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巜白洋淀紀事讀后感實用篇一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小村莊,叫白洋淀,那里的蘆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這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白洋淀紀事》里面沒有什么英雄人物與事跡,只有平凡的農民與村級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與積極分子的矛盾,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平靜的日子卻掩蓋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難與凄涼,以及解放后艱辛與歡樂。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黃繼光堵槍眼也的確讓人感動;狼牙山五壯士的奉獻自然更讓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勝利,絕不是單單建立在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數百萬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艱苦奮斗,對革命有著不滅熱忱的游擊隊員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萬的因幫助解放軍而受苦受難卻依舊熱愛共產黨的人民身上的。
如果說英雄們是一盞光芒四射的明燈,驅散了四周的陰霾;那么覺悟了的人民群眾就是緩緩升起的朝陽,更是讓黑暗無所循形。他們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進步,但千千萬萬的群眾,就能對革命產生深遠的影響。
而《白洋淀紀事》,就是講述了千千萬萬小人物事跡的一本書。沒有人描述他們,也沒有人想到要去記載他們,他們過著平凡的生活,怡然自樂。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煙四起時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戰士。就是這些英勇抗戰的前輩,還了我們一個完整的祖國。
革命也走過彎路,根據地也被掃平過,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卻從不會放棄對美好未來的希望。臺上演員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為幕后眾多的群眾支撐這帷幕;我們記住了演員的名字,難道就該忘記群眾的艱辛嗎?
如今,百歲老人們都擋不住時間的流逝。但是,請不要讓他們平凡又偉大的事跡,膽怯又英勇的精神,隨著時間一同逝去!請記住他們,這些給了我們新生活的偉大的老前輩!
巜白洋淀紀事讀后感實用篇二
在看《白洋淀紀事》之前,我認為英雄必定是一個人為國家亦或為正義犧牲,做出貢獻。可在讀了《白洋淀紀事》這部樸實的,用真情實感描述出的書籍后,我的想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莊,那里的蘆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這么個小村莊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
讀完《白洋淀紀事》我發現里面并沒有什么偉大的,轟轟烈烈的英雄人物與事跡,僅有平平凡凡的農民抗日的強烈意志,普通人民互助互利的平淡生活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平靜的日子卻掩蓋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難與凄涼,以及解放后的艱辛與歡樂。
讀完《白洋淀紀事》我才明白,革命的勝利并不僅僅是建立在黃繼光這些可歌可泣的大英雄身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千千萬萬的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我們沸騰的熱血上的,是建立在對革命有著滿腔熱忱的人民戰士身上的!
再來說說孫犁塑造的女性形象吧,閱讀《白洋淀紀事》的時候,你會發現,孫犁描述了一大批具有真、善、美品質的普通勞動婦女。雖然孫犁并沒有對她們的外貌進行細致的刻畫,但他把這些女性形象的個性刻畫的淋漓盡致,讓我們身臨其境。經過閱讀,我們能夠想象出她們年輕、健康、美麗的形象。
就拿《荷花淀——白洋淀紀事之一》中的水生嫂來說吧。水生嫂不僅僅是勤勞能干的,也是多愁善感的,樂觀堅強的。水生嫂應對既要一個人照顧家里的長輩和孩子,又要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的情景,仍然支持丈夫參加抗日,勇敢的挑起了“千斤重的擔子”。水生嫂和婦女們搖著小船去看望丈夫們,卻不幸遇到了日本鬼子。但水生嫂他們毫不膽怯,機智的將船往荷花淀力揺,并下定了“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河里去死吧”的視死如歸的決心,荷花淀這一章讓我體會到了水生嫂和婦女們的機智勇敢,她們的重情義,她們的頑強和她們的保衛家鄉,捍衛尊嚴的勇氣和決心。
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經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斗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孫犁用他詩意盎然的筆觸,描繪了許多讓我們讀了或許心酸,但必定體現了人性之美的完美故事。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莊,那里的蘆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這么個小村莊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水生嫂和日本鬼子們戰斗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巜白洋淀紀事讀后感實用篇三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小村莊,叫白洋淀,那里的蘆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這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白洋淀紀事》里面沒有什么英雄人物與事跡,只有平凡的農民與村級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與積極分子的矛盾,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平靜的日子卻掩蓋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難與凄涼,以及解放后艱辛與歡樂。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黃繼光堵槍眼也的確讓人感動;狼牙山五壯士的奉獻自然更讓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勝利,絕不是單單建立在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數百萬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艱苦奮斗,對革命有著不滅熱忱的游擊隊員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萬的因幫助解放軍而受苦受難卻依舊熱愛共產黨的人民身上的。
如果說英雄們是一盞光芒四射的明燈,驅散了四周的陰霾;那么覺悟了的人民群眾就是緩緩升起的朝陽,更是讓黑暗無所循形。他們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進步,但千千萬萬的群眾,就能對革命產生深遠的影響。
而《白洋淀紀事》,就是講述了千千萬萬小人物事跡的一本書。沒有人描述他們,也沒有人想到要去記載他們,他們過著平凡的生活,怡然自樂。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煙四起時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戰士。就是這些英勇抗戰的前輩,還了我們一個完整的祖國。
如今,百歲老人們都擋不住時間的流逝。但是,請不要讓他們平凡又偉大的事跡,膽怯又英勇的精神,隨著時間一同逝去!請記住他們,這些給了我們新生活的偉大的老前輩!
巜白洋淀紀事讀后感實用篇四
在寒假期間,我閱讀了一本書,它叫《白洋淀記事》,本書講述了抗日戰爭中許許多多的英雄事跡,使我沉迷于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在書中,作者刻畫了許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將士們的奮勇殺敵、官員們的黑暗腐敗,百姓們的辛苦生活……描寫得十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使讀者不知不覺就對將士們迸發出悲痛之情,對官員們產生憎恨之情,對百姓們懷有憐憫之情。
在這么多個故事當中,《種園之人》的主人公盧新最令我難以忘懷。雖然他只是一位年齡只有五六歲的小孩兒,但他懂得承擔家庭負擔,所以擔起了照看弟弟妹妹的重任;當他得知八路軍可以殺敵人,為祖國報效時,他便立誓要當一名八路軍;他明白鬼子的陰險狡詐,所以故意把他們帶錯路。我認為,我們都應該學習他身上這些優秀品質。
在書中,鬼子經常攻打冀中人民,而他們卻死不投降。在和當時艱苦環境的對比下,我不禁感受到了現在生活的幸福美滿。可我不由得想到,現在的和平不也是邊防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嗎?正是因為有黃繼光,董存瑞這些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的愛國人士,才有了我們的今天,也是他們感染了我,使我立志做一個對社會,國家的有用之人,成為祖國棟梁!
在讀《白洋淀紀事》時,我感受到有許多人都在為祖國的幸福而犧牲。我不由得為他們感到驕傲,為自己的祖國而自豪。
巜白洋淀紀事讀后感實用篇五
《白洋淀紀事》是孫犁的集大成之作。以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為背景,以親切輕柔的筆調表現了戰爭的殘酷、生活的艱難和軍民之間的友愛;以豐富多彩的筆觸描繪了人們完美的品質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此書中有一章,我印象很深,名叫《村歌》,其中有一個人物,名叫雙眉。雙眉多才多藝,會干農活,能當領導,并且還參加了劇團,唱得一嗓子好戲,還能編寫劇本。至于她的性格呢,有缺點——好勝。
領導人時總愛給人下死命令,不服從她就生氣,弄得大家都很怕她,怨聲四起。再加上她好說笑,好打鬧,好打扮,閑話就來了。她又沒有民心,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流氓”“破鞋”,村里整組時就決定把她撤了,不讓她參加生產組了。幸好老邴來了,他幫忙雙眉回到了生產組。
雙眉被編到了一個“落后組”里,領導一群落后點的婦女。大家都覺得這個組弄不了多久,雙眉卻不服氣,還要挑戰全村認為最棒的李三互助組。很快,雙眉的組組織起來了,剛開始發生了不愉快,但雙眉記著老邴對她說的,要改掉強迫命令的習慣,進取地去開導、動員大家。漸漸地,這個小組團結起來,厲害起來,人們對雙眉也大有改觀了。文章結尾,傷員們想看戲,有人問:“誰來演啊?”立刻就有人說:“雙眉唄!”可見雙眉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越來越重了,我也很為她感到開心。
其實不只是雙眉,書中許多婦女都是這樣的。她們聰明能干,丈夫參軍后擔起了家中的重任,照顧老人,撫養孩子,還要做地里的農活;她們識得大體,家里人參軍不反對,只是在心底默默掛念,斗地主,上冬學;她們善良樸素,八路軍來了總是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著,即使自我在啃硬饃饃,傷員來了也是細致入微地照護著,讓人感到心底一暖。
這些農村的婦女們是十分平凡的,也許過了三代,人們就會忘記了她們的名字。但平凡并不能阻止她們為抗日事業,為國家的未來做出奉獻。政治書上說:“當人們為生活而努力,應對生活的艱難考驗不放棄、不懈怠,為家庭的完美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我的力量時,就是在書寫自我的生命價值。”我們也要學習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婦女,學習她們樸素的作風;學習她們逆境中求生的堅韌意志;學習她們為他人著想的奉獻精神,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