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種為學習者提供學習參考和指導的工具,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寫作的要點和技巧。以下是一些經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導。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1、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2、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唐·劉禹錫。
3、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唐·杜牧。
4、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唐·劉禹錫。
5、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唐·杜牧。
6、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贈花卿》唐·杜甫。
7、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臨安邸》宋·林升。
8、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往來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朝天子·詠喇叭》元·王磐。
9、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南宋·陸游。
10、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宋·陸游。
11、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南宋·辛棄疾。
1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南宋·李清照。
13、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14、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1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唐·杜甫。
16、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拌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技巧和方法
古詩詞賞析題在各地中已出現多年,但筆者參加了幾年本地中考閱卷工作,在古詩詞賞析題的判卷過程中,發現考生得分不太理想。原因是不少考生不了解古詩詞賞析題的特點,沒有掌握有關解題技巧,尤其是解答主觀題找不到思路。其實,這類題有很多規律可循,賞析古詩詞一般要從字詞句、層次結構、修辭手法、表達技巧、感情抒發、意境創設、藝術風格等方面入手,有時還要結合寫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寫作目的理解分析。
首先,要掌握詩歌類別及其特點。詩按內容和性質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表達形式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按題材可分為寫景(山水)詩、民生詩、邊塞詩、詠史詩、送別詩、羈旅詩、詠物詩、閨怨詩等。詞按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常見的有寫景詩的寄情山水、民生詩的憂國憂民、邊塞詩的奮勇報國、詠史詩的吊古傷今、送別情的思念勸勉、羈旅詩的綿綿鄉愁、閨怨詩的思遠懷人等。如:《春望》抒發了杜甫憂國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雜詩》表達了龔自珍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積極思考,表達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考生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牢記名家名篇的思想內容,明確詩詞體現的思想感情,做到整體把握全篇。
第三,要把握詩歌塑造的形象(意象)。鑒賞重點在于把握詩中的意象,進而領悟詩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詩人強烈的感情與生動的客觀事物交融,從而表現出的一種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詩人創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讀者領悟詩歌意境也應從景、情兩方面去探尋與體味。詩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體可感的事物之中,這個事物即作者在詩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如:“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中的“鶴”這一形象矯健凌厲、頑強奮發、積極向上,具有象征意義,是詩人自身意志的化身。詩人選取在萬里晴空之上一鶴排云沖天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一高遠的情懷,使得畫意與詩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為我們創造了一種虛實相生、超越時空的景象,使得詩歌的`境界開闊疏朗,詩人的情感樂觀昂揚,詩歌的格調清峻爽朗。
第四,要了解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中常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他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比喻為使形象更生動,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擬人為把事物人格化,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借代為使表達含蓄,如“應是綠肥紅瘦”;夸張為了強調和突出,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古典詩歌中還常常運用到鋪陳、象征等手法。描寫方式則有:細節描寫,如“何當共剪西窗燭”;動靜結合,如“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虛實結合,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如“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借景抒情,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寓情于景,如“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情景交融,如“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等等。有時還運用其他技巧:反襯或“以靜襯動”“以動襯靜”,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托物言志,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聯想想象,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還有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等。
第五,仔細分析詩歌的語言,注意煉字、煉詞。
王安石稱詩歌之語言為“詩家語”,就是說詩的用語和其他文體用語不同,尤其講究煉字。經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門”,作者“推”“敲”難定,最后請韓愈定為“敲字佳”。周振甫先生在《詩詞例話》中認為:“就這首詩看,敲的該是李凝幽居的門,這個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為僧,法名無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應該敲門,才和幽居相應。從音節上說,‘敲’字也較為響亮。”還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也有煉字故事,體現出非常好的表達效果:第一,“綠”比其他的字色彩鮮明。讀到此,能為我們喚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較抽象,沒有這種作用。第二,用“又綠”喚起我們聯想。讓我們想到春草綠時容易引起思歸的念頭,這就跟下文“明月何時照我還”密切呼應。(周振甫《詩詞例話》)所以,在賞析詩歌時特別要注意關鍵字詞的作用。
第六,還要了解名家的語言特點。
如陶淵明樸素自然、杜甫沉郁頓挫、白居易明白曉暢、李白豪邁飄逸、王昌齡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王維詩畫一體、溫庭筠綺麗香艷、高適悲壯蒼涼、李清照婉約凄清、陸游雄渾悲壯等。
總之,賞析古詩詞時,既要從整體把握,又要從局部入手;既要抓住主題,又要關照形式;既要掌握詩內,又要了解詩外。這樣才能得心應手,達到最佳效果。
技巧方法閱讀古詩
詩歌鑒賞技巧答題要領: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賞析詩中的關鍵字詞命題方式:這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命題變式:甘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
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2.賞析詩中的重要語句命題方式:這句詩有何特殊含義或深沉含義?命題變式:這句詩最具表現力,試簡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釋清這句詩的字面意義,然后或扣語言特點、或扣思想情感作具體分析。3.賞析詩歌的寫作技巧命題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當然圍繞藝術手法,也會有一些更具體的提問方式。問題越具體,相對而言,回答越容易。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4.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命題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能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沉郁頓挫、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5.賞析詩歌的思想情感命題方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主旨或對于本詩內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情感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能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壯志未酬、報國無門、閨中怨恨、念遠思家、忠貞愛國等。
快速高效背誦初中古詩文方法與技巧
抓頭字背誦法。背誦時常有這種情況,一些本來記得很熟的詩,突然在某個環節上卡殼。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或詞),就會很快地接上。這說明每句詩的領頭字,都具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盡可能將它記牢。
接力式背誦法。在背誦古詩時,用接力競賽的形式,幾個同學在一起,你說上句,我接下句,并不斷輪換同學間的背句次序。這樣,就會在興味盎然的游戲中熟記全詩。除選擇適當的方法促進記憶之外,還要根據遺忘規律定時進行復習,加深鞏固記憶。
此外,學生自總結自己背誦的經驗和方法。按照遺忘的規律及時鞏固。把握記憶的黃金時間,早起后和晚睡前。篇幅較長的詩篇,按內容分成幾個小節,逐段背記。
累進法。采用此法有如滾雪球,即先讀第一句,即背誦第一句;再將第一二句連讀,即要求第一二句連背。依次類推,滾動前進,累積背完全文為止。
它是以自然段為單位實行三抓。當要背誦《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運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個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體現的作者思路。
文章脈絡----交鋒發生在秦王與安陵君之間,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雙方斗爭的前奏。情節開端部分。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這些提示去背課文就容易些。
照看譯文背誦法。即由語體文反回文言文。如要背誦歐陽修《醉翁亭記》,可以先將它逐句譯成現代漢語(即“古譯今”),然后根據所譯的漢語,再返回古代漢語(即今譯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
也就是從譯文回復到原來的文言文,多次反復,這不但練習了古譯今,而且可以比較古今詞法句法,背誦原文,不論其長短,都是易為的。
如何才能學好古詩詞。
學好古詩詞就是學好我們的悠久歷史,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的歷史學習,將自己的歷史關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來,多讀一些歷史書籍,這樣有利于我們對于古詩詞的理解。
接下來就是一個詳細地認知過程,我們知道古詩詞都是用古詞寫出的,只有知道這些言簡意賅的詞語才可以好好了解當時的意境。
還有可以我們將自己學到的古詩詞可以分門別類來,像《春曉》就是描繪春天欣欣向榮的場景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對自己學到的古詩詞有著系統性的認識。
關于古詩詞的背誦問題,我們要知道背誦是一件有利于讀者快速融入作者的構思當中來,能夠對此詩有著強烈的畫面感和深刻記憶,這樣有利于我們學好古詩詞。
還有就是我們要善于使用古詩詞當中的優美的句子,一方面使用它們使得我們的文章有著美感和厚度,另一方面也是起到我們加深印象的作用。
最后就是我們要注意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成年累月的積累一定可以讓我們厚積而薄發的。
根據課文線索背誦文章的寫作線索有寫人線索、敘事線索、抒情線索等。《桃花源記》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展開記敘,從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寫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尋未果而告終,按照這一線索就比較容易記憶。背誦《陋室銘》,可按題眼“陋”這一線索來記憶,文章先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與古代名室相比,寫得層次分明。
進入課文角色背誦背誦《核舟記》中描述船頭三人動作神態的文字,可以讓三位同學分別扮演東坡、魯直、佛印,通過表演“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豎其左膝”這些惟妙惟肖的動作,然后進行記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背誦《曹劌論戰》一文,可由三們同學分別模仿同鄉人、曹劌和莊公的語氣進行對話訓練,然后再背誦,效果將會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特別強調培養能力,體現在背誦上就是既要能記憶又要能理解,在記憶的同時求得理解,要想寫出詩文中運用了某種修辭手法或表達了某種思想感情的句子,或主旨句、名言警句等就必須在記憶的基礎上正確地理解內容,按要求截取有關片斷或句子。如果僅能機械記誦而不能透徹理解,就會答非所問。因此說,記憶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是記憶的生命力之所在。
快速高效背誦初中古詩文方法與技巧
古詩文背誦有什么技巧可言?現在的初中生上學壓力越來越大,擁有好的。
學習。
方法。
至關重要,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背誦古詩文的幾個有效方法,希望能給各位同學帶來幫助。
抓關鍵詞語背誦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背誦古詩文方法的相關內容。
抓頭字背誦法。背誦時常有這種情況,一些本來記得很熟的詩,突然在某個環節上卡殼。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或詞),就會很快地接上。這說明每句詩的領頭字,都具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盡可能將它記牢。
接力式背誦法。在背誦古詩時,用接力競賽的形式,幾個同學在一起,你說上句,我接下句,并不斷輪換同學間的背句次序。這樣,就會在興味盎然的游戲中熟記全詩。除選擇適當的方法促進記憶之外,還要根據遺忘規律定時進行復習,加深鞏固記憶。
此外,學生自。
總結。
自己背誦的。
經驗。
和方法。按照遺忘的規律及時鞏固。把握記憶的黃金時間,早起后和晚睡前。篇幅較長的詩篇,按內容分成幾個小節,逐段背記。
累進法。采用此法有如滾雪球,即先讀第一句,即背誦第一句;再將第一二句連讀,即要求第一二句連背。依次類推,滾動前進,累積背完全文為止。
它是以自然段為單位實行三抓。當要背誦《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運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個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體現的作者思路。
文章。
脈絡----交鋒發生在秦王與安陵君之間,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雙方斗爭的前奏。情節開端部分。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這些提示去背課文就容易些。
照看譯文背誦法。即由語體文反回文言文。如要背誦歐陽修《醉翁亭記》,可以先將它逐句譯成現代漢語(即“古譯今”),然后根據所譯的漢語,再返回古代漢語(即今譯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
也就是從譯文回復到原來的文言文,多次反復,這不但練習了古譯今,而且可以比較古今詞法句法,背誦原文,不論其長短,都是易為的。
學好古詩詞就是學好我們的悠久歷史,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的歷史學習,將自己的歷史關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來,多讀一些歷史書籍,這樣有利于我們對于古詩詞的理解。
接下來就是一個詳細地認知過程,我們知道古詩詞都是用古詞寫出的,只有知道這些言簡意賅的詞語才可以好好了解當時的意境。
還有可以我們將自己學到的古詩詞可以分門別類來,像《春曉》就是描繪春天欣欣向榮的場景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對自己學到的古詩詞有著系統性的認識。
關于古詩詞的背誦問題,我們要知道背誦是一件有利于讀者快速融入作者的構思當中來,能夠對此詩有著強烈的畫面感和深刻記憶,這樣有利于我們學好古詩詞。
還有就是我們要善于使用古詩詞當中的。
優美的。
句子。
一方面使用它們使得我們的文章有著美感和厚度另一方面也是起到我們加深印象的作用。
最后就是我們要注意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成年累月的積累一定可以讓我們厚積而薄發的。
根據課文線索背誦文章的寫作線索有寫人線索、敘事線索、抒情線索等。《桃花源記》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展開記敘,從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寫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尋未果而告終,按照這一線索就比較容易記憶。背誦《陋室銘》,可按題眼“陋”這一線索來記憶,文章先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與古代名室相比,寫得層次分明。
進入課文角色背誦背誦《核舟記》中描述船頭三人動作神態的文字,可以讓三位同學分別扮演東坡、魯直、佛印,通過表演“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豎其左膝”這些惟妙惟肖的動作,然后進行記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背誦《曹劌論戰》一文,可由三們同學分別模仿同鄉人、曹劌和莊公的語氣進行對話訓練,然后再背誦,效果將會更好。
名言。
警句。
等就必須在記憶的基礎上正確地理解內容,按要求截取有關片斷或句子。如果僅能機械記誦而不能透徹理解,就會答非所問。因此說,記憶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是記憶的生命力之所在。
高中語文古詩文背誦方法與技巧
本來以為對于從小說中國話長大的我們而言,學習語文難度相對于數學、英語等更小。至少認識了字,大概能知道講什么意思,可是面對大段大段之乎者也的古詩文,也會讓我們抓狂。尤其是對于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而言,古詩文背誦是一個大難題,可它又是必不可少的,怎樣巧妙的找到快速背誦記憶古詩文的方法成為高三學生的重中之重。
古詩文的背誦不能毫無章法的死記硬背,這樣不僅效果甚微,還會浪費高三學生大量的復習時間。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技巧、對策,才能真正的起到背誦記憶的效果。
所謂關鍵詞語,一方面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一方面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例如背誦《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歷數擔當大任的人遭遇困難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
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章的思路,尋找利于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途徑。例如,《核舟記》的寫作是空間順序,背誦時就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處理:整舟船中船頭船尾船背。
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個暗示空間順序的語句,學生可以先將這些語句記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結構,梳理每一個段落的背誦思路。
具體是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這些方法有不同的特點、用途,但有一定的聯系。首先,整分聯背誦法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的閱讀,然后對每個語段分別背誦,將每個段落背熟記牢,然后再將所有的段落聯合起來進行記憶。
朗讀有助于背誦,但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復,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后,合上書本嘗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
肯定有很多高三學生面對難懂、難背的古詩文大發牢騷,認為其除了應付考試,對現在的生活、工作一點用都沒有。可是這些古詩文都是優秀的古代文人的智慧結晶,在某一程度上更是對我國歷史的一種側面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學、歷史價值。
因此,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者,還是不能忘本,多讀、多背、多理解這些古詩文,還是很有必要的。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小升初語文詩歌分析,孩子們往往不能對是個的理解很不到位,主要是沒有抓住重點和掌握技巧。詩歌分析的技巧策略。
一、意象搭橋,進入意境意象是指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恰當的意象組合,就能營造。
一個優美的意境。人物形象:包括詩中人物和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主要有豪放灑脫的形象,憂國憂民的形象,鐘情山水的形象,懷古傷今的形象,兒女情長的形象等。景物(環境)描寫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托物言志。言近而意遠,只有把詩中的意象通過聯想,再加以重新組合,再現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才能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之中。
二、尋找規律,把握情感。
詩歌是抒情的語言藝術,準確鑒賞詩歌的關鍵在于把握詩歌里所表達的感情。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大概可分為以下八類:惜別、離別、思鄉、諷喻、懷古、報國、詠景和戀友之情,作者的`情感都能通過意象在詩中充分體現出來,如:古人常通過游子、折柳、天涯、家書、歸雁、明月、秋、落葉等意象,表達思鄉之情。平常要多積累總結。
三、由表及里,解讀詩文。
首先,要正確理解詩歌的內容就應當深入地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時代背景。
其次,注意分析詩題,詩題是詩的“眼睛”,分析詩題也是正確把握詩的主旨的重要途徑之一。
然后,仔細研讀詩歌語言,特別是關鍵字句、修辭手法和所用典故等;注意捕捉隱含信息,有的詩句語意雙關,有的有“弦外之音”,要結合全詩細心揣摩,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義,從整體上把握詩歌意境。
總之,要多讀、多思考、多積累優美的古詩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并注意同類型詩歌的比較。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1、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2、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唐·劉禹錫。
3、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唐·杜牧。
4、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唐·劉禹錫。
5、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唐·杜牧。
6、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贈花卿》唐·杜甫。
7、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臨安邸》宋·林升。
8、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往來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朝天子·詠喇叭》元·王磐。
9、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南宋·陸游。
10、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宋·陸游。
11、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南宋·辛棄疾。
1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南宋·李清照。
13、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14、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1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唐·杜甫。
16、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拌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生平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1、作者:唐寅,字。是明朝很有名的和。
2、直譯:它的頭上鮮紅如紅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雞所以滿身雪白走過來。一生中它從來不敢隨便說話,一旦喊起來千門萬戶就隨著打開了。
3、這首詩前兩句狀物明確,按照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生動的刻畫出了大公雞的威嚴姿態。后兩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說出了公雞的威嚴,同時也是在暗喻自己。
十二、《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作者:杜甫。字,號。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他的詩被稱為“”
2、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作者居住的環境四周美麗的景色。碧綠的柳樹上,黃鶯在歌唱,晴空萬里的藍天,一行白鷺在飛翔。()。
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山的白雪,門外沿江停著來自萬里以外的船只。()。
這首詩由近及遠,描寫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描繪出了一副非常優美的圖畫。
3、相關考題。
(1)大李杜指的是()和(),小李杜指的`是()和()。
(2)詩人杜甫生于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時,歷盡艱難,他的詩記載了這一時期的歷史現實,所以被后人稱為()。
(3)這首詩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請另外寫出兩句描寫該季節景色的詩。
十三、《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題目顧名思義就是送給汪倫的詩,汪倫是李白的朋友。本詩以潭水之深比喻兩人情誼之深。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真正做到了“景真情切”
2、相關考題。
(1)這是一首()詩,是()送別()。
(2)李白是我國文學史上繼()之后的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3)本詩運用了()的修辭方法形象的寫出了兩人之間的深厚友誼。
十四、《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1、這首詩描繪的是春夜雨景。“好雨”同時也說出了作為一個“好人”應該具有的高尚品格。
2、相關考題。
(1)讀音。好()雨,潛()入夜,花重()錦官城。
(2)這首詩是描寫春夜()的,詩人按照()雨,()雨,(看)雨的思路,贊美了()的及時。
(3)“好雨知時節”這句運用了()的修辭方法。
十五、《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直譯: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云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2、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黃河遠上:。
孤城:。
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約等于2.3m或2.6m)。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于一種樂器.
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度:。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何須:。
3、相關考題。
(1)辨音。
黃河遠上白云間()。
京口瓜洲一水間()。
(2)判斷對錯。
仞是古代長度單位,七米或八米為一仞。()。
詩中楊柳指的是《折楊柳》這首曲子。()。
古詩詞賞析方法技巧
古詩詞鑒賞題在高考中越來越不可忽缺,很多學生對此感到非常苦惱,總是找不到古詩詞考試的解題技巧。其實,只要我們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尋找到一些基本規律,應付古詩詞考試是能游刃有余的。詩歌鑒賞要求考生從詩歌內容、語言、結構、寫作技巧及作品風格、鑒別其所表達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會意義,注意這些方面,考生會成為詩詞苑囿中的好“園丁”。
1、古詩分類:
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律詩:首聯(1,2)、頷聯(3,4)、頸聯(5,6)、尾聯(7,8)。
2、方法指導: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歷,風格知識理解內容;。
(2)借助于詩詞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要害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4)詞表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靜結合對比映襯、虛實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田園: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陶淵明、王維、孟浩然)。
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王昌齡、高適、岑參、范仲淹)。
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陸游、杜甫(沉郁頓挫)、辛棄疾、文天祥、)。
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劉禹錫、杜牧、李商隱、張養浩、)。
送別: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鄉:抒發自己在他鄉的孤獨、寂寞、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馬致遠、崔顥、蘇軾、)。
詠(物)志: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志向、心愿,抒發對。。。。。憤慨、不滿。(曹操、李白、韓愈、)。
寫景: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敘事: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之情)。(白居易《觀刈麥》、杜甫《石壕吏》)。
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一種相思、離別之苦。(溫庭筠、李商隱、李清照)。
懷古:對古人、物、事發出感慨,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對。。。。。。的不滿,或對。。。。。寄予。。。。的愿望。
二、根據題材的不同。
分析: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鑒賞古詩詞,就必須對題材分類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正確地判定。常見的題材如下:。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等等。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無名氏)等等。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也應留意。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系,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5、記行詩又稱記游詩、行旅詩。或描述個人游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類詩離不開山水景物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抒情”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便不可視作山水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有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后議論;也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讓讀者思考的。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有名代表作。此后不斷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與之曾唱反調)、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為名篇。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后佳作漸多。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詠懷詩。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征、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蘇軾的《定**·沙湖道中遇》,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
10、懷古詩。由憑吊古跡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這類詩就是懷古詩。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高中古詩詞答題技巧以及鑒賞方法
經過對小課題《中學生古詩詞鑒賞方法研究》一年的研究實踐、探究摸索,我們小課題組共同研討打磨,我們悟出了一些中學生學習鑒賞古詩詞的一些思路方法和技巧路。在此,我就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大家,以便和同行共同切磋探討。
一、整體把握全詩的大致內容。
要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要評價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首先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詩意。詩詞鑒賞題大多設兩道題,從不同的側面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要對問題作出準確的評價,就要從整體上把握詩詞,作到整體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結合。例如,陸游的《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鑒賞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擾,影響對全局理解,以為是慨嘆梅之不幸,抒寫憐惜之情。應當先整體把握作者是用先抑后揚和反襯手法來贊美梅花堅貞高潔的美好品質。
二、關注題目、作者、注釋、細節等內容。
題目是詩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論詩,學習中要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這方面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這些內容,我們在鑒賞詩詞時就能對詩歌進行居高臨下的分析了。譬如,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郁頓挫的風格;李白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壯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其他的詩人如王維﹑李商隱﹑杜牧﹑蘇軾﹑陸游等,都需要在平時的復習中作研究性的總結概括。
看注釋,可以了解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有時一個細小的細節,卻是詩詞主旨的集中體現。例如:唐朝朱慶馀的《近試獻張水部》:“洞房昨夜罷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首詩初看是寫一個新娘子新婚第二天清早拜見公婆的緊張與不安,但結合詩題仔細分析卻不是這么簡單。詩的題目暗示詩歌的思想內容,委婉含蓄。這首詩又題為《近試上張水部》,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通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一個考生在面臨關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把他比作新嫁娘等待見公婆的惶恐和希望自己的丈夫幫自己過關的心情表現得貼切生動。如果不分析題目,鑒賞詩歌就很容易出現偏差。
三、組合意象,探究內涵。
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與詩人內在情思的統一,是主觀心意與客觀物象在語言文字的融合與表現,是一首詩的構成單位,是詩歌構思的核心。品味意境就要感知意象,古詩詞常用“柳”“月”“長亭”等意象表現離愁別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抒愁寫恨;常用“雁”“紅豆”等寄托時光不在歲月無常的情懷;常用“竹”“蘭”“梅”“菊”等表現志節。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觀情感與客觀物象融合的整體。所謂“神以象通,物以貌求”(劉勰《文心雕龍》)。例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人去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鳥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詩中的明月、風燈、宿鷺、跳魚等意象有機地營造一種清幽、靜謐的意境。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一個“靜”字,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打破了靜謐之境,然而給讀者的實際感受恰好相反,以動破靜,愈見其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這是反襯的手法。
四、抓住詩眼體會主旨。
“詩眼”是揭示主旨和藝術內蘊的警策之語。詩眼是詩中最凝煉、最傳神、最準確地傳達主旨的詞句,是理清詩歌脈絡的筋節,是掌握詩歌各部分相互聯系的關鍵。文有文眼,詩有詩眼。有全集之眼、一篇之眼、數句之眼;有以一句為眼者,有以一字為眼者。它能提挈全詩,統領整篇。例如,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詩的詩眼是“心遠”因為“心遠”所以“無車馬喧”“地自偏”,“真意”“忘言”雖比“心遠”深一層,但也是從“心遠”中生發出來的。將“心遠”與各組合的意象印證,本詩主旨“退隱后超脫塵世的心境”就非常明確了。
五、看詩詞的類型。
古詩鑒賞一般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托物言志詩。例如,元代王冕的一首《詠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這首詩很明顯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塵)、報春(散作乾坤萬里春)的特點,同時又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寫景抒情是抒情詩表達的基本特點。“景乃情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謝榛《四溟詩話》)觸景生情或寓情于景都追求水乳交融,“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子夜吳歌》)見月懷人乃古典詩歌傳統的表現方法,加之秋來是趕制征衣的季節,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于思婦又是何等一種挑撥呵!“一片月”“搗衣聲”都是觸發“孤棲憶遠”的媒介,月朗風清,風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征人的深情。著“總是”二字,情思益見深長。全詩全用白描,寫得有聲有色,情景如見。
六、了解常用典故,準確把握詩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古詩常用典故如“司馬青衫”“豆蔻詞工”“封狼居胥”“關河”等,還有歷史人物、事件的典故,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高山流水”“乘風破浪”等。詩人之所以用,就是有所寄托。例如,“樓蘭”,《漢書》記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后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例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如,“東籬”,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再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詞的上片從早上寫到半夜,自己百無聊賴的情形,詞的下片寫的是半夜難眠時對黃昏一幕的幻覺。詞人在幻覺中看到另一個孤獨的“我”,這個“我”已經沒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自在的心情,有的只是與丈夫久別,對菊把酒消愁,對著蒼茫黃昏而不知回屋……一任菊花幽香飄滿衣袖如果沒有理解陶淵明的情致,沒有了解李清照的愁懷,就很難準確把握詩詞的內涵,就很難準確理解詩詞中的用典故和反襯的藝術表現手法。
七、掌握常見的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
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有比喻、夸張、景物烘托、氣氛渲染、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想象、象征、烘托、對比、抑揚、虛實相生,等等。掌握常用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并結合具體的內容和問題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仍舉例元代才子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如果問“本詩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及作用是什么?”那么就要運用到這一方面的知識,對常用的表現手法及作用要有大致的了解,再結合詩詞內容具體分析,就不難得出答案:運用襯托,以冰雪林襯梅之堅毅耐寒;運用對比,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梅之高潔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達作者的理想追求。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詩歌鑒賞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實踐積累,因為,教師要將詩歌教學方法的指導貫穿在詩歌教學的始終,注意滲透,重視積累。在訓練過程中,量的積累和方法的指導同等重要,我想,只要教師方法得當,精講精練,就一定能化繁為簡,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高考語文古詩文鑒賞答題技巧方法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高考語文古詩文鑒賞答題技巧方法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等等。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無名氏)等等。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也應注意。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系,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5、記行詩。又稱記游詩、行旅詩。或描述個人游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類詩離不開山水景物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抒情”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便不可視作山水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后議論;也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讓讀者思考的。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斷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與之曾唱反調)、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為名篇。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后佳作漸多。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詠懷詩。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征、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蘇軾的《定**·沙湖道中遇》,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
10、懷古詩。由憑吊古跡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這類詩就是懷古詩。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高中古詩詞答題技巧以及鑒賞方法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如何賞析古詩詞中詞語和句子及如何鑒賞詩詞語言和寫法。
教學課時:
(課前活動:詩詞接龍比賽)。
明確中考方向。
明確“詩詞鑒賞”在中考中作為新題型出現及考點。
1、理解詞義和句意。
2、劃分朗讀節奏。
3、欣賞詞語和句子。
4、理解詩詞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情感。
5、體會詩詞的語言和寫法。
技巧指導。
(一)、節奏劃分。
例句:“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指名劃分,交流劃分方法。課件出示詩句練習。
明確技巧:
1、主謂分法。
2、上下句對應句提示。
原則:在遵循題目要求的基礎上盡量少分。
基本內容、情感。
【答題要點】。
詩歌情感的賞析,在古詩欣賞題中也常常涉及。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探求在詩詞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從而進行歸類。情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熱情奔放、抑郁憂思、昂揚激越、靜穆閑適,如果再具體一些,我們將初中所學的詩歌進行歸類,大致又有以下常見的一些:離別之情、友情、愛情、熱愛大自然、愛國、思鄉、關心民生等。
【題型示例】。
請閱讀以下詩歌,試說說詩人在詩中抒發了什么情感?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詩中哪兩句寫出了詩人恬淡的胸襟?
2、請說說詩中蘊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1: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答2:本詩抒發了詩人靜穆閑適的的情感。
(一)名句賞析。
【題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2))解釋某一聯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3)解釋詩詞的意思,說出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題目解讀】名句是整首詩(詞)精華所在。它們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們稱道的地方。根據具體的句子,可三者皆說,也可側重一個方面。
【答題要點】。
1、明確詩中具體景物形象;
2、展開想象和聯想,用自己的語言再現景物形象。
3、概括詩人描繪景物的特點。
4、表達了詩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題型示例】。
1、請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出的畫面,并揭示詩句含義。
答: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競發,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萬木依舊爭春。它昭示我們,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用得好。
答:這兩句展現了詩人超凡的藝術思維。塞外荒漠,無邊無際,以致烽火臺升起的一股濃煙就格外地引人注目;九曲黃河,橫亙大漠,紅通通的落日掛在長河之上顯得又大又圓。一“直”一“圓”,頗有意味:“直”字表現出孤煙的強勁、挺拔、堅毅之美;落日本易引人傷感,一個“圓”字,卻又帶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詩人以粗獷雄健的線條勾勒出塞外獨特壯美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深遠。難怪清人王國維曾稱贊其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二)語言賞析。
【題目形式】。
(1)談談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2)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題目解讀】。
這類題目不重在個別詞的運用巧妙,而重在對整首詩語言風格的品味。詩歌有豪放、婉約、沉郁、恬淡等多種風格。此外還要準確地使用評價詩歌的一些術語。如:“簡練傳神”、“生動形象”、“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等等。
【答題要點】。
1、從關鍵詞入手抓住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及作用,去品味賞析。
2、體會詩歌的遣詞。從詩歌語言的準確性、形象性、生動性三方面來分析用詞的精妙之處。
3、體會詩歌的意象和意境。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聯想和想象來抒寫情懷。
【題目形式】。
(1)對詩中某字某句,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2)從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
(3)此詩某句中某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哪個更好,為什么?
(4)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題目解讀】。
古人作詩常追求一字傳神。這種題型要求品味出詩人煉字妙在何處。回答時不能就字論字,應放回句中,結合全詩主旨、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分析。
【答題要點】。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
2、解釋該字的一般含義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開想象和聯想,把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到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4、說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題型示例】。
示例(一)答:“闊”字更好。
原因:
(1)“闊”是空闊、開闊之意;
(3)“闊”字,直接抒發了詩人視野更加開闊的強烈感受。
(4)“闊”字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
示例(二)答:“失”字更好。
原因:
(2)“失”字生動地描繪出江岸因春朝高漲而與水平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
寫法賞析。
從修辭的角度品析。例句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一句采用擬人的修辭,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從詩詞的表現手法賞析。(直抒胸臆、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襯托、烘托、渲染、懷古諷今、借古諷今、起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例句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句托物言志,從字面看,花不是無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綠肥,還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謂自己雖然處境艱難,但忠貞報國之心始終不變;自信其高尚志節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1.大漠孤煙直____2.細雨魚兒出_______。
3.腳著謝公屐____4.浮云游子意_______。
5.香霧云鬟濕___6.慈母手中線_______。
7.山隨平野盡_______8.草枯鷹眼疾____。
9.綠樹村邊合___10.兩水夾明鏡____。
a、清暉玉臂寒b.游子身上衣c.江入大荒流d.長河落日圓。
e.微風燕子斜f.身登青云梯g.落日故人情h.青山郭外斜。
i.雙橋落彩虹j.雪盡馬蹄輕。
二、在下列橫線上填出有關色彩的詞。
11.一枝杏出墻來12.野徑云俱13.千里鶯啼___映紅14.日照香爐生___煙。
15.風中___葉樹,燈下頭人16.___云生處有人家。
三、填地名。
17.即從___穿巫峽18.夜泊___近酒家19.西出___無故人。
24.___寺北賈亭西25.坑灰未冷___亂26.___回望繡成堆。
四、讓鳥兒棲息在詩句中。
27.幾處早___爭暖樹28.誰家新__啄春泥29.___深淺入時無。
30.兩只___鳴翠柳31.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___洲。
3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___春深鎖二喬33.莊生曉夢迷___。
34.芳草萋萋___洲35.楊花落盡___啼36.___殷勤為探看。
五、填出下列各種形態的水。
37.桃花___水深千尺38.巴山夜雨漲秋___39.開窗放入大___來。
40.海上明月共___生41.奔流到___不復回42.遙看___掛前川。
43.最愛___東行不足44.獨憐幽草___邊生45.煙___江上使人愁。
46.渭城朝___浥輕塵。
六、讓鮮花點綴詩句。
47.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___開。48.芭蕉不展___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49.待到重陽日,還是就___。50.___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51.遙知天上___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52.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凈少情。唯有___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53.忽見寒___樹,開花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5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___村。
七、給詩句填上數字。
55.回眸一笑___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56.前村深雪里,昨夜___枝開。
57.___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58.白發___丈,緣愁似個長。
59.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___古流。
60.舉杯邀明月,對影成___人。
61.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___古來稀。
62.南朝四百___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63.故國___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64.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___處同。
八、有關描寫日的句子:
65.__________,半江瑟瑟半江紅。
66.大漠孤煙直,__________。
67.兩岸青山相對出,__________。68.__________,只是近黃昏。
九、描寫月的句子:
69.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處教吹簫?70.露從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
71.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誰家?
72.星垂平野闊,________________。
73.________________,對影成三人。74._____________,萬里長征人未還。
十、描寫雨的句子:
75.__________,草色遙看近卻無。
76.何當共剪西窗燭,__________。
77.__________,花落知多少。78.__________,新炊間黃粱。
十一、填寫下列詩句中與酒有關的句子:
79.人生得意須盡歡,_____________。
80.開軒面場圃,_____________。
81._____________,西出陽關無故人。
82.抽刀斷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
83._____________,欲飲琵琶馬上催。
84.李白斗酒詩百篇,_____________。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十二、唐詩在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些流派,根據題目填空:
85.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詩歌流派。
代表詩人有____、____。
以標舉隱逸。寄情山水,歌詠田園生活為主要特征。
代表性詩句分別有:__、____。
86.邊塞詩派。是盛唐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詩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王之渙、王昌齡。代表詩句有:
高適:__________岑參:_______。
王之渙:_______王昌齡:____________。
87.韓孟詩派。以__________、__________為代表的一代詩人。詩歌創作上追求險怪,刻意推敲,主張以文為詩。
88.元白詩派。是以中唐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為代表的一代詩人。他們的`主張正如白樂天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十三、根據內容要求,用詩句填空。
89.當你想漫游祖國名山大川,便可徜徉在_______________之中,感受到_________的輕爽(或其他感情)。
90.你若想感懷親情友情,便可吟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妙詩句。
91.你若想眷戀友情,則可誦讀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詩句,同時也感到______________的心靈慰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詩篇。(在橫線上填出相應內容的詩句,包括上下句)。
十四、根據唐詩常識填空。
93.詩______李白,字太白,號_________,詩風_________________。
94.詩______杜甫,字子美,官至工部員外郎,世稱_______________。其詩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詩為詩_______________。詩風沉郁頓挫。
95.白居易,字樂天,號____________,其詩語言通俗,老嫗能解。
96.王維,字摩潔,官至尚書右丞,故又稱王右丞。其詩多以歌詠山水田園為主。其風格是_______________,詩畫一體。人稱詩____________。
97.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之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尤其是將七絕推向高峰,故人稱__________________。
98.柳宗元,字__________,河東(今山西運城縣)人,世稱____________。曾擔任柳州刺史,故又稱____________。
99.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官至中書舍人,后人多稱之為____________。
100.李賀,人稱詩_______;孟郊、賈島,人稱詩_______;劉禹錫,人稱詩_______。
高考語文古詩文鑒賞答題技巧方法
無論是古典詩詞還是現代詩歌,作品常常會滲透作者的經歷以及思想感情。所以欣賞詩歌之前,首先要對作者的時代背景,人生經歷和思想感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就拿賞讀李白和杜甫的詩歌來說,一個是經歷盛唐的輝煌,一個是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這兩種不同的經歷,造就了富有不同情感氣質的詩人:豪放飄逸、浪漫不羈的李白,沉郁頓挫、憂國憂民的杜甫。
2了解詩歌的各種題材。
古典詩詞的題材,往往能或隱或現的揭示詩歌的內容,有助于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從題材上詩歌主要可以分為:
2.1寫景抒情的田園詩歌。代表人物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還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維。這類詩歌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2.2懷古詠史詩歌。這類詩歌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如杜牧的《泊秦淮》,又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3托物言志詩歌。劉熙載在《藝概》中曾說過“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這類詩歌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
2.4羈旅行役詩。用詩歌的形式反映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并引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對自我人生如寄處境的感慨等內容的詩歌。張繼的《楓橋夜泊》,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是此類詩歌。
2.5閨怨詩歌。閨怨詩以女性心態為描寫對象,有濃重的感傷色調,細膩的心理描寫。從創作特色上說,閨怨詩從整體而言,都呈現出一種婉約纏綿幽怨感傷之美,悠長含蓄,有無盡之味。如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就屬于此類。
3熟悉詩歌的意象,了解詩歌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強調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出現在詩歌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在詩歌賞析中,應該首先并及時抓住詩歌的意象,品讀其中的`特征以及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詩詞當中的意境。詩歌具體的意象有很多,如花草類,景觀類,樂器類等等。
古典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常用含蓄,簡練的語言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處就在這里。欣賞詩歌要充分而合理的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深入詩人所描摹的意境。
4答題緊扣詩歌內容解題。
必須明了考查詩歌的幾個角度:語言分析、形象分析、評價寫作技巧、風格和思想內容。
4.1語言的考查。如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這些問題都是整首詩而言,因此可以記住一些常用的描摹術語,如:全用白描,不加修飾,返璞歸真;用語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質樸(樸素自然),凝練簡潔,絢麗多彩;雄偉奇特,慷慨悲壯;使用疊字疊詞疊句,生動形象,具有音樂美、修辭美等等。委婉含蓄,清靜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通過結合具體詩歌,能更深刻的了解。例: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春怨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4.2形象分析考查。形象分析就是對客觀存在著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進行賞析。并能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如問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藝術形象;此詩寫了哪些意象,構成了什么意境。例: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請回答“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答:勾勒出了挽弓勁射、英武豪邁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作者希望帶兵征討西夏,為國立功的心志。
4.3評價寫作技巧、風格和思想內容。解答此類題型必須弄清詩歌的寫作手法,首先,應該掌握修辭賞析法。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反復、設問、反問等。鑒賞詩歌時,通過分析一些修辭的運用,來領會詩人含蓄的情感。其次,了解詩歌多種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表現手法有襯托、對比、用典、欲揚先抑、想象聯想、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遠近結合(有層次感)等。
二.古詩詞鑒賞的詩歌類型。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等等。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無名氏)等等。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也應注意。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系,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5、記行詩。又稱記游詩、行旅詩。或描述個人游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類詩離不開山水景物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抒情”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便不可視作山水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后議論;也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讓讀者思考的。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斷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與之曾唱反調)、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為名篇。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后佳作漸多。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詠懷詩。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征、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蘇軾的《定**·沙湖道中遇》,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
10、懷古詩。由憑吊古跡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這類詩就是懷古詩。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1.大漠孤煙直____2.細雨魚兒出_______。
3.腳著謝公屐____4.浮云游子意_______。
5.香霧云鬟濕___6.慈母手中線_______。
7.山隨平野盡_______8.草枯鷹眼疾____。
9.綠樹村邊合___10.兩水夾明鏡____。
a、清暉玉臂寒b.游子身上衣c.江入大荒流d.長河落日圓。
e.微風燕子斜f.身登青云梯g.落日故人情h.青山郭外斜。
i.雙橋落彩虹j.雪盡馬蹄輕。
二、在下列橫線上填出有關色彩的詞。
11.一枝杏出墻來12.野徑云俱13.千里鶯啼___映紅14.日照香爐生___煙。
15.風中___葉樹,燈下頭人16.___云生處有人家。
三、填地名。
17.即從___穿巫峽18.夜泊___近酒家19.西出___無故人。
24.___寺北賈亭西25.坑灰未冷___亂26.___回望繡成堆。
四、讓鳥兒棲息在詩句中。
27.幾處早___爭暖樹28.誰家新__啄春泥29.___深淺入時無。
30.兩只___鳴翠柳31.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___洲。
3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___春深鎖二喬33.莊生曉夢迷___。
34.芳草萋萋___洲35.楊花落盡___啼36.___殷勤為探看。
五、填出下列各種形態的水。
37.桃花___水深千尺38.巴山夜雨漲秋___39.開窗放入大___來。
40.海上明月共___生41.奔流到___不復回42.遙看___掛前川。
43.最愛___東行不足44.獨憐幽草___邊生45.煙___江上使人愁。
46.渭城朝___浥輕塵。
六、讓鮮花點綴詩句。
47.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___開。48.芭蕉不展___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49.待到重陽日,還是就___。50.___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51.遙知天上___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52.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凈少情。唯有___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53.忽見寒___樹,開花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5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___村。
小升初語文古詩賞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1、唐代詩人對自然現象、自然景物的觀察和描寫細致而生動,尤其對日、月、雨等的描寫更見功夫,令人贊嘆。請就下面句子中有關日、月、雨的內容填空.
有關描寫“日”的句子:
(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描寫“月”的.句子:
(1)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3)今夜明月人相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4)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6)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描寫“雨”的句子:
(1)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2)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2、唐代詩人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請填寫下列詩句中與“酒”有關的句子。
(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2)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4)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6)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世上酒家眠。
(7)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3、填空。
1)詩仙(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2)詩圣(杜甫),字(子美),其詩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
3)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詩語言通俗,老嫗能解。
4)王維,字摩碣,官至尚書右丞,故又稱王右丞。其詩多以歌詠(山水田園)為主。人稱詩佛。
5)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之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尤其是將七絕推向高峰,故人稱“(七絕圣手)”。
6)(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縣)人,世稱柳河東。曾擔任柳州刺史,故又稱柳刺史。
7)李賀,人稱(詩鬼);孟郊、賈島,人稱(詩囚);劉禹錫,人稱(詩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