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通過報告,人們可以獲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行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職業崗位調研報告篇一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舉足輕重。它是培養經濟建設第一線人才的主陣地,是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結合點。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特別在近幾年更是把職業教育擺在了發展經濟的戰略位置,從政策導向到經濟扶持等方面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我縣職業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但總體上看仍然顯得薄弱,發展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存在不少問題。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與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此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結合教育實際,圍繞當前教育發展的重大任務,深入開展調研。現把對職業教育專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今后工作建議報告如下:
一、職業教育發展概況
(一)職業教育發展沿革
據史料記載,職業技術起源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距今近百年的歷史。先后創辦過兩所農業學校和一所職業學校。農業學校開設園藝實習班,開展茶、果栽培和加工技術傳授。職業學校從請來兩個師傅為教員,教學內容是教學生紡線織布、染布等技術,學員學習大小花格子布的紡織和印染技術。享有盛名的馬鄧茶的栽培、制作加工以及振太街花布均是農業學校和職業學校傳授技術后得以提升和延續的結果。
新中國成立后,人們對文化和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各類文化學習班和技術培訓輔導班大量舉辦。
1958年在大辦農業中學的要求下,全縣區社辦起農業中學32校,學生712人。
1959年農業中學調整為兩個公社一校,全縣保留10校,學生220人。
1961年至1963年農業中學再度調整保留為1校(者東農業中學),學生129人。
1966年,全縣農業中學校數又增至5校,學生261人。在恩樂開辦了農業技術學校,學員44人。
1967年,全縣農業中學校數發展到9校,學生261人。其中縣扶持指導辦者東農業中學,公社辦勐大平掌農業中學,其余農業中學均為區辦。
“_”期間,各級農業中學先后停辦。
1972年,縣農科所開辦一所農業技術學校,招收新生1班,40余人,2年后停辦。
1973年,者東農業中學改為“第三中學”(普通中學)。
1978年8月,開辦“師范班”。1980年10月經思茅行署批準改建為“縣小學教師進修學校”。1985年經省教育廳備案協同省計委批準正式屬中等師范學校規格建制,開始招收全日制離職系統進修中等師范學員。1987年停招系統進修中師班,轉為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教師進修學校與民族學院聯合招收函授本科漢語言文學班。同時面向社會在職干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多項職業技能培訓。
1985年,以教育部門為主,農、牧、_門聯合創辦了“縣農職業中學”,同時掛“中央農業廣播學校分校”牌子。1986年開始只招初中畢業生,進而過渡成“職業高級中學”。
1986年10月,縣委、政府決定將縣農機站改辦“縣農業機械技術學校”。到_年止,共舉辦50班(駕駛39班,管理員11班),學員2392人次(駕駛1911人次,管理員481人次)。
1991年,按板鎮成人技術學校創建。1999年6月被省政府認定為“省級示范性成人技術學校”。學校以科教興鎮、科技致富為宗旨,培訓迎著季節走,按照農閑學,立足文化、著眼技術、服務生產,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的指導思想,切實抓好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發展至今,全縣還有合格成技校2所,村成技校110所。
職業崗位調研報告篇二
通過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省委七界五次會議精神,圍繞全會的主題,著眼于我們的工作實際,做為一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的校長,我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思考,依據多年來的工作經驗,以及各式各類的針對教職員工、學生、學員的問卷調查結果,我分條理析,甄別篩選,本著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現狀的基本原則,本著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原則,寫出調研報告,核心性質的問題是三個方面,一是學以致用,一是精細管理,一是硬件建設。
眼下,我區的職業教育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今年暑假,實現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合并,唐山工貿中專與古冶職教中心合并,實現了強強聯合,這在教育管理、師資配備、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新情況會有新問題,我們更需要依據現實情況,調查研究,鞏固成績,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以往的職業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職業學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學,專業變化大,教師配備變化大,很難做到管理上的精細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導致學生所學技術不過細、不過硬。兩校合并后,專業更多,教師類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打造職業名校,創辦拳頭專業,培養技術過硬的優秀人才,我們曾進行過深入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從科學的角度去考慮,去分析,針對這一問題,我校確立了立校、強校的精細化管理方案,確立了總體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貫徹一個體系,突出兩條主線,抓好三個重點,強調四個建設。
貫徹一個體系:貫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努力實現認證。
突出兩條主線:一是招生就業工作;二是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
抓好三個重點:其一是安全問題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評估督導以及省教育質量驗收;其三是焊接實訓樓的基建工程。
強調四個建設:一是隊伍建設;二是專業建設;三是文化建設;四是功能建設。
隨著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實施,必將逐步規范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細化、科學化。使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在波瀾不驚中得到升華。
學以致用的問題,也是長年困擾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校所學技術知識,步入社會后無用武之地。學非所用,做為學校徒勞無功。做為社會技術人員匱乏。那么,職業學校服務社會的技術平臺作用就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一問題是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因為,它關系到我校的生死存亡,關系到我校的繁榮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根據對我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考察調研,我們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并開辟途徑、尋找渠道,開動腦經想辦法,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以大企業作為依托,努力實現定向培養,以名校作為依托,努力實現聯合辦學,自xx年與首鋼技校聯合辦學以來,聯辦校已達5家。我們與山海關橋梁廠高級技工學校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得到了市區領導的高度重視,政府副區長王俊合同志曾親自到會并講話。我們主辦了聯辦學校研討會,使“聯合辦學互利雙贏”更具規范化、長效化,為我區學生就業開辟了新領域。
在教學上,學校組織骨干教師分別到南廠技校、機械技校和山海關橋梁廠高級技校進行參觀、學習、交流。通過走出去使大家不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發覺了自身的優勢。在吸收消化的同時努力做到揚長避短,逐步縮短與名校的差距。從學校的長遠發展出發,積極支持鼓勵老師進修學習,學校努力爭取名額派老師外出學習、交流,先后有教師到石家莊、天津、遼寧、寧夏、江蘇等地學習。我校王海棠老師09年9月到11月在德國進行為期6周的學習交流,成為我市職業學校教師赴德學習第一人。還聘請了20余位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這樣,我校的師資隊伍得到進一步優化,我們的教學活動與企業需求就更加貼近,逐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對于我校在學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與理想狀態還有距離,我們必將揚長避短,將學以致用做為教學的主體要求力爭達到完美境地。
硬件設施曾一度成為制約我校發展的瓶頸問題,教育設施的落后,使我們無法跟上現代職業教育的節拍,知識在更新,技術更是日新月異,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以往問卷調查中,師生反映最為強烈的便是實習工位不全,設施落后,對此,為了增強學校發展后勁,我校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四處奔波跑項目,千方百計找資金,努力加大在育人環境、實訓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09年“國債”項目,投資900余萬元新建焊工實習大樓和宿舍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完成,交付使用,我校將新增建筑面積5000平米;為了進一步改善實訓條件,經過艱苦努力,我們在市局爭取到了60萬元專項資金,此項款項將全部用于購置焊接和機加工設備。同時,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又在積極申請2022“國債”項目,主要用在電工專業的升級改造,努力打造品牌專業、特色專業。
兩校合并后,由于專業多,硬件設施不齊備的現象仍然存在,依然需要我們加緊努力。力求合乎職業教育要求。
職業崗位調研報告篇三
-----
人才需求與職業崗位分析調研報告
一、畜牧獸醫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調研指導思想
1、畜牧獸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可從事的行業有很多種,例如:養殖場、獸醫站、檢疫站、防疫站、動物產品加工廠、飼料廠、屠宰場等。現狀我區各地普遍面臨畜牧獸醫人員極度缺乏,尤其農村地區,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缺乏情況更為嚴重,由此看來,畜牧獸醫的學生畢業后其就業前景是很好的。
2、畜牧獸醫行業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畜牧獸醫專業從業人員在正式的獸醫站、養殖場中的技術員一般都是大專以上的文憑,但在第一線工作的具體人員,很多都是中專或無文憑人員,處于第一線的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明顯偏低。
-----
社會適應能力較差。
根據我校的一些實際情況及河南省發展現狀畜牧業對應用性人才的客觀需求,我們應建立訂單辦學模式,推行“工學結合,在企業中辦學”的教學模式,達到教育與當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人才培養與學生頂崗就業一致,執行“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畜牧獸醫專業中職人才培養計劃,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畜牧業與養殖企業對專門化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隨著農業中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以往的教學設計要素已不能適應目前系統化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需要在中職畜牧獸醫教育教學改革中采取適宜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包括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分析、人才培養模式確定、專業課程體系建立、工學結合核心課程開發建設、師資與實訓條件建設、教學組織與實施、教學質量管理等一系列內容。
職業崗位調研報告篇四
姓名:張開彤
學號:116728037
性別:女
所在院系:金山學院經管系
所在年級專業班級:2011級農村區域發展專業1班聯系地址:桃山公寓5號樓
一、前言
隨著1999年以來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的大學教育業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同時,隨著國家勞動就業體制的不斷改革,大學畢業生也不再享受“統包統分”的政策。[1]大學生的數量逐年的增加,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并且有著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這個現象和國際經濟近年來連受打擊,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據統計,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超過640萬,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職大軍中,如何脫穎而出,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是每個畢業生都在思考的問題。
隨著社會地位、收入待遇的明顯提高,教師正成為令人向往的職業。但同時,教師這一職業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除了學歷和教師資格認證外,還須通過嚴格的選拔,另一方面,教師隊伍中的人才流失現象也日漸普遍。
在教師地位“水漲船高”的今天,教師這一職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教師節前后,我們漢中市就為此作了一個小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者中,有多半的人想做教師,但如果現在同時有做教師和企業職員的機會,你會如何選擇?到學校做教師的比例有,而選擇去企業打工的比例是。
隨著教育受重視程度的提高,教師待遇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由統計顯示,一般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大中城市中則在2000元左右,加上課時費和過節500——1000元左右的獎金,按升學率和區域排名成績的浮動獎金,教師的收入、福利和其他行業比較并不低。同時,在職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相對穩定的職業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職業形象令教師這一職業魅力倍增。
本研究旨在調查現在大學生對于如此嚴峻的社會就業現狀,對于教師這一職業崗位的看法。了解地方院校在校大學生的志向現狀;分析教師職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更好的了解有意大學生就業提供依據。該調查中采用自編問卷,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被調查者基本信息,共有3小題。第二部分為主要調查研究內容,共有21道測試題,其中有五道道多選題,其余均為單選題。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以上觀點做綜合分析,總的來說,教師職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為更多人的選擇。大家都認為教師是一種崇高而責任重大的職業,不管因為怎樣的原因做出了選擇,都應該做好這份工作。所以,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為社會做出更大 的貢獻,也為自己鑄就一份成功的事業。下面是我通過觀察和參考他人研究的資料,對教師素質的一些看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作為一個教師,一個優秀或成功的教師應該具備多方面的專業要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
首先是專業知識。它包括普通文化知識、所教學科的專門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三個方面。
其次是專業技能。包括了教學技巧和教育教學能力兩個方面。良好的教學能力應包括:
1、教學設計能力;
3、學業檢查評價的能力,近年來,則更加強調教師應該具備教育研究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最后是專業情意。它包括四個方面:
職業崗位調研報告篇五
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思考與探索
xx市_
新會計準則賦予會計職業判斷較大的空間,客觀上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從更廣泛和開放的視角思考會計環境,以面對不斷變化、日益增多的具有不確定性的經濟事項。
一、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1.樹立會計職業判斷意識。在主觀上樹立職業判斷意識,是會計人員提升職業判斷意識并能夠正確運用職業判斷能力的前提條件。會計人員必須從過去只需根據會計制度的明確規定作簡單的是非判斷向職業判斷邁進。更新過去已形成的排斥判斷、崇尚統一的傳統思維方式,改變處理會計事項時只是按圖索驥地照以前的做法或者請示領導遵照執行,缺乏獨立職業判斷意識的模式。
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會計職業判斷的保證,是衡量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一個標準。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強化職業道德意識,提倡和監督會計人員依法核算、實是求是、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是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環境和會計對象日益雜,會計人員應在嚴守職業道德的前提下做出職業判斷,不斷提升職業判斷能力。這樣,會計人員才能做到從原則上把握問題,從實質上認識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會計職業判斷的應用
1.堅持誠信原則和遵守職業道德。誠信原則是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重要原則,它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客觀公正地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作出合理合法的判斷。會計人員的誠信是經濟實體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誠信的會計人員才能客觀、真實地進行會計核算,提供正確的會計信息。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中思想和行為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準則,對正確進行職業判斷十分重要。會計人員作為特殊的行業人員,在作出職業判斷時,應以遵守職業道德為前提,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國家有關財經法規、依法理財、客觀公正,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2.堅持獨立原則。獨立原則要求會計人員不要盲目依從管理層的意見而放棄應有的職業判斷原則,應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合理借鑒其他單位對同類會計事項的處理,不要把思想限制在過去的判斷方法和結果中,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對待會計職業判斷。
3.堅持合法原則。會計職業判斷只能在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允許的范圍內作出判斷和選擇,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和會計原則必須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精神實質,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4.堅持謹慎原則。要求會計人員的每一次判斷都有充足的依據為基礎、以免造成判斷失誤。在出現多個備選方案時,應按謹慎原則,對備選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后選擇最優方案。
5.堅持一致性原則。要求職業判斷的依據或方法有一定的穩定性,對于不同時間出現的相同的經濟業務,無論同一個會計人員或不同的會計人員都應運用相同的判斷方法。對于法律法規或準則沒有規定的,在會計處理方法能上能下,也應遵循一致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