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感悟,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優質的心得感悟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瓦爾登湖的閱讀啟示和感悟篇一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個叫大衛.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最后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深深影響了一代人,許多偉人也拜讀了此書,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此書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哈丁曾說過《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圣書。
《瓦爾登湖》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梭羅對于瓦爾登湖的熱愛,對于小屋的熱愛,對于山林的熱愛,對于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于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操!讀這部書時我經常嘗試著把自己放在梭羅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時我才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書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謂的心靈凈化就是指這個吧!更讓人嘆服的是,每次讀后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語句中涵藏著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須得反復讀才能體會得到其感情的豐厚!
遙想古人是如何的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甚至神化自然。當然,也許是對天地萬物的無所知,但他們生活的簡樸,向大自然索取的很少很少,他們總在順應自然,而不想改變自然,因此才給我們留下豐富寶貴的資源,多樣化的物種,良好的生態平衡,才有大自然的美景。
梭羅在書中說:“湖邊,群山聳立,從這個山中小湖的湖中心放眼望去,山景如此令人目炫神馳,湖山清奇超凡。森林倒映湖面,湖水不僅使近景猶如仙山瓊閣,而且湖岸蜿蜒曲折,形成一條灑脫明快的輪廓線。湖的邊緣沒有任何造作或遺珠之憾,沒有那種斧鉞伐出的林中空地和湖邊開墾的耕地,大自然在這里編織出一幅揮灑自如的織錦”。正因為沒有過多的開發,自然的美才會如此呈現,才會如此清新、飄逸。
盡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盡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里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瓦爾登湖的閱讀啟示和感悟篇二
梭羅說,人舍棄越多就越富有。居無定所,就會享受每一個地方的好時光,讓自己變成富人,思想中獲得一片自然風景,每年再看也就會都有此收獲。就如詩人離開田莊,他享用了其中的精髓,把田莊寫進詩篇,只把空殼留給了農場主。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自然風景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喜愛的就會感覺到凄美,不喜愛的就會感覺到寒冷。梭羅告誡人們,盡量遠離約束,活得自如才好,不要把自己囚禁在更多的土地上、房屋里。田地,少而勤,呵護在心,自然會得到很多樂趣。
梭羅來到林間居住,像報曉的晨雞,來喚醒鄰人。生而為人,應該追求什么才是的,希望人們多去親近自然的、有思想的東西,感受自然而然,享受自然而然的詩篇。梭羅居住在林間湖邊,享受到了開闊的世界,享受到了幸福的時刻。他對此的描述,給人帶來清新之感,世界是如此遼闊,思想是如此深邃。大多數人卻如井底之蛙,一生也沒有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真實的世界,只顧隨波逐流,任世俗的物欲橫流過自己的思想,把自己思想的一切淹沒,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每日清晨是自我更新的時候,清晨最有價值,萬物醒悟的時辰。清晨,有清醒的頭腦,一日之計在于晨,清晨也是人精神最純潔的時刻,梭羅關于清晨的描寫詩意又富有哲學意味。梭羅提出覺醒便是生活,對清晨的覺醒,那是一種精神,要心懷無限向往,那是生命升華的狀態。梭羅提出,讓時光升華,才是境界的藝術,雕刻品味生活,讓思想煜煜生輝。
瓦爾登湖的閱讀啟示和感悟篇三
小時候,本以為閱讀,就是翻一翻故事書、了解下大概情節這樣的獲得淺顯的快樂的方式;長大后,這種快餐式的淺顯閱讀已無法令我產生真正的愉悅。我一直在苦惱,不知怎樣的閱讀才算真正的閱讀。直到梭羅的《瓦爾登湖》給了我答案。
閱讀,原本不是找到一本書便開始讀。再拿起書來閱讀時,它必須要是一本書,而且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好書。比如說梭羅在書中所說的古代經典作品,抑或是偉大詩人留下的不朽的著作。在作者心中,《灰姑娘》只值2分錢,并認為這些書毫無用處。讀到這兒時,我不僅有些羞愧。家中滿柜子的名著我很少去碰,偶爾翻開也看不了幾頁就昏昏欲睡,恨不得丟到一邊,轉而投向故事情節豐富的快餐文學,這不得不說和梭羅提出的要閱讀經典的目標是南轅北轍的。
梭羅說,閱讀要有認真的態度,要有安靜的環境和對閱讀一種熱忱,只有飽讀詩書的商人,才可能成為一個家族的偉大的締造者。如果沒有熱忱,一個人在讀書時很難沉浸其中。這也就是為什么作者讀的那些書,以前只有少數人讀,現在依舊只有少數學者讀。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更有助于我們閱讀。作者在書中將他的木屋與大學相比較,告訴了我們閱讀時環境的重要性。讀到這,我理解了家中父母的良苦用心,每個房間都設置有書柜,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我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書來讀。
梭羅提出,我們要多閱讀古典名著,因為它有著永恒的啟發和讓人振作精神的價值,它是利用文字對人類最高尚、最偉大的思想進行記載,是不會出現衰落的神諭,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梭羅在書中曾對古典作品沒有現代語言的譯本重現發出了疑問。其實,我認為,現代語言的翻譯者不是不優秀,而是因為古典作品本身有可能是作者的一個縮影,上面記錄著的是作者窮盡一生去探索或感悟。我們或許能夠將它翻譯出來,但我們永遠無法穿越到作者的那個時代,永遠無法復制他的人生,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無法用現代語言的譯本重現古典作品。
但無論如何,這些經典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精神是需要塑造的,不是我們簡單地翻閱一遍便吹噓著飽讀詩書了,它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要清楚地知道它經典在何處,只有加以理解,才能學有所得。
合上《瓦爾登湖》,我不僅對閱讀有了新一層認識,也希望在往后的閱讀中,能夠學有所成。
瓦爾登湖的閱讀啟示和感悟篇四
高中歷史老師有一次提到《瓦爾登湖》這本書,說是一本好書,所以上了大學在賣書攤上看到時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嗯,只是買了下來。直到要寫一篇讀后感或美文時,我才把他的包裝紙撕開。
這是一本寂寞的書,尤其是剛出版時,沒有人注意它,對之冷落、譏笑。但可能是現實生活太過復雜、繁冗,又或者是人們發現了它本身的價值,所以就變成了“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的美國最好的書”,但它終究是一本寂寞的書,就像徐遲先生所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剛開始時我也覺得它只有無聊,瑣碎,甚至覺得這本書就是多余的,但后來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是否因為在今天喧囂和浮躁的社會里,看到的只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爾虞我詐,看到的更多的是這個社會的冷漠,這本書讓我看到遠離一切紛繁復雜,給內心前所未有的平靜。
1845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天,28歲的梭羅獨自一人來到距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花費了28塊1毛2分5建了一個小木屋住了下來。他的“隱居”是不同于其他人的,因為他是主動的,是真正追求樸素生活的,他在那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你也許最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后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會讀不下去。”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
梭羅說“當我要求定做一件具體式樣的衣服的時候,女裁縫會鄭重的告訴我‘他們現在不做這個樣子的衣服了’,她絲毫沒有強調這個‘他們’就好像是在引用和命運三女神一樣的客觀權威的話,我發現很難得到我要求樣式的衣服,僅僅因為她不相信我說這話是當真的,不相信我這么草率。”就好像流行是一種權威,使我不得不遵從,如果你穿了一件貌似“不流行”的衣服,人們就會大吃一驚,會嘲諷你的“過時”。這似乎已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想法,穿戴已經上升到了具有藝術尊嚴的地位,這在梭羅看來是可笑的。
就人體來說,最大的必需品就是保暖,延緩生命的熱量。最聰明的人的生活,甚至比窮人過得還要簡單、樸素。按照智慧的要求,過一種簡樸,獨立,豁達大度與富有信心的生活,用梭羅的話來說他們才是更富有的人。
他用事實告訴我們,曾經堅持的物質要求是枷鎖,是對自由的放逐和對生命的浪費。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律也就越簡單。他主張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那些大自然慷慨提供給每一個人的需求;而不是以復雜的方式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不以多余的錢和精力去購買多余的東西。適當降低生活的標準或追求,生活更得到滿足。要真正做到梭羅這樣是很難得,甚至在現在是不切實際的,難以實現的,但這種思想還是值得借鑒的。
愛默生說:“梭羅以全部的愛情將他的天才貢獻給他故鄉的田野與山水。”在瓦爾登湖畔,讀書、招待客人、種地、觀察野獸、摘野果……做他想要做的一切,在這里他將最大的熱情投身于生活,以他自己的方式,不受世俗的羈絆。但這也讓很多人只能理解,卻不能接受。他的一個朋友這樣說他:“我愛亨利,但無法喜歡他,我絕不會想到挽著他的手臂,正如我決不會想去挽著一棵榆樹的枝子一樣。”
盡管我們不能放棄一切去尋找梭羅所追尋的“最簡單的生活”,但我們至少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盡量去尋找最本真的東西,去尋找真正的“心靈故鄉”。
瓦爾登湖的閱讀啟示和感悟篇五
《瓦爾登湖》是一本極為優秀的人生哲理書,但從根本上講,這本書更能擴大我們的日常視野,讓我們從簡單的生活開始學習知識。作者亨利·戴維·梭羅。美國作家、思想家、自然主義者。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動物和植物學知識,還能了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歷史知識。閱讀它,我們能在平凡與簡單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義與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靜之美。
該書出版于1854年,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瓦爾登湖地處美國馬薩諸塞州東部的康科德城,離梭羅家不遠。梭羅把這次經歷稱為簡樸隱居生活的一次嘗試。
美國的19世紀是個輝煌的時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驗主義【先驗論】的影響,生活在這一時代的梭羅也不例外。作為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梭羅對超驗主義更是身體力行,《瓦爾登湖》就是他這一思想的體現,它是一部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細細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有體會;他是在探求怎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怎樣體驗與經歷有意義的生活,為自己,也為他的市民同胞,還有當時與后來的讀者們。
雖然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想吐槽一下在復旦大學對面小路里買的英語版!
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很好。這,本不是一本適合我的書,我也永遠寫不出那樣的文字,它安靜孤獨的讓人無法接近。
剛開始讀的時候,它就是躲在迷霧森林深處的湖,越往深處前行,能見度越低,腳步也變得很艱難,當你心理有一絲厭煩時,就會一瞬間被彈出森林之外,它拒絕那些無法安靜的人。
在不屑的努力四五個月后的某個上午,用了2個多小時,安靜的閱讀梭羅是如何開始在湖邊生活,才開始和他一起慢慢入住在這一片森林和湖泊。
現在,這片湖總是歡迎我的來訪,只要我想去,翻開書,眨眼就到。這本書會給讀者一種很奇妙的身臨其境的感覺,告訴你什么是安靜。那種安靜是絕對的,就好像身處于湖中,湖底很暗很靜,離開湖面越來越遠,你可以自由的呼吸,卻四肢無力,在不能為所欲為的時候,剩下的只有思考或者什么都不思考,就慢慢的下沉,看著亮的湖面慢慢遠離。
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會看上10分鐘,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