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心德體會篇一
作為小學生,在閱讀方面的主要特點是基本的閱讀能力還比較低,但對新事物和小故事卻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開展課外閱讀也有利于學習和鞏固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扎實,學得活潑。因此,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認為: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指導、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科中的幾項重要教學活動。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
如何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談幾點看法:
勵學生自己去讀書,解決心中的疑團。在強烈的興趣的驅使下,學生讀書的熱情高漲,趣味盎然。
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還有其它辦法,重要的是要在學習中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自身的優(yōu)勢科學、合理地去設計、實施。
為了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讀書意識和興趣,學校也要注意環(huán)境的布置與創(chuàng)設。學校圖書室、閱覽室要布置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新書好書推介欄等,利用宣傳欄、廣播站積極宣傳課外閱讀的益處和有關閱讀的一些好做法;教室內我除了張貼有關閱讀的名言警句外,還建立了班級圖書角,號召學生踴躍捐獻圖書,互相借閱圖書,培養(yǎng)班級濃厚的讀書氛圍。
每周的閱讀課我都帶學生靜心閱讀書籍,讀后與學生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想方設法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
小學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閱讀能力、興趣愛好,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思想健康、語言生動、活潑規(guī)范的圖書;同時,學生的課外閱讀又不是孤立的,要注意配合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向學生推薦有益的圖書,如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之后,可以向學生推薦《周恩來》;學習《赤壁之戰(zhàn)》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學習《鯨》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自然知識有關的科學普及讀物;學習了《少年潤土》后可以向學生推薦魯迅先生的其它著作等。注意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讀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書,同時在閱讀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切實遠離那些低級趣味、庸俗無聊、甚至不健康的書刊。使學生真正在課外閱讀中受益。
《課標》要求:要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yǎng)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際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如可以根據文章特點教給學生運用泛讀法、瀏覽法,加快閱讀速度,加大閱讀信息量;可以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摘抄、批注等。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自動化的行為,一個人一旦形成某種習慣,將會長期影響其行為。因此在閱讀指導中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所以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認真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愛護書報的習慣,用眼衛(wèi)生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這些閱讀習慣一旦形成,不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對他們將來的發(fā)展也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不僅拓寬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知識,對提高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達到了潤澤孩子心靈的效能。
課外書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扇窗,開啟了一道道門,敞開了一個魅力無窮的大千世界。課外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而且還可以使他們成為以讀書為樂趣,積極向上的人。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關注閱讀現狀,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廣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讓孩子們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閱讀心德體會篇二
一年級小學生的顯著特點是自由、好動、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導致了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必然存在著很大的紀律性問題,這是令人十分頭痛的,有時還會顯得手足無措呢!鑒于這種狀況,我們選擇了“速讀速記”的訓練課程。
剛聽說速讀速記訓練時,覺得那對小學生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第一次在老師的帶領下接觸到速讀速記的訓練后著實讓我耳目一新,給人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
“速讀速記訓練”確實是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專注力、大幅度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增強記憶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信心,不斷提高學習成績的閱讀好方法。
眼腦機能訓練是通過眼腦結合的訓練來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讀書時的專注力。注意力訓練是通過學生在心里默數“舒爾特表”的數字以調動學生的口、眼、心、腦的高度集中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強化記憶。
詞語訓練是通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記憶詞匯,采用選詞造句來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說話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性。
演講訓練是通過讓每個學生都獲得“說”的機會,做到都“敢說、能說、會說”來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1、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養(yǎng)成習慣有了不小的進步。
2、不少學生課堂上變得主動、活躍了。
3、一部分性格內向的孩子戰(zhàn)勝了自己,敢于開口說話了。
4、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變得愿意自主閱讀了。
然而,這樣的訓練,小學生還不能準確地按要求完成訓練的內容,更不能真正地領悟其訓練的目的和意義,只是出于好奇和新鮮來訓練,導致訓練的效果不是特別有效。
閱讀心德體會篇三
今年我有幸前往深圳參加《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聆聽了幾位教師為我們上的精彩講課,而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錢教師與龔教師的兩節(jié)課。
來自深圳田心小學的錢愛萍教師為我們上了一堂《昔仲尼》,她的課例設計新穎,整堂課以課前談話、課件領讀、學生誦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借助教材注釋,自主感悟。讓學生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入情入境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能熟讀成誦。整堂課以“讀”貫穿,真正體現了只求誦讀,不求甚解的原則。錢教師以自我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把課文讀得“情意”濃濃,充滿著和諧的氛圍,讓學生領悟懸梁刺骨和z螢映雪兩個典故的真諦,讓學生沒有一點壓力地學習了祖國的精粹文化。
而同樣來自田心小學的龔白羽教師的示范課很精彩,她為我們上了一堂《弟子規(guī)》,龔教師的課堂是讓學生在簡便、愉悅的氛圍中素讀;讓學生在歡樂的誦讀中學習了古詩詞,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讀書進取性,讓學生輕簡便松地學習了祖國的精粹文化。龔教師經過不一樣的朗讀方式的設計,讓孩子們在瑯瑯的書聲中體味到國學經典,感受我們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龔教師的課例,讓我又一次親身感受到了國學經典的魅力。
國學課到底怎樣教錢教師和龔教師的課讓我受益匪淺。其實,我們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并熱愛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借助教材,自主感悟。我們只需要求學生讀通了讀順了讀出美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能熟讀成誦,而不求甚解,讓學生沒有一點壓力地學習祖國的精粹文化。
這次培訓會,讓我明白了國學的教學,是我們教師要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誦讀活動中培養(yǎng)情趣,促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口、耳、腦并用,以習得知識,訓練本事,開發(fā)潛能,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深讀課文過程中能熟讀成誦。國學經典的教學就是要“以讀為本”,并讀悟結合。僅有經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閱讀心德體會篇四
五一放假期間,媽媽帶我和老家來的兩個哥哥去隋唐遺址園看了牡丹。
哥哥從來沒見過這么漂亮、這么高貴典雅的'牡丹花,睜大了眼睛四處觀看。看著這么漂亮的花,我就纏著媽媽給我們照相,“咔嚓、咔嚓”,隨著媽媽不停地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永恒的美麗。
我們隨著人群來到了另一處景點,一條狹窄的石板路擠滿了游客。這里的牡丹開得更是絢麗奪目,枝葉特別茂盛,顏色格外繁多,花朵碩大,有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綠色的……一陣微風吹過,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心中有多少煩惱也會煙消云散。看!綠色牡丹呈“黃綠”,它的顏色近似剛長出的嫩綠的樹葉;顏色深紫發(fā)黑的自然是黑牡丹“冠世黑玉”,它是比較名貴的品種;花瓣最多的牡丹要數“魏紫”,一朵就約有六七百片花瓣;最紅的牡丹是“火煉金丹”,它的顏色近似國旗紅;最令人矚目的牡丹當然非“二喬”莫屬,它一朵花上有兩種顏色,很是特別,深得游客的關注和喜愛。
這時,其中一位哥哥說:“早就聽說過洛陽牡丹花會,今天可真是大飽眼福了。每年都這么多人嗎?”我自豪地說:“今年可和往年不一樣,今年洛陽市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主要的交通要道都重新修過,原來窄窄的馬路,如今變成了寬闊的大道。路兩邊的房子也翻修成了古典型,被燈光一照顯得金碧輝煌;兩旁的路燈亮得不能再亮,把黑夜照得像白天一樣。道路通了,人們出行就方便了。
這次游牡丹園,讓我對牡丹花的喜愛又增加了一點,國色天香的牡丹花,我——愛你!
閱讀心德體會篇五
我相信你對海倫凱勒有很多要說的。她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倫凱勒是一個殘疾婦女,但她培養(yǎng)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她是美國著名的殘疾人社會活動家。在她出生在美國的第19個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讓她一生都生活在一個黑暗而寂靜的世界里。在普通人難以想象的黑暗孤獨的生活中,但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支持、鼓勵和幫助下,她對原城區(qū)的生活充滿信心,重新點燃了生活之火。她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失明的痛苦和失聰的障礙,積極投身于快樂的學習、生活和生活。
還記得嗎?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生命,生命》。她帶著一顆種子堅強地在沒有土壤的環(huán)境中長大,用獨特的心跳安慰自己……要么乖,要么繼續(xù)!它也鼓勵我們永生,激發(fā)我們對生活的熱愛。
1959年,由于海倫對盲人福利的無私奉獻,年輕的聯合國為她舉行了盛大的表彰儀式,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而這背后,你知道海倫凱勒是怎么和外界對話的嗎?她10歲左右才能說簡單生活的語言,但聽不到別人說什么。用手指寫在她手上,讓她知道你想說什么。她堅持這樣艱難的生活。你知道她活了多少年嗎?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答案。她活了87年。
我知道1967年,海倫來到這里,什么也做不了。也就是在這一年,她停止了呼吸,安詳地死去。這就是人們對這個女人的評價。她一生都在向世人證明,“殘疾”不等于“無能”!
這樣堅強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欣賞嗎?
閱讀心德體會篇六
這個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柳林風聲》。這本書的作者是肯尼斯格雷厄姆。
一只小鼴鼠和一只聰明機智的河鼠生活的很愉快。他們認識了驕傲自大的蛤蟆、樂于助人的獾,因為蛤蟆太驕傲,愛闖禍,被關進了牢房,在洗衣婦的幫助下逃了出來。回到家后,發(fā)現蛤蟆府被黃鼠狼霸占了。獾、河鼠、鼴鼠決定幫助蛤蟆奪回蛤蟆府,最終,他們大獲全勝。
《柳林風聲》中對每個季節(jié)景色的`描寫都非常優(yōu)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描寫萬物復蘇的春天的:“春天的陽光是那么燦爛,微風輕輕吹撫著大地,鳥兒飛來飛去忙著,美麗的花兒爭相綻開笑臉,一片片樹葉依偎在一起說著悄悄話。”這些妙詞佳句我都精心的收藏了起來。
這本書讓我明白知錯就改的道理,友情的珍貴,體會到家的溫暖與美好。
閱讀心德體會篇七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涌,叫囂著仿佛要吞噬整個世界;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過它的寧靜。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蘊藏了兇猛的海嘯;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著和平的訊息……
先談談《人生》的情節(jié)吧。小說背景取材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陜北農村地區(qū)。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位農村青年,他高中畢業(yè)當上了民辦教師,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才能和抱負難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用關系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獲了一份美好的愛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著發(fā)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應轉業(yè)回鄉(xiāng)的叔父的關系,高加林很快回到了城市,并且成了一名通訊干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愛情攻勢下,并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fā)展,他艱難地舍棄了農村姑娘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蒂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高加林通過關系在縣城工作被檢舉揭發(fā),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嫁人了。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后,高加林也開始了真實而深刻的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身上既體現了時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zhàn),自強不息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樸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關心國家問題,愛好籃球,并融入了時代潮流。然而,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形成了他矛盾復雜的性格特征。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中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說中所說:“生活啊,生活,有時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又讓現實變?yōu)閴粝搿薄6呒恿忠苍谄渲衅穱L著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晃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生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擇,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喪氣,過錯也是煉金石,大不了重新來過。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為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準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一是時間,二是死亡。所以,我們唯有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更多的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糾結于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經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yè)上的岔道,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能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能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想說,不要因為烏云遮住了藍天而阻止我們放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為洶涌的波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閱讀心德體會篇八
“習慣鑄造人格”,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便可鑄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歡讀書,現讀書已成為我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我愿意將我的讀書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我喜歡讀書獲得的快樂。因為讀好書就像與名人圣賢促膝談心,聆聽教誨,何不充實?讀書如與知音閑聊神侃,心不設防,口無遮攔,何不舒暢?與作者思想碰撞,偶有靈感之花,茅塞頓開,何不驚喜?俗話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覽群書如得知音無數,有知音的理解與共鳴,何不滿足?讀書者足不出戶,天下大事無一不曉,如何不聰?
如何讀書才能樂?必須是不為功名利祿而讀,若你是為升官發(fā)財而讀書定是無樂可言。快樂的讀書應是“乘其興之所適”。古人云:“讀書太樂則散漫,太苦則枯燥乏味。”這兩者都可能導致精神偏枯如癡,失去讀書的真樂。讀書不能盡信書,也不能沉迷于書中不能自拔。書,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認識,情緒各有偏頗。如有的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談闊論、天馬行空。如果長期沉迷于某一類書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書能移性情,故君子應博覽群書、相互參照,以免偏聽不明。情志誤譴。讀書若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有樂必有苦,正所謂好書難覓、知音難求。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讀書之所以苦,是因為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卻往往晦澀難解、意深難測;又因為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嘩吵鬧,讀書的冷板凳難坐;還因為與遙遠的知音無緣對話或相見恨晚,書友天南海北難相聚。讀書成了一種孤獨。
讀書使我結實了許多知音,從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