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冬至日記 冬至日記一年級優質篇一
冬至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也叫“亞歲”,是一年中陽春的開始。
在我的眼中,冬至是一個美食節。一想起,就讓我垂涎三尺,因為在這一天,我可以吃上寧海人冬至日的傳統佳肴,其實就是糯米圓,甜的叫湯圓,咸的肉炒圓。湯圓很多地方都有,但肉炒圓應該是寧海特有的。
記得冬至那天,一大早,奶奶就忙開了。奶奶先用糯米粉揉成一個大圓球,再分成一個個小圓,接著把它們一一壓扁,變成象棋大小,然后將它們放到油鍋里,炸到兩面金黃,再取出放到盤子里,嘴饞的我,忍不住先吃了好幾個。媽媽則在一旁,準備了青菜、冬筍、肉絲、香干和番薯面等。最后,奶奶將圓子和這些料理炒在一起,香噴噴地肉炒圓就做好了。
一家人吃著香糯可口的肉炒圓,奶奶還說了兩句寧海的諺語:“吃了冬至飯,一日長一線。要吃冬至日,要睏冬至夜。”我好奇地問道:“奶奶,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呀?”奶奶回答道:“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冬至后,白天會一天比一天長,夜晚會一天比一天短,冬至就是一年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這一天可一定要早點睡覺。”吃了冬至圓,我又長大了一歲。
冬至真好“吃”,很有味道!
2023年冬至日記 冬至日記一年級優質篇二
20xx年對于我來講,是很重要的一年。猴年是我本命年,我在這一年中的成長很重要。走出了之前工作的壓抑,慢慢回歸到想要的生活中,和妹妹一起在一個城市生活,一切還剛剛開始。我們會吵架,生氣,然后又和好,但還是忍不住的想,和親人在一起真好。
前幾天老爸說媽媽要去上海。我勸她不要去,畢竟我已不在那個城市,沒有人去照顧她,她說好。18號的晚上爸爸打電話給我,情緒低落到極點,跟我講,讓我照顧好妹妹,照顧好自己。我心里一驚,知道她瞞著我們走了。我不能去責備她,畢竟她想去大城市看看,也許呆在家真的很無聊,我又想怪她沒有盡到一位母親和妻子的責任,不能在家相夫教子。也許她只會覺得我只會跟她吵架,不懂她。我知道但是不能,誰都不能代替一位母親在家庭中的作用。我再怎么要強,也需要母親的關心和疼愛。真是從小到大也沒有。你是個不甘平凡的媽媽,可你卻沒有一個精明的頭腦,總是上當受騙,我對你的所有勸誡,你都理解成了我的叛逆。說實話,這些年我也很累。每次你對家不管不顧,離家好久,我給爸爸打電話就能明顯感覺到他的低情緒,我都要假裝輕松的給他講好笑的事情,掛了電話,心里增添一絲沉重。
還有9天就是雞年,是爸爸的本命年。我在想送什么禮物給他,可以在他心里有股溫暖,現在我唯一的愿望是,老媽和爸爸的身體健康,不管之前生活有多艱難,我都希望有好的那天。
2023年冬至日記 冬至日記一年級優質篇三
可是我看著其中里面有一個湯圓形狀的餃子,卻不禁笑意用上了心頭。
一個小時之前,我們還在這包著餃子,我看爸爸媽媽在包餃子那也是手癢癢啊,洗干凈了雙手,我也加入了包餃子的行列。
我剛開始學著爸爸媽媽包餃子的方式包餃子也是小有成就,可是不一會,我就覺得沒點新意,我決定了,我要使用我的瘋狂大腦,頭腦風暴起來,于是,嘿嘿,我就創造出了驚人之作,湯圓餃。
可能讀者們有些疑問,因為湯圓和餃子本來性質就是差不多的,那湯圓餃又是什么玩意?好,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接下來,我來告訴大家我的偉大創舉吧!
此刻,我在鍋里找出了我包的那個湯圓餃,迫不及待的用筷子把它掰了開來,誰料想那里面的餡都沒有煮熟。哎,看來發明創造還是要依靠科學依據的,憑空捏造得來的也只是一場空啊。
2023年冬至日記 冬至日記一年級優質篇四
傾聽著20xx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來到了外婆家,想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溫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樂呵呵的迎接我們呢!
該吃晚飯了,外婆端來兩碗赤豆糯米飯,笑著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我聽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長大!弟弟也想早點長大,一邊夸飯香,一邊埋頭“苦干”哩。
第二天醒來,是冬至節,太陽開始回來了,春天也越來越近……
2023年冬至日記 冬至日記一年級優質篇五
這里是冬至掃墓。一大早,四面八方的莆田人紛紛到城郊的公墓掃墓。掃墓的時間是在上午,要在中午12點之前掃完。大人們帶了很多掃墓的東西,有各種好吃的,凡是現在人愛吃的都可以帶。姑姥姥帶了魚,螃蟹,豬肉,年糕,米飯,面包,紙錢,紙衣服和掃帚一把。叔公帶了一樣的吃的還有酒,鞭炮,香。
掃墓的程序是,先把帶的食品、紅燭、鮮花、酒擺好。然后拜土地公,讓土地公保佑埋在地下的先人。接著用紅漆將墓碑上的字描一遍,因為風吹雨打,墓碑刻字上的油漆已不鮮艷。然后上香,每人三注香,面向墓碑鞠躬。叔婆還磕了頭,媽媽也跟著磕了頭。接著是燒各種紙錢和紙質的用具,最后燒衣服。然后放鞭炮。放完炮,用掃把或者松枝打掃墓地。最后把香、紙錢還有地上抓一把草用石頭壓在墓碑上。掃墓結束后,吃的都帶走,留下酒和鮮花還有香。每人摘一根柏樹枝下山。
下山時,看見許多人陸陸續續往山上來,人很多,好似秋天去香山看紅葉。掃墓也是全家族親友的大聚會,有的要同時掃幾處,因為一家人又各有各的本家要掃墓。媽媽還碰到了童年的朋友,已經是三十年未見,媽媽已經完全不記得對方了,是姑婆給做的介紹,當年,媽媽5歲時來京之前曾經和她一起合影留念。
我一上午都很開心,因為有紙燒還有鞭炮放。我還描了字,我描得很好,書法沒白學。
中午,我們去叔公家吃飯。有好大的螃蟹還有一種海里野生的魚。莆田人的飯桌上都是海鮮,沒有河鮮,蔬菜只有一到兩盤。這幾天每頓飯都有魚、蝦、蟹、海蠣子、米粉或者莆田線面。叔公家有自己釀的葡萄酒,我發現把蝦仁泡在酒里吃,味道很好。
2023年冬至日記 冬至日記一年級優質篇六
這周星期一是“冬至”,我們學校舉行了“搓湯圓”的活動。
一大早,我就盼望搓湯圓的時間趕緊到,我等啊等,等啊等,心急如梵,過了差不多四五個小時,媽媽出現了,我知道搓湯圓的.時間快到了。
下課鈴聲終于響了,我們迫不及待地紛紛去洗手,然后飛快地沖進了教室。桌面上早已擺滿了白胖胖的面團,看上去可愛極了。
我們搓出了各種形狀的湯圓,有甜甜圈,有麻花,還有骰子……
搓湯圓、煮湯圓真有趣,期待下一個冬至節的到來。
2023年冬至日記 冬至日記一年級優質篇七
今日冬至。一年光景又覺匆匆了。想來也無所事事。最想做的便是挪一把老藤椅,捂一個暖壺,瞇縫著眼蜷縮在墻根曬太陽。同事說這是70歲的心境。于是笑自己滿目滄桑。于是懷念兒時的歲月。屋前屋后是不大的院子,種著許多樹,開著許多花。花開最多的是薔薇和木槿。清晨,門一打開就是暖暖的太陽,滿屋子充盈著陽光的味道。而今,這些竟已成奢侈,朋友說如今這樣的房子叫別墅。于是又笑自己清貧。
清貧的人似乎愛侍弄花草。養了五盆蘭花,三盆水仙,每天從陽臺搬進又搬出,忙乎著。而陽臺的陽光透過密封的玻璃窗總是淡而無神采的,養的花因此也從未齊齊整整地開過。據說養花養的是心情,養的是修為,于是又覺得自己心氣不靜,修為不真。終究是俗人一個,遠遠達不到裊裊兮與芝蘭共室、飄飄兮若凌波微步的境界。甚至還放不下,忘不了,又做不到。
醒著是無聊些吧,睡著也是無聊。鎮日的無聊里打發些個寥落的時光,于是又從網上尋些喜劇來看,卻是許久沒有看書了。而今日冬至,據說,夜會很長。朋友說,你,好好地,睡一覺吧!也只能這樣吧,不這樣又便如何呢?期待著,一夜無夢來擾。等明日醒來,拉開窗簾,滿屋都是橘色的陽光。
今天這陽光都屬于我。
2023年冬至日記 冬至日記一年級優質篇八
12月22日,冬至佳節,瓦藍瓦藍的天空,太陽高高掛,溫暖的陽光灑在地上,就像鋪了一條金子一般的地毯,白云擺出了各種各樣的笑臉,仿佛在迎接冬至這個傳統節日。20多名南方+小記者來到新城鎮敬老院看望公公婆婆。
一進敬老院,一片寬大的花園展現在眼前。一個整潔的涼亭,旁邊的假山流出了一股泉水,發出叮咚叮咚的響聲,清澈的水里游著幾條自由自在的魚兒。左邊的樓房在太陽的照射下金燦燦的,就像灑滿了金子一般的光芒。公公婆婆在樓下嗮太陽,有的仰著頭躺在椅子上,有的拄著拐杖慢慢地走著,還有的三三兩兩地聊天。這真是一個溫暖的家。
小記者為公公婆婆帶來了精彩的表演。傣族舞開始了,只見一位小記者穿著雪白的長裙子翩翩起舞,時而轉圈,時而有節奏地扭動著身子,猶如仙女下凡,美極了。突然,響起了美妙的笛聲,原來是一個小男孩在吹葫蘆絲。瞧,他的手指在笛管的小孔上飛快地跳躍,小嘴隨著手指的節奏不停地往葫蘆里吹氣,動聽的曲子在大家的耳邊回響。精彩的節目不斷上演,悅耳的口風琴,激情的非洲鼓,豪邁的詩歌朗誦,清脆的獨唱,優雅的古箏演奏,威武的功夫扇操……精彩的表演讓公公婆婆鼓起了熱烈的掌聲,敬老院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
表演結束了,小記者把上周賣報紙的錢買了禮物送給公公婆婆。最后,他們還吃上了小記者親手包的'熱氣騰騰的餃子,心里甜滋滋的。
這個冬至,陽光燦爛,溫暖大地,溫暖人間。
2023年冬至日記 冬至日記一年級優質篇九
昨天學校舉行了“回歸傳統節,感受冬至日”主題活動。這個活動是為了讓我們感受一下冬至日的快樂。
昨天中午,還沒到一點三十分,教室里已人聲鼎沸。同學們到了教室,就按捺不住激動,歡快地叫了起來。時間過得像一只只飛鳥,一瞬間就到了寫字課。老師同學也帶著自己的工具來了。同學們先去洗一洗自己的小手,再來搓湯圓,捏小動物。每一個人都在教室門口進進出出,忙忙碌碌的。就連老師也在幫忙,她們真辛苦。同學在自己的座位上認真地捏了起來。有的同學眉開眼笑,有的同學專心致志,有的同學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到處想學一學別人的經驗。
過了一會,老師叫我們燒水,因為何立豐同學沒帶鍋蓋,我們等了好久好久,水終于燒開了。我們把湯圓放進鍋里煮,十幾雙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湯圓一上一下地跳動著。等到煮熟了,每個同學像小饞貓似的一擁而上,一只只沾著xx的小手拿著碗向老師走去。我們小組一共吃了6包湯圓。
希望明年的冬至日快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