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那關于計劃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計劃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院科室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計劃篇一
“醫院”一詞來自拉丁語,最初的意思是“醫院”來賓”,起初,它是為人們提供避難場所,還有一個休息室,讓游客感到舒適和娛樂。后來,它逐漸成為滿足人類醫療需求和提供醫療服務的專業機構,以及接收和治療患者的服務場所。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第一篇:醫院感染科室管理年度工作計劃2021年
1、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各項制度的建設;減負增效,避免形式化、虛假式的院感表格及記錄等;堅持每年至少召開兩次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加強院科兩級院感管理與醫院感染三級網絡管理,充分發揮院感科職能,督導科室管理人員樹立“院感防控第一責任人”意識和“院感高風險”防控意識;加強多學科、多部門溝通、協作,力求建立多部門合作、聯動機制。
2、專職人員參與教育與培訓;針對性地對院感重點科室、重點部門、重點人群的管理人員及院感員進行院感風險防控培訓,消除院感高風險隱患,杜絕醫院感染暴發;加強科室管理人員、感控醫生、感控護士等院感知識技能培訓,以在科室發揮督導和引領作用;院感辦每次培訓后,為科室提供電子版課件,并在院感群發布,方便科室組織學習與參考。
3、加強上報和疑似醫院感染病例篩查力度,減少院感漏報病例,提高醫生對醫院感染病例診斷水平、減少漏報;細化醫院感染監測指標與質量控制指標,使我院的院感管理質量指標均達國家衛計委院感質量指標要求;查找、分析院感暴發高危風險科室或院感重點科室開展院感暴發處置演練并組織相關人員參與觀摩。確保全院全年無院感暴發事件發生;加強院感重點科室、重點部門和重點環節的院感管理,通過院感風險評估,及時查找出可能導致院感事件發生的危險因素并進行有效防控;按照國家感染質量控制中心要求,繼續開展2021年度現患率調查,并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分析。
4、繼續開展全院耐藥菌監測,定期向全院公布院感發生數據;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
5、院感信息系統不能滿足院感防控要求,院感相關數據無法提取或不吻合,部分數據還需科室上報及人工統計,距很多三甲醫院的院感信息系統存在差距,需更新和完善,擬增補相關預警功能。
第二篇:醫院感染科室管理年度工作計劃2021年
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并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認真督導規章制度落實情況。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保證醫療安全。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體系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2、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遇到問題隨時召開專題會議,充分發揮委員會的領導和決策能力。
3、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多部門合作機制積極開展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與相關科室積極配合,相互協調,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
4、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加強管理及時監控各類感染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監督檢查本科醫師合理用藥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落實消毒隔離和標準預防各項措施,保障醫療安全。
1、醫院感染的監測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實行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要求臨床醫師熟練掌握其診斷標準,改變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監測意識。每月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反饋給科室。每季度向院長、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做書面匯報,向全院醫務人員反饋,特殊情況及時報告和反饋。
2、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每月進行消毒、滅菌、環境衛生學監測,對臨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醫務人員的手、物體表面、室內空氣、高壓滅菌鍋進行定期和不定期隨機抽樣監測。
3、開展醫院致病菌和耐藥率監測,定期向各臨床科室反饋,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高醫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水平。
1、所有人員要堅持洗手規則,在處理不同病人或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前、后均須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手培養每月一次。
2、各種搶救物品與監護儀器在轉換使用時,應進行表面消毒、清洗,各種導管、濕化瓶、吸氧面罩等均應規范進行消毒滅菌。
3、加強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和防控措施。
制訂并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加強手衛生的宣傳、教育、培訓活動,增強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掌握手衛生知識,保證洗手與手消毒效果。
1、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規章和標準,制訂醫務人員的衛生防護制度,明確主管部門及其職責,并落實到位。結合本院職業暴露的性質特點,制訂具體措施,提供針對性的、必要的防護用品,保障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2、加強全院職工的職業暴露知識的`培訓,對高危科室及部門的醫護人員每年提供健康體檢,醫務人員嚴格執行標準預防,做好自我防護。當出現職業暴露時,嚴格遵循職業暴露處理原則,按要求進行報告、登記、評估、預防性治療和定期隨訪。
1、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隊伍建設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積極參加感染控制與管理的培訓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使醫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化、規范化。
2、醫院感染知識的全員培訓制訂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計劃、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舉辦各級各類講座和培訓。對新上崗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通過培訓,使廣大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促進醫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第三篇:醫院感染科室管理年度工作計劃2021年
1、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確職責,落實任務,重新調整充實臨床科室感染監控小組,完善三級網絡管理體系。
2、將醫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醫療護理質量督察中,制訂相應獎懲辦法。
3、制定月計劃、周安排,日重點,在實施的同時做好記錄備案。
1、病歷監測:控制感染率并減少漏報
2、環境監測方面:對門診環境、空氣、衣物、醫務人員手、消毒液、無菌物品定期監測。
3、消毒滅菌監測:每日對全科使用中消毒液進行監測;對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進行監測,并執行照射小時數登記,定期更換,以確保消毒質量。每周對我科使用的消毒劑及一次性醫療器械和物品進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調查:定期對全科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檢查,防止濫用抗生素。
醫院科室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計劃篇二
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卷宗目錄(不全)
1、臨床感染管理小組名單、花名冊(姓名、年齡、職稱、職務)。
2、衛生部頒標準、行業規范(見oa系統)、人員職責、院內預案、院內規章制度。
3、本科室根據行規及院內規章制度再細化符合本科室的工作制度及流程(消毒制度、隔離制度、《醫院感染控制標準操作規程》、特殊工作流程、感控措施)。
4、科室工作計劃:其中應有院感工作計劃、目標監測計劃。
5、科室院感執行及檢查記錄:消毒隔離執行情況記錄本;消毒劑濃度監測記錄;特殊感染(耐藥菌感染)消毒隔離措施記錄本;院感制度執行本(執行人、檢查人)。用后器械、內鏡清洗消毒記錄本(手術室、口腔科、纖支鏡室、內鏡室、五官科鼻窺鏡室)。
6、監測記錄:如每月的空氣、物表、手表監測報告,不合格整改后的監測報告 等。
7、按pdca流程科室監管記錄:檢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改進措施(重點在流 程上)、對措施實施后的效果追蹤。
開展目標監測計劃科室應有分析、改進措施、效果追蹤。
8、醫院下發的相關簡報(院感科月考核簡報、耐藥菌監測簡報、現患率調查及分析報告、目標監測分析反饋等)。
10、重要的消毒滅菌設備使用說明書。
供應室:按《成都市醫療衛生機構消毒供應中心質量評價細則》之規定準備。
廢棄培養皿處置、接記錄;職業暴露、生物危險物泄露漏記錄;
醫院科室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計劃篇三
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成員由科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兼職監控醫生、護士組成。
1、在科主任的領導下,負責本科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據科室的特點,制定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2、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發現有院內感染流行時,或有烈性傳染病時,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或預防保健科),并協助調查原因,積極處理病人。
3、監督檢查本科室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合理使用抗菌素。
4、組織本科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5、督促本科室人員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
6、做好對衛生員、配餐員、陪住、探視者的衛生學管理。
7、落實執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檢查、用后的處置。
8、按有關要求做好科室各物體表面、消毒劑/滅菌劑、各區域空氣、醫務人員手表面的化學監測或生物監測,對不合格樣本及時進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改進措施。
醫院科室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計劃篇四
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是醫院感染管理機構的基層組織,其工作直接影響病人、陪住者、探視者和醫務人員。該小組應由各臨床醫技科室的主任、醫師、護士長、護士組成,負責本病房、本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并按照“某科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標準”要求實現質量持續改進。其主要職責是:
1、負責制定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感控流程、應急預案,并監督落實。
2、針對科室特點和重點環節開展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和技能訓練,不斷提高醫院感染防控能力。
3、負責監督檢查本科室人員落實消毒、隔離、手衛生、職業防護等醫院感染制度。
4、制定本科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制度,并監督檢查使用情況,防止耐藥菌株產生,減少抗菌藥物毒副作用和經濟上不必要的浪費。
5、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加強無菌物品管理,嚴格執行一次性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
6、有針對性開展目標監測,定期評價干預效果,調整完善干預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生率。
7、對醫院感染可疑或確診病例,按要求采集臨床標本,進行細菌學檢查和藥敏試驗。及時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切斷傳播途徑。
8、對醫院感染散發病例按要求登記報告。出現聚集性發病或暴發流行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積極隔離治療病人,保護現場,做好消毒工作,保存可疑污染來源物品和病人臨床標本,立即上報有關部門。對法定傳染病要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報告。
9、結合本科臨床實際,開展醫院感染科研工作。
科主任職責
1、在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統一部署下,開展醫院感染管理,配合院感管理部門的工作。
2、科主任為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監控小組組長,是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并帶頭落實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各項工作。
3、執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醫院感染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遵守醫院感染管理各項規章制度、應急預案等。
4、結合本科室特點,制定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應急預案、監控指標、工作計劃等,并監督落實。
5、定期帶領醫院感染管理監控小組開展科室自查,發現問題及時追蹤,提出整改措施并監督落實,并對整改情況進行評價。
6、定期召開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監控小組會議,討論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各項工作及存在問題。
7、嚴抓本科室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及多重耐藥菌的預防控制,及時評價措施的有效性。
8、掌握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生率、醫院感染高發部位、目標監測疾病感染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病原學送檢率、常見感染菌及耐藥趨勢等。
護士長職責
1、配合科主任做好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實監控小組職責。
2、管理和督促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實,督促完成《醫院感染防控工作手冊》內容。
3、掌握醫院感染相關的最新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組織科室人員(包括保潔員)進行消毒隔離、職業安全及環境衛生等知識的培訓及工作指導。
4、負責科室消毒、滅菌、隔離、無菌技術操作及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各種登記完整,資料至少保存3年。
5、對本科室醫務人員進行手衛生知識宣傳,監督、檢查手衛生落實情況,并定期開展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調查。
6、科室配備充足的防護用品,保持防控設施的完好,落實職業防護制度。
7、負責本科室消毒器械和消毒藥械的使用,維護以及各種消毒登記等管理工作。
8、落實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措施。當發生醫院感染聚集性發病、暴發或流行時,積極配合醫院感染管理科,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負責本科室控制措施制定和落實。
9、督促并支持醫院感染監控護士做好醫院感染監控工作。
10、有關醫院感染問題及時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反映并提出建議。
11、嚴格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及《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等法律法規要求,管理科室醫療廢物。負責指導科室保潔員做好各項工作。
監控醫生職責
1、在科主任及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指導下,負責本科醫院感染監控計劃的實施。
2、監督和檢查本病房醫師無菌操作技術的執行情況,提出指導意見。
3、嚴格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疑似和確診醫院感染病人應及時進行病原學檢查,判斷可疑傳播途徑,采取措施控制醫院感染的續發和蔓延。當發生醫院感染聚集性發病、暴發和流行時,應立即通知科主任和醫院感染那管理科,積極配合專職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制定、落實控制措施。
4、組織本科室疑難感染病例及特殊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討論,加強對多重耐藥菌及泛耐藥菌的監測及其感染的預防控制。
5、監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cauti)、手術部位感染(ssi)等目標監測的開展與實施,定期對監測資料匯總上報。
6、監督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落實用藥前病原學檢查,使用特殊管理抗菌藥物送檢率應達到80%,限制管理抗菌藥物送檢率應達到50%,定期匯總數據,并在科室通報點評,配合主任制定持續改進措施,上報院感科。
7、定期對各項措施持續改進效果進行評價,并在圓桿監控小組會議上通報。
監控護士職責
1、在科護士長和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指導下,監督本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技術操作、手衛生及職業防護等的落實情況。
2、配合兼職醫生共同干預,做好本科室目標監測、多重耐藥菌防控、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疑難感染病例及特殊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討論等各項工作。
3、對疑似或確診醫院感染病例,督促住院醫師及時填表上報,并正確留取標本送細菌學檢查及藥敏試驗。
4、監督檢查病房日常消毒、終末消毒、傳染與感染病人、特殊多重耐藥菌株感染病人的隔離消毒管理情況。
5、做好高危易感染人群的保護性隔離。
6、監督檢查病房配置和使用消毒藥械情況,即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和處理情況。
7、監督檢查保潔員、配膳員清潔消毒與配膳衛生情況,并負責對保潔員、配膳員、探視人員的衛生宣教。
8、負責對本科病人有關醫院感染知識的宣傳,并組織科內人員參加有關醫院感染的知識培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9、負責監督保潔員正確處置醫療廢物,安全轉運。
醫院科室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計劃篇五
1、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確職責,落實任務,重新調整充實臨床科室感染監控小組,完善三級網絡管理體系。
2、將醫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醫療護理質量督察中,制訂相應獎懲辦法。
3、制定月計劃、周安排,日重點,在實施的同時做好記錄備案。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面
1、病歷監測:控制感染率并減少漏報
2、環境監測方面:對門診環境、空氣、衣物、醫務人員手、消毒液、無菌物品定期監測。
3、消毒滅菌監測:每日對全科使用中消毒液進行監測;對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進行監測,并執行照射小時數登記,定期更換,以確保消毒質量。每周對我科使用的消毒劑及一次性醫療器械和物品進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調查:定期對全科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檢查,防止濫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