特的開懷大笑。辛勤工作之余,項城人民天生純樸豪爽的性格展露無遺,那是只有項城人民才擁有的無限活力和淳樸忠厚。
家鄉項城,像極了一個俊俏、充滿活力的小伙子,熱心的市民是他眨個不停的雙眸;“淳樸善良”是他高挺的鼻梁,“綠”是他俊俏的臉蛋,“笑”是他上揚的雙唇。我親愛的項城,您是那樣的威武剛強,您是那樣的令人深感充實!
昨天,家鄉的人民唱著在希望的田野上揮舞著的鐮刀、鋤頭,今天,家鄉的人民在這片熱土上創新、改革、開拓,創造著自然和諧而又寧靜的家園!
文明、和諧、奮進的項城啊,我為你而驕傲!我為你自豪!
我衷心的祝愿——明天會更好!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鞠躬)
我愛我的家鄉演講串詞篇五
親愛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是工商管理學院xx級1班的劉釗。
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關于我的家鄉,也是大家現在生活的城市——開封。
對于開封我可能會有一些夸張的贊美,但也不會逃避它發展中的不足,更不會去攻擊別的地區,畢竟我又不叫“劉立波”嘛。
說到開封,人們總愛在前面加上“七朝古都”四個字。
開封確實很古,自建城以來已經有了2700多年的歷史,由于開封地勢平坦,河湖縱橫,氣候溫和,交通便利,所以是中國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
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后在這里建都,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在北宋時期: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用了二十年時間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封建割據局面,將開封打造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富庶的城市。
也將宋朝打造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經濟最發達,科技最發達,城市化率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高,將歐洲距離拉的最大的朝代,總之,不是一個公款吃喝、賄賂十分嚴重但仍自稱亞克西的朝代。
一千年前的中國的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是世界第一,其gdp占到了世界的50%。
這些在諸多文獻中都有著明確的記載,如果非要說無圖無真相的話,那張擇端大師的《清明上河圖》應該就是對開封當時繁華的最好詮釋。
開封有著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明,但開封人并不怎么文明。
他們隨便、粗俗,還有一些蠻橫。
開封人還有一個普遍的詬病就是像我剛才一樣只會吹噓曾經的輝煌。
隨著李自成攻打開封、黃河決堤等一系列的天災和人禍后,開封逐漸落寞并一蹶不振,時間將它沖刷成了一座落后的小城。
盡管開封再也不像以前光鮮亮麗,但開封人民對生活樂觀的態度卻從未改變。
他們自命不凡,依舊把開封當做皇城,把自己當做天之驕子;他們可愛,生活的并不好但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他們小市民,沒見過大世面卻還愛吹牛;他們無奈,因為吹來吹去可以供他們吹的牛只有那么幾頭。
開封像是遲暮的英雄,雖然年老體衰卻還不停地向別人夸耀自己曾經的氣貫長虹;她又像是過了氣的名角兒,雖然人老珠黃卻還津津樂道于自己當年的花樣年華。
嘗口包子,聽段豫劇,去趟鼓樓。
聽聽耳邊鏗鏘有致的開封話,看看身邊淳樸可愛的開封人,你會發現現在的開封是一個很適合人們生活的地方,這里沒有高樓大廈、紅燈綠酒,也沒有表情麻木的白領,勢利虛偽的闊太太;但有紅磚黃瓦,寺廟園林,也有活力四射的年輕人,勤勞殷實的勞動者。
開封人實在是一群擅于享樂的家伙,不論男女,在飲食上都絲毫將就不得,男人們熱衷于泡澡堂,女人們熱衷于聊家常,人人知足常樂,熱愛生活,認真地做著自己分內的'事,從不奢求得到太多的東西。
傍晚走在開封繁鬧但不繁華的夜市,你會深刻感受到開封的隨性、真實和易于滿足。
不論房價油價如何放肆的上漲,國家出臺怎樣靠譜或不靠譜的政策,開封人總會守著這古老的一畝三分地無憂無慮的生活著;開封也總會安詳地懶懶地躺在黃河下游,深情地默默地望著這片飛速發展中的神州大地。
我愛開封,我愛開封,我愛開封。
開封可能不發達,開封可能不繁華,她沉默、孤寂、與世無爭,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滄桑。
我希望通過我短短的演講能讓大家認識、了解、熱愛這座將至少陪伴你們四年的城市。
最后,我代表開封,代表開封人,歡迎大家來到這座古樸有味兒的城市讀一所同樣古樸有味兒的大學。
謝謝。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為了家鄉更美好》。
提起我的家鄉——鯉城,我們心中便充滿驕傲和自豪。
鯉城古稱刺桐城。
她曾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素有“海濱鄒魯”的美稱;她曾經擁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
還有那巍然屹立的東西塔,盛名遠播的開元寺,伊斯蘭風格的清靜寺,牽引海峽兩岸情絲的天后宮以及泉州南音,提線木偶、梨園戲、高甲戲……千年的文化積淀造就了家鄉鯉城輝煌的歷史。
改革開放20年來,家鄉發生了翻天履地的變化,特別是在鯉城區委、區政府“繁榮古城,建設新區”的響亮口號下,家鄉人民用聰明才智,勤勞的雙手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使古老的鯉城煥發了青春,一個“文明、誠信、平安、溫馨”的鯉城展現在我們面前,以其獨具魅力的精神風貌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首先,我們要從現在起自覺培養勤勞的品質。
古代思想家韓愈說過:“業精于勤、荒于嬉。
業就是事業。
如果我們一味貪圖享受丟棄了勤勞的精神,家鄉的建設事業,還能繼續發展嗎?正如克雷洛夫說的那樣:“才能一旦為懶惰支配,它就一無可為。
同學們,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并不容易,只有踏踏實實地依靠勤勞才有希望。
其次,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以前,由于科學文化知識的落后,在建設家鄉的道路上,人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是先進的理論,是科學技術推動了家鄉建設的飛速發展。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與國之間的竟爭是綜合國力的竟爭,是科學技術的竟爭,要想家鄉得到發展,就必須從小努力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
同學們,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應該成為我們鯉城新一代少年兒童共同的奮斗目標和光榮責任。
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小事做起,為家鄉各項事業的發展作貢獻。
在社會實踐中鍛煉體魄,增長才干,磨煉意志。
我們要自覺用《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質,爭做文明、守紀、奮發、向上的鯉城新一代,用實際行動,投入家鄉的建設中去。
同學們,我們有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一代代勤勞勇敢的家鄉人民的不懈努力,家鄉鯉城就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的***號選手,我叫***。
今天我以一個教師的身份站在這里演講,感覺有些慚愧。
因為我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來宣講,也沒有什么豪邁的語言來謳歌自己的職業。
十年前我邁出師范學校的大門,一心想在外面闖一闖,是父親的一番話打動了我“你是農場培養出來的孩子,現在農場各行各業正在搞建設、快發展,你應該回來出一份力、盡一份責。
”于是便成就了今天的我,在農場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在這十年里,我見證了農場日新月異的變化。
朋友們,還記得十年前我們的家鄉是什么樣子嗎?幾條破舊的沙石路,成片成片的磚瓦房,這幾乎可以概括我們農場的全貌了。
再看看現在吧!一條條水泥硬化路縱橫交錯,貫穿場區的東西南北;一座座寬敞舒適的樓房撥地而起,及將建成的數個功能設施完備的居民小區更讓我們拭目以待;從千頭奶牛養殖小區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示點;從優雅別致的龍山公園到綠樹成蔭的文化廣場;從高效率、現代化的農業中心到引領科技的工業園區。
一座現代化的小城鎮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一幅百姓安居樂業、政通人和、生機盎然的繁華、富榮的畫卷呈現在我們眼前。
如果說十年前,我不愿回到這里,那是因為我不夠了解我的家鄉、不夠了解黑龍江農墾;然而現在,我深情地眷戀并且熱愛著這片肥沃、富饒、煥發著勃勃生機的土地!今天我們擁有無比優越的階級政黨,擁有無比先進的科學理念,擁有無比堅實的群眾基礎,擁有英明果斷的農場領導班子,是他們提出了“培育文明龍山人、建設和諧新農場“的口號,才有了今天我們幸福、和諧的大好局面。
我為我是一個龍山人而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不過,更讓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我們的汗水可以盡情地揮灑在建設和諧農場的宏偉藍圖中。
雖然我工作在很普通、很平凡的崗位上,但是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如果我們每個龍山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努力工作、勤奮敬業,就是對建設和諧社會做了事、盡了責。
我和我身邊的同事都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身為教育工作者,承受著社會的壓力,承載著孩子的期盼,肩負著家長的厚望。
在我們單位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老師帶著一身病痛,兜里裝著藥,仍然執著地站在講臺上;有的老師親人病重在床,卻沒有時間照顧,舍不得請一天假;有的老師雖已年過半百,卻仍然孜孜不倦,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信息技術,可謂人老心不老;他們甘心獻身于教育事業,不為名,不為利,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職業的圣潔,用行動來詮釋師德的真諦!
想必大家還記得汶川地震吧,在那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有多少震撼靈魂的師愛在閃光:張開雙臂牢牢地護住講臺,用自已的血肉之軀為四個孩子撐起生命天空的譚千秋老師;為救200多名學生,致妻子的呼救聲于不顧,最終痛失相濡以沫20多年的妻子的肖明清老師;面對房倒屋塌,原本可以保住自己生命,卻留下來疏散學生,最終也沒有走出教室的嚴蓉老師、吳忠洪老師……這樣感人的事例不勝枚舉。
在這一刻,教師的生命被定格成為永恒,在這一刻,教師的人格升華并且光照千秋。
魯迅先生曾說過“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這一木一石呢?”最后,在這里我想真誠地對自己、對大家說:讓我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執著的追求,奉獻自我,做一個文明向上、立志進取的龍山人!讓我們共同為創建一個和諧而美好的家園出一份力、盡一份責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