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是一種為了實現特定目標而制定的有條理的行動方案。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篇一
本學期我擔任杜甫川小學一年級4個班級的體育教學工作。每個班級50個孩子,男女生的.比例基本一致。剛剛從幼兒園踏入一年級的孩子們,對體育課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玩上,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需要老師不斷地去關心和愛護,并讓他們逐步形成終身體育觀和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 由于孩子們年齡小,集中注意力時間過短,活潑好動,興趣難持久,但是善于表現自己,爭強好勝、樂于參加老師組織的各種游戲和比賽、模仿性強等,這些都是一年級的孩子共有的特性。 每個專業的體育老師都知道,要上好、上活一年級體育課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組織教學方面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多動腦、多引導、多激勵,抓住學生的興趣,從學生的直觀入手,讓學生感受到體育活動和體育課的樂趣。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材以實踐教材為主。教材隊列是水平一的第一個實踐教材內容,前面還包括了理論(認真上好體育課、正確的身體坐、立、行姿勢等),教學中,針對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渙散的特點,主要配以簡單的隊列、隊形為主。如:集合整隊、原地轉向、原地踏步等。要求在每節課上都能夠將這些隊列知識慢慢滲透到實際教學中。通過徒手操的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 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動作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自我表現和群體合作的意識。在學會游戲的同時,更加應該學會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內容、并且學會相互幫助、積極參加個人和團體的活動、懂得遵守游戲規則。
1、運動參與目標: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主要是通過體育課的教學,使學生對體育課表現出學習興趣。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
2、運動技能目標: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游戲和韻律。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簡單的技術動作,如:拍球、滾動等,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
3、身體健康目標:通過廣播操的教學,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通過走、跑、跳、投、擲等游戲的教學,發展學生的體能;使學生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4、心理健康目標:通過游戲與基本動作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具有活潑、樂觀、愉快的情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培養榮譽感和責任心。
5、社會適應目標:培養伙伴間友好相處,團結協作的精神, 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
1、正確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教學。
2、備課每一節課,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課前課后及時進行反思。
3、利用評比法培養學生榮譽感,提高課堂組織的效果。
4、利用游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練習的積極性。
5、利用正確示范和多種誘導方法來促進技能的掌握。
6、利用語言激勵學生,提高練習的效果。
7、加強課堂常規的教育、落實,以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篇二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本學期的學習,能夠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7.在對簡單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單元;2.統計與概率:包括分類比較和簡單統計圖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單元;3. 空間與圖形:包括立體圖形認識、方位與圖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單元;4. 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和“大蒜有幾瓣”。
一年級新生剛步入校園,基本上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而且生源情況復雜。因此,我們要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下功夫,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完成從幼兒向小學生轉軌,使他們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3、少一些呆板的練習,適當布置有趣的作業,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準備課“海底世界”——數數 1課時
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9課時
找找周圍的數 1課時
第二單元: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3課時
第三單元:走進花果山——10以內的加減法 18課時
第四單元:有趣的游戲——認識位置 2課時
智慧廣場 2課時
智慧廣場 2課時
第六單元: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3課時
分積木 1課時
第七單元:小小運動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課時
第八單元:雪山樂園——總復習 5課時
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篇三
本站后面為你推薦更多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本學期擔任高一(9)(10)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兩班學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礎參差不齊,但兩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不高;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4)基于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系,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3)通過揭示立體集合、函數、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系,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函數、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辟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篇四
(一)落實新課程標準,改革課堂教學,促進師生發展。
1、認真學習新標準,嚴格執行新標準的指導思想。
2、開展課堂教學的研究,轉換教師角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尊重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健康、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倡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擴大學生信息交流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信息交流面要達100%,培養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針對一年級新生的特征,加強入學常規教育,規范行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必須加強對小學數學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對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分析數學內容、目標、重難點,提出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
(二)強化常規管理,優化集體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為落實"教學六認真"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提出了教學常規工作"十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考核要"嚴"、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質量要"高"。
(三)、教師間相互學藝研討。本學期,老師要上一節優質公開教學,加強教學交流,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學競賽及論文交流活動。每人上交一篇論文。
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篇五
本年級學生100多名,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剛接觸了一段時間發現,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著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并逐步引導他們的思維想象、體驗所獲得的成功給予的喜悅。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本冊教材還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有趣的拼搭”“豐收的果園”。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難點:能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系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系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混合兩步計算。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說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2、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系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2、在教學中盡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7、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篇六
一年級學生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復習。
三、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培養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內容變動
1、加強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把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并為第一單元“準備課”。
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并而成的。
數一數是原來的第一單元,主要目的是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比多少是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的內容,而原來第二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系不是很大,被刪去。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后、左右”。是從一下移過來的,而原來“位置”中“左右的相對性”以及“用第幾行第幾列的確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
2、降低難度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主要是加強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但在實驗過程中老師們反映: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表”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但實驗過程中教師普通反映: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我們把“半時”的認識移到二年級上冊。本冊只認識“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7、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七、教學進度安排:
(略)
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篇七
教材分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教材體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
一、教材內容及其編排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八個專題,分為八組:
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每個專題內涵都比較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局限性。每組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包括詞語、三字經、對對子、謎語、諺語、詩歌等多種形式。課文共34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系,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的舞臺。八組之后有五篇選讀課文。最后是兩個生字表。
具體內容及授課安排:
二、本冊教材的學習目標
1.認識550個常用漢字,會寫250個漢字。
2.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3.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詞句的意思,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4.初步學習默讀,逐漸養成默讀的習慣。
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篇八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9個單元:
1、位置;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
3、圖形的拼組;
4、100以內數的認識;
5、認識人民幣;
6、100以內的加分和減法;
7、認識時間;
8、找規律;
9、統計。
二、教學重點、難點。
1、100以內數的認識。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編寫意圖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應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學生在獲得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的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盒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展和欣賞數字美得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在數的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逐步樹立學好數學動的自信心。
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數同學興趣濃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少數學生能力差,課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地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五、教學措施:
1、勇于創新,堅持認真教學。
2、因材施教,選用有效地教學方法。
3、對學生進行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對后進生的輔導。
六、課時安排
1、位置4課時
2、20以內退位減法12課時
3、圖形的拼組2課時
4、100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5、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5課時
7、認識時間3課時
8、找規律4課時
9、統計3課時
10、總復習5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