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在文字表達上有獨特風格和美感的表現,它能夠給人一種愉悅的閱讀體驗。接下來是一些優秀作文的摘抄,讓我們一同感受其中的文采和觸動。
粒粒皆辛苦作文
我們先來讀一下郭鄭同學的《嘿嘿,下田了》。
五一假期,我和同學們在鐘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茅店鎮東田村插秧。
帶著緊張與興奮,呼吸著山中的新鮮空氣,聞著特有的花香,在連綿的碧綠中,我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水田里已經有一些農民開始插秧了。
跟隨鐘老師,我們找到了技術指導員――巫叔叔。@是一位身材魁梧、體格粗壯、膚色黝黑的農村漢子――一看就是干活能手。我們興致勃勃來到田邊,鞋襪一脫,一腳就踩進泥里。“啊!好冷!”不僅是我,大伙兒也都在叫冷,好在一會兒就習慣了。等大家都適應了水溫后,巫叔叔為我們示范插秧方法:將一捆秧苗拿在左手,再用右手從里面抽出三兩根,捏住它的根部,插進泥地,一棵秧就插好了。
一開始,大家覺得很新奇,又興奮,都覺得插秧很好玩兒,可不一會兒,新鮮勁兒也過去了,加上一直彎腰,背痛脖子疼,大家都叫苦連天,萎靡不振。就在我想甩手不干時,旁邊田地中一個穿橘紅色雨衣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刻的他,外衣早已沾上了泥水,就連額頭都沾上了一些,但仍然認認真真。我的心緒也開始波動起來,想著:他這么小,都能堅持,而我,一個所謂的“大哥哥”,怎么可以連他都不如呢?我暗自吶喊著,隨后開始繼續插秧!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奮戰,我們終于把分配給我們的任務完成了。拔腿上岸的那一刻,我長吁一口氣,深深地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也在這一刻懂得:如果不努力上進,不認真學習,不要說對不起父母,就連每天碗里吃的飯,都對不起!
讀到《嘿嘿,下田了》,我想起了一位媽媽寫的一段話:
作為父母,讀到上述兩個例子,你想對自己的孩子說些什么呢?
粒粒皆辛苦作文
“開飯了!”媽媽在叫我吃飯了,我懶洋洋地走過去,拿起碗慢吞吞地吃起來,過了好久,我總算把小半碗飯消滅掉了。
我一邊拿著零食,一邊說:“我不吃了!”“不行!”媽媽嚴厲地說。我假裝可憐惜惜地說:“我的好媽媽,請饒了我吧,我真得吃不下了。”媽媽說:“糧食是農民伯伯一顆一顆種出來的,你不能浪費糧食。你知道,在災區,有多少人,還吃不到飯呢!”這時,我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唐朝李紳《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這首詩描寫的是農民伯伯們在太陽底下勞作的景像,因為農民伯伯們懂得,在正午烈日下鋤掉的雜草,就很快會被曬干曬死,所以,盡管熱得汗珠啪噠啪噠往下掉,肚子餓得嘰咕嘰咕叫也顧不得了,我們那里知道我們吃的盤中之食,每一粒都是來得很不容易的,是農民伯伯們冒著酷熱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這時,我仿佛看到了那農民伯伯弓了背,冒著炎熱的太陽在田地里勞作的身影。
粒粒皆辛苦作文
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念詩人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吃了將近13年的白米飯,可是只有親自體驗到干農活的辛苦,才會覺得白米飯的香甜。
前幾天,我和媽媽回到外婆家去幫他們收谷子。說是收谷子,其實我們兩個什么也干不來。媽媽就去給大家做飯,我呢?去吃飯唄!
老天爺也真是懂事。剛剛下了幾天的雨,天氣十分涼爽。知道大家要開始勞動了,便給我們帶來了晴天。
下午兩點鐘,收割戰斗開始了。
現在的收割因為更加機械化,所以也輕松多了。只要有鈔票,一切都好辦。地里的莊稼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部搞定了。別以為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剩下的事還多著呢。接著考驗人體力的時候到了――搬谷子。
地里散落著幾十袋剛剛打出來的谷子。哥哥開始的時候用“擔”。扁擔兩頭吊著兩袋谷子,我看見哥哥挑著兩麻袋谷子搖搖晃晃地沿著窄窄的山間小路走去。后來哥哥采用“扛”的形式,拉著麻袋的頭尾就扛上了背。到了院壩里,他就顯得有些體力不支了,順手就將背上重重的麻袋滑到地上來。然后拿起放在地上的水杯,喝了幾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又扯了扯后背的衣服,在原地歇了一會兒,才回到地里繼續干活。
接著外婆、舅舅也開始扛著麻袋往回走,看他們痛苦的表情就知道這項活可真苦!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我們整天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又有幾人真正做到了呢?相信聽了我的經歷以后,大家都會珍惜糧食的。
上個周末,我在學習之余,來到了田野間。看見許多農民伯伯正在熱火朝天的勞作著。他們仿佛夏夜空中的星星,成群結隊,密密麻麻。我也按捺不住了,跑去爺爺家,正欲說話時,爺爺就問我:“我們去春耕了,你去不去?”爺爺的話正中我下懷,我連忙回答:“去,去,去!”
我們來到田間,我看著爺爺熟練的拿著鋤頭翻土,自己也躍躍欲試。可我發現,自己無論是使勁兒還是輕輕的,都會破壞小麥。爺爺見了著急忙慌的我,走過來對我說:“拿鋤頭時要彎腰,雙手一前一后拿著,這樣才能控制好。”我重新拿起鋤頭,按照步驟,做好動作再翻土,發現簡單了許多。原來看似簡單的翻土也是需要技巧的啊!
當我鋤了一會兒,站起身來向四周望的時候,我驚呆了:周圍的田地里,那些年過半百的人在彎腰忙碌著,他們為了生活而忙碌也在體驗著生活的快樂。一群小孩子也在那邊給大人幫忙呢,小孩子在那里裝作熟練的樣子邊玩邊勞作,真是可愛極了!讓我不禁想起了范成大的詩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休息了一會,彎下腰繼續勞動,可沒多久我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再看看大人們,他們仍在辛勤勞作著,似乎毫無倦意,可回到家我發現他們的腳腫了,手也磨紅了。他們并不是不累,可他們為了家人的辛福生活,為了他們肩上的責任而努力著,拼搏著!
同學們,看看我們身邊辛苦工作的家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糧食?不努力學習?
十月,是金秋時節,也是收獲的季節。城市里長大的我們,很少接觸到水稻和小麥,“金黃色的稻谷在秋風中笑彎了腰”,這句話也只能在我腦子里想象一下。聽爸爸說由于今年疫情嚴重,開春應該是施肥的時候,卻錯過了,今年農民伯伯的收成會下降很多。
記得去年十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爺爺奶奶家還有幾畝田,種的就是水稻。我很興奮,吵鬧著要試試割水稻,于是和爺爺一起帶好手套,拿上鐮刀,就興致勃勃地進了稻田里。爺爺讓我按照他的姿勢去做,身體半蹲,左手握住稻桿的中部,右手用鐮刀在稻桿底部使勁一割。看似簡單,但輪到我割的時候,卻怎么都割不動。爺爺笑著告訴我要點。伴隨著鐮刀“唰”的一聲響,人生中第一把水稻順利地割了下來,我興奮地舉起稻谷大聲喊了起來。
然后爺爺告訴我,這只是開始,以前一家人可得在田里忙活幾天,才能收割好。割完水稻,要運到比較大的空地上,還得把上面的稻谷給打下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還要翻曬,去殼。得益于科技的發展,現在更多的是機械化收割,減少損耗,這樣農民伯伯的收成也能得到保障。
從播種到收獲,一粒米飯包含著農民伯伯們一滴滴辛勞的汗水,“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正是讓我們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果實的。
我忘了那是暑假的第幾個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因為我前一天答應了奶奶,幫她拔花生,等我洗漱完畢,準備出門才發現奶奶早就出發去地里了。
那天中午,天空晴朗,烈日高掛,連一絲風也沒有,大地像蒸籠一般,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我坐在地里一邊拔著花生一邊看著奶奶,她額頭的汗水已經順著臉頰滴落到了土地里。奶奶看我盯著她發呆,說道:“快點拔,看看我們能不能一點鐘之前拔完,好回家吃午飯。”我只好低頭繼續努力干活。我已經忘了那天是幾點回家的,只記得那天的太陽太大了,汗水浸濕了我們的衣服。
我記得那是一年級的一節語文課,我們在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的我最喜歡背這首古詩呢!媽媽不僅夸我棒,還給我講了古詩中的道理:農民伯伯們是非常辛苦的,一定要節約糧食,不能隨便浪費。當時的我點頭如搗蒜,表示明白了,一定會做到。
思緒回到現在,坐在食堂的我,看著我手里端著的碗。那一整碗我不愛吃的菜,讓我猶豫是否要倒掉他們。但是回憶起那些事情,我不禁為剛才的想法感到羞愧不已。于是我拿起勺子,埋頭大口吃起來,最后把碗里的飯吃得干干凈凈!以后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糧食。
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迎來了我們辛辛苦苦種田的收獲。
來到農田,看著這遍野金燦燦的稻穗,我心里滿是成就感。一顆顆飽滿的稻谷,在秋風中隨意擺動,像是在和我們熱烈地打著招呼。
我們準備就緒,戴上手套,拿上鐮刀,自信滿滿地站在稻田邊,在村領導的一聲“開割”下,我們爭先恐后地跑進稻田。“雙腿彎曲,左手握住稻稈,右手執鐮刀收割”,腦子里回憶著剛才叔叔教的方法,我蹲下身,也有模有樣地割起來。我抓住一大把稻稈,用鐮刀賣力地割起來。一開始這把鐮刀似乎不聽我的話,看著別人都干凈利索地把稻子割來下,我用力地割,也只能割下了一半。稻稈好像舍不得離開大地母親的懷抱,一直藕斷絲連。我只能再補一刀,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稻子給割下來。在割的過程中,由于我左手拿稻子拿的太低,還不小心把手割破點皮。但慢慢地熟練起來,看著身后躺著一堆堆稻穗,我心里特來勁。可是不一會兒我體力開始透支,頭上直冒汗,腰酸背痛,直不起身體,割得我手腕也疼。再往前看看,還有一大片稻等著我呢。再看看別人同學,都埋頭苦干。我也咬咬牙,艱難地再彎下腰,繼續割。漸漸的我也找到了感覺,原來用鐮刀割要稍斜一點,這樣割起來就比較干凈利索。雖然頭上流淌著一滴滴汗水,但我相信這是我勞動的汗水,是值得的。
終于經過千辛萬苦,整片稻田都被我們割完了。接著叔叔們帶著我們進行稻谷的脫粒,還給我們演示了精米的過程。看著幾個月前我們種下的水稻,現在變成了一粒粒大米,感受到了一粒粒大米的來及不易,也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周四,我們真正體會到了這首詩的含義。
周四上午,我們來到富陽,在那兒收割稻谷。大家左手戴上手套,右手拿著一把鋒利的鐮刀,浩浩蕩蕩地向稻田“進軍”了。哇!稻田真實一望無際啊,金燦燦的一大片,一株株一排排非常整齊。一陣風吹過,稻谷們都彎下了腰,響起了一片“沙沙”的聲音。同學們都被這壯觀的景象給震撼了!
正在我們興奮不已時,收割稻谷的專家——老農們來了。他們向我們進行了耐心的示范與講解,大家都躍躍欲試,一聽到“開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鐮刀開工了。我左手抓住一株水稻的上部,右手在離水稻根部最近的地方來回鋸,鋸一會兒,一株水稻就被我成功地收割下來了。
同學們越割越來勁,動作也越來越快了,一片光禿禿的稻田不一會兒就被我們“開辟”出來了,空地上放滿了收割完的稻谷,一堆堆都整整齊齊的,像被一把大梳子梳理過一般。老師和老農們都在一旁贊不絕口,我們高興極了!大約半小時以后,大家都感覺有些累了,大滴大滴的汗珠順著臉頰滑了下去,動作也漸漸慢了下來,體力不支,最后只能勉強再收割幾株。
這次收割水稻的"過程讓我明白了真的是每一粒米飯中都包含了農民們的辛苦和汗水,如果平日里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節約一點糧食,那么農民們的辛勤付出也就沒有白費。
“粒粒皆辛苦。”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節約糧食,杜絕浪費!
詩人李紳曾說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米飯是農民伯伯用自己的心血中不來的,它從綠油油的小苗經過多種工序才形成如今的米飯,它是多么地珍貴哪!可是,孩童時期的我卻經常因為米飯而和大人頂嘴。
長大了,親眼看著大人們下田去種秧苗,大火球一樣的太陽照耀著他們,汗水順著臉龐滴下,都來不及去擦,幾天下來,整個人都黑了一大圈。可是,我自己這么大了卻幫不上什么忙,眼角漸漸濕潤了。這時候,我從心底里默默發誓: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浪費糧食啦,一定好好聽大人的話。
后來,又聽了《一粒米》的蓮花落后,我對米粒不禁多了幾分敬佩之情,一粒小小的米,竟然可以造成這么大的影響,我從心底里驚呼著。
長輩們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誡我們這些小輩要珍惜糧食,別輕易浪費。
燦爛的陽光下,一望無垠的稻田猶如金色的海洋,閃閃發亮,好像是誰鋪了一地的碎金;一陣微風拂過,稻浪翻滾,隨之撲鼻而來的是一股股稻谷的清香。望著這一片豐收的場景,小伙伴們激動起來,恨不得馬上奔入田埂,去收獲那飽滿的稻穗。
這是抵達狼牙特訓暑假夏令營的第四天,教官帶著我們走進實踐基地,學習收割水稻。經過之前三天的軍事化管理,我們這群城里來的營員們個個一改嬌氣,精神抖擻地站在教官面前,認真觀察、聆聽教官的示范與講解。
教官示范與講解后,輪到我們動手啦!我戴起草帽,手握鐮刀,一把抓過水稻,對準離地面十厘米的地方,鐮刀來綠色作文網回幾下,水稻連同稻稈是割了下來,但不少稻谷落地了。教官連忙說:“割的力道輕點,這樣子掉,很浪費的。”
我思索了一番:原來,我的手不夠大,握不住一大把水稻,擔心動作慢了割不下來,心里一急,力道就變了;如果一把分為兩把或三把割,這個問題應該就可以迎刃而解。于是,我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操作,果然好多了。
我氣喘吁吁地看著渾身是汗的小伙伴,他們也喘著氣看著我,在彼此眼神交匯的瞬間,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粒粒皆辛苦”背后的含義。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燦爛的陽光下,一望無垠的稻田猶如金色的海洋,閃閃發亮,好像是誰鋪了一地的碎金;一陣微風拂過,稻浪翻滾,隨之撲鼻而來的是一股股稻谷的清香。望著這一片豐收的場景,小伙伴們激動起來,恨不得馬上奔入田埂,去收獲那飽滿的稻穗。
這是抵達狼牙特訓暑假夏令營的第四天,教官帶著我們走進實踐基地,學習收割水稻。經過之前三天的軍事化管理,我們這群城里來的營員們個個一改嬌氣,精神抖擻地站在教官面前,認真觀察、聆聽教官的示范與講解。
教官示范與講解后,輪到我們動手啦!我戴起草帽,手握鐮刀,一把抓過水稻,對準離地面十厘米的地方,鐮刀來綠色作文網回幾下,水稻連同稻稈是割了下來,但不少稻谷落地了。教官連忙說:“割的力道輕點,這樣子掉,很浪費的。”
我思索了一番:原來,我的手不夠大,握不住一大把水稻,擔心動作慢了割不下來,心里一急,力道就變了;如果一把分為兩把或三把割,這個問題應該就可以迎刃而解。于是,我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操作,果然好多了。
我氣喘吁吁地看著渾身是汗的小伙伴,他們也喘著氣看著我,在彼此眼神交匯的瞬間,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粒粒皆辛苦”背后的含義。
粒粒皆辛苦作文
詩人李紳曾說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米飯是農民伯伯用自己的心血中不來的,它從綠油油的小苗經過多種工序才形成如今的米飯,它是多么地珍貴哪!可是,孩童時期的我卻經常因為米飯而和大人頂嘴。
長大了,親眼看著大人們下田去種秧苗,大火球一樣的太陽照耀著他們,汗水順著臉龐滴下,都來不及去擦,幾天下來,整個人都黑了一大圈。可是,我自己這么大了卻幫不上什么忙,眼角漸漸濕潤了。這時候,我從心底里默默發誓: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浪費糧食啦,一定好好聽大人的話。
后來,又聽了《一粒米》的蓮花落后,我對米粒不禁多了幾分敬佩之情,一粒小小的米,竟然可以造成這么大的影響,我從心底里驚呼著。
長輩們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誡我們這些小輩要珍惜糧食,別輕易浪費。
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念詩人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吃了將近的白米飯,可是只有親自體驗到干農活的辛苦,才會覺得白米飯的香甜。
前幾天,我和媽媽回到外婆家去幫他們收谷子。說是收谷子,其實我們兩個什么也干不來。媽媽就去給大家做飯,我呢?去吃飯唄!
老天爺也真是懂事。剛剛下了幾天的雨,天氣十分涼爽。知道大家要開始勞動了,便給我們帶來了晴天。
下午兩點鐘,收割戰斗開始了。
現在的收割因為更加機械化,所以也輕松多了。只要有鈔票,一切都好辦。地里的莊稼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部搞定了。別以為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剩下的事還多著呢。接著考驗人體力的時候到了搬谷子。
地里散落著幾十袋剛剛打出來的谷子。哥哥開始的時候用“擔”。扁擔兩頭吊著兩袋谷子,我看見哥哥挑著兩麻袋谷子搖搖晃晃地沿著窄窄的山間小路走去。后來哥哥采用“扛”的形式,拉著麻袋的頭尾就扛上了背。到了院壩里,他就顯得有些體力不支了,順手就將背上重重的麻袋滑到地上來。然后拿起放在地上的水杯,喝了幾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又扯了扯后背的衣服,在原地歇了一會兒,才回到地里繼續干活。接著外婆、舅舅也開始扛著麻袋往回走,看他們痛苦的表情就知道這項活可真苦!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開,是誰,在播種田地?是農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誰,在彎腰鋤苗?是農民伯伯。碩果累累,是誰,在耐心收割?是農民伯伯。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農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從一棵不起眼的小樹長成了能庇蔭的大樹;從牙牙學語的孩子長成了一名中學生。“粒粒皆辛苦”,這是對農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滾燙的太陽照著大地,農民伯伯在農田里,灑下了辛勞的汗水。在秋高氣爽的季節,他們收獲了他們耕作一年的成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現在,我們卻讓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汗水付之東流。
據統計,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年浪費量達13億噸,相當于全球谷物產量的二分之一。這么驚人的數字,都是由于我們不愛惜糧食,浪費糧食造成的。在貧困山區的人們,每天都面臨吃不飽的問題,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飽飯,如果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節約一粒糧食,那么他們的.心愿將在不久實現。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呢?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掉的糧食還會那么多嗎?所以,從現在開始,把節約糧食當成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愛惜糧食,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要記住,10月16日是“世界愛糧日”。
還記得那則公益廣告嗎?“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今天,讓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今天,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是的,正如廣告中所說的,節約,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應該是行動和習慣。讓我們一起堅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光盤’行動,我們都在努力;“浪費糧食”,終將與我們告別。我們今天的節約,就是在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的生存做努力。“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周四,我們真正體會到了這首詩的含義。
周四上午,我們來到富陽,在那兒收割稻谷。大家左手戴上手套,右手拿著一把鋒利的鐮刀,浩浩蕩蕩地向稻田“進軍”了。哇!稻田真實一望無際啊,金燦燦的一大片,一株株一排排非常整齊。一陣風吹過,稻谷們都彎下了腰,響起了一片“沙沙”的聲音。同學們都被這壯觀的景象給震撼了!
正在我們興奮不已時,收割稻谷的專家老農們來了。他們向我們進行了耐心的示范與講解,大家都躍躍欲試,一聽到“開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鐮刀開工了。我左手抓住一株水稻的上部,右手在離水稻根部最近的地方來回鋸,鋸一會兒,一株水稻就被我成功地收割下來了。
同學們越割越來勁,動作也越來越快了,一片光禿禿的稻田不一會兒就被我們“開辟”出來了,空地上放滿了收割完的稻谷,一堆堆都整整齊齊的,像被一把大梳子梳理過一般。老師和老農們都在一旁贊不絕口,我們高興極了!大約半小時以后,大家都感覺有些累了,大滴大滴的汗珠順著臉頰滑了下去,動作也漸漸慢了下來,體力不支,最后只能勉強再收割幾株。
這次收割水稻的過程讓我明白了真的是每一粒米飯中都包含了農民們的辛苦和汗水,如果平日里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節約一點糧食,那么農民們的辛勤付出也就沒有白費。
“粒粒皆辛苦。”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節約糧食,杜絕浪費!
來源:
請保留文章來源信息和原文鏈接!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我忘了那是暑假的第幾個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因為我前一天答應了奶奶,幫她拔花生,等我洗漱完畢,準備出門才發現奶奶早就出發去地里了。
那天中午,天空晴朗,烈日高掛,連一絲風也沒有,大地像蒸籠一般,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我坐在地里一邊拔著花生一邊看著奶奶,她額頭的汗水已經順著臉頰滴落到了土地里。奶奶看我盯著她發呆,說道:“快點拔,看看我們能不能一點鐘之前拔完,好回家吃午飯。”我只好低頭繼續努力干活。我已經忘了那天是幾點回家的,只記得那天的太陽太大了,汗水浸濕了我們的衣服。
我記得那是一年級的一本站節語文課,我們在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的我最喜歡背這首古詩呢!媽媽不僅夸我棒,還給我講了古詩中的道理:農民伯伯們是非常辛苦的,一定要節約糧食,不能隨便浪費。當時的我點頭如搗蒜,表示明白了,一定會做到。
思緒回到現在,坐在食堂的我,看著我手里端著的碗。那一整碗我不愛吃的菜,讓我猶豫是否要倒掉他們。但是回憶起那些事情,我不禁為剛才的想法感到羞愧不已。于是我拿起勺子,埋頭大口吃起來,最后把碗里的飯吃得干干凈凈!以后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糧食。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迎來了我們辛辛苦苦種田的收獲。
來到農田,看著這遍野金燦燦的稻穗,我心里滿是成就感。一顆顆飽滿的稻谷,在秋風中隨意擺動,像是在和我們熱烈地打著招呼。
我們準備就緒,戴上手套,拿上鐮刀,自信滿滿地站在稻田邊,在村領導的一聲“開割”下,我們爭先恐后地跑進稻田。“雙腿彎曲,左手握住稻稈,右手執鐮刀收割”,腦子里回憶著剛才叔叔教的方法,我蹲下身,也有模有樣地割起來。我抓住一大把稻稈,用鐮刀賣力地割起來。一開始這把鐮刀似乎不聽我的話,看著別人都干凈利索地把稻子割來下,我用力地割,也只能割下了一半。稻稈好像舍不得離開大地母親的懷抱,一直藕斷絲連。我只能再補一刀,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稻子給割下來。在割的過程中,由于我左手拿稻子拿的太低,還不小心把手割破點皮。但慢慢地熟練起來,看著身后躺著一堆堆稻穗,我心里特來勁。可是不一會兒我體力開始透支,頭上直冒汗,腰酸背痛,直不起身體,割得我手腕也疼。再往前看看,還有一大片稻等著我呢。再看看別人同學,都埋頭苦干。我也咬咬牙,艱難地再彎下腰,繼續割。漸漸的我也找到了感覺,原來用鐮刀割要稍斜一點,這樣割起來就比較干凈利索。雖然頭上流淌著一滴滴汗水,但我相信這是我勞動的汗水,是值得的。
終于經過千辛萬苦,整片稻田都被我們割完了。接著叔叔們帶著我們進行稻谷的脫粒,還給我們演示了精米的過程。看著幾個月前我們種下的水稻,現在變成了一粒粒大米,感受到了一粒粒大米的來及不易,也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
粒粒皆辛苦作文
今天,我們去外婆家玩,得知外公外婆在田里摘豆莢,我可興奮了。馬上和媽媽向我們的“開心農場”奔去。一路上,我像只快樂的小鳥,對什么都新鮮。
“南瓜的形狀這么多啊!有歪花瓶形狀,還有扁圓形的。”
“媽媽!綠豆不是一顆顆長在樹上的啊?原來他喜歡和兄弟們一起住的。”
“茄子穿著紫色衣服挺好看的`。”
“蚱蜢的彈跳能力強,因為它的腿部肌肉很發達。”
“紅色的蜻蜓在我旁邊飛來飛去,它肯定很喜歡我。怎么又飛走了,它媽媽叫它回家學習去了。”
在一陣陣驚奇和驚喜中,不一會兒就到了我們的“開心農場”。我們馬上加入摘豆莢的隊伍。我一邊摘豆莢,一邊和他們匯報自己近段時間的生活學習情況。暑假里先是少年宮學習機器人和軟筆書法,媽媽去廈門游玩了四天,去武警支隊體驗生活一周,去云和城西葡萄園摘葡萄,十個家庭組團去上海玩了野生動物園、科技館和歡樂谷,還結交了好幾個好朋友,收獲最大。不久,我就又累又渴又熱,直呼要回家。這時媽媽告訴我:“小健,我們才來一會兒功夫呢!外公外婆他們要連續工作好幾個小時呢。而且摘豆莢只是一個環節而已的,算是輕松的。”
外公外婆心疼不得了,催促媽媽帶我回家。我確實是滿頭大汗,又是抓臉,又是抓胳膊的。媽媽放棄了繼續勞作,終于同意我回家了。
我心想:外公外婆真辛苦,農民伯伯真辛苦!以后我要愛吃豆豆,別的東西也要愛吃,可千萬別浪費了。好像也明白了“粒粒皆辛苦”這句話了!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十月,是金秋時節,也是收獲的季節。城市里長大的我們,很少接觸到水稻和小麥,“金黃色的稻谷在秋風中笑彎了腰”,這句話也只能在我腦子里想象一下。聽爸爸說由于今年疫情嚴重,開春應該是施肥的時候,卻錯過了,今年農民伯伯的收成會下降很多。
記得去年十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爺爺奶奶家還有幾畝田,種的就是水稻。我很興奮,吵鬧著要試試割水稻,于是和爺爺一起帶好手套,拿上鐮刀,就興致勃勃地進了稻田里。爺爺讓我按照他的姿勢去做,身體半蹲,左手握住稻桿的中部,右手用鐮刀在稻桿底部使勁一割。看似簡單,但輪到我割的時候,本站卻怎么都割不動。爺爺笑著告訴我要點。伴隨著鐮刀“唰”的一聲響,人生中第一把水稻順利地割了下來,我興奮地舉起稻谷大聲喊了起來。
然后爺爺告訴我,這只是開始,以前一家人可得在田里忙活幾天,才能收割好。割完水稻,要運到比較大的空地上,還得把上面的稻谷給打下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還要翻曬,去殼。得益于科技的發展,現在更多的是機械化收割,減少損耗,這樣農民伯伯的收成也能得到保障。
從播種到收獲,一粒米飯包含著農民伯伯們一滴滴辛勞的汗水,“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正是讓我們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果實的。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我們整天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又有幾人真正做到了呢?相信聽了我的經歷以后,大家都會珍惜糧食的。
上個周末,我在學習之余,來到了田野間。看見許多農民伯伯正在熱火朝天的勞作著。他們仿佛夏夜空中的星星,成群結隊,密密麻麻。我也按捺不住了,跑去爺爺家,正欲說話時,爺爺就問我:“我們去春耕了,你去不去?”爺爺的話正中我下懷,我連忙回答:“去,去,去!”
我們來到田間,我看著爺爺熟練的拿著鋤頭翻土,自己也躍躍欲試。可我發現,自己無論是使勁兒還是輕輕的,都會破壞小麥。爺爺見了著急忙慌的我,走過來對我說:“拿鋤頭時要彎腰,雙手一前一后拿著,這樣才能控制好。”我重新拿起鋤頭,按照步驟,做好動作再翻土,發現簡本站單了許多。原來看似簡單的翻土也是需要技巧的啊!
當我鋤了一會兒,站起身來向四周望的時候,我驚呆了:周圍的田地里,那些年過半百的人在彎腰忙碌著,他們為了生活而忙碌也在體驗著生活的快樂。一群小孩子也在那邊給大人幫忙呢,小孩子在那里裝作熟練的樣子邊玩邊勞作,真是可愛極了!讓我不禁想起了范成大的詩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休息了一會,彎下腰繼續勞動,可沒多久我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再看看大人們,他們仍在辛勤勞作著,似乎毫無倦意,可回到家我發現他們的腳腫了,手也磨紅了。他們并不是不累,可他們為了家人的辛福生活,為了他們肩上的責任而努力著,拼搏著!
同學們,看看我們身邊辛苦工作的家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糧食?不努力學習?
粒粒皆辛苦作文
以前吃飯時經常剩飯,媽媽總教訓我說:“粒粒皆辛苦。”我心里暗自覺得媽媽不但小氣,還啰嗦。直到上次去大姨家幫助收割黃豆,我才體會到媽媽的心情。
國慶節時,大姨家的黃豆成熟了,我和媽媽去幫忙。剛下車,就看到大姨家門前院內都曬滿了豆粒。我興奮地踩在豆粒上,一滑一歪地到了院子里。哥哥、姐姐也放假從學校回來了,一家人正忙得熱火朝天。看到哥哥輕松地用翻曬糧食的工具,我的手也癢癢了。哥哥把工具遞給我。大家笑著圍觀,我得露一手給他們看看。可是,這工具到我手中后太不聽使喚了,豆粒總被推在一起,大姨在一邊直喊“這樣不照”。
試了幾次都不成功,我泄氣了,掃興地上了樓。
下午,我們分了工,媽媽和大姨去割黃豆,其余的人在家曬收豆粒。她們帶了一車黃豆秧回到家,我們剛好把豆粒全移到走廊里。
我們全身都是灰,累得坐在地上,一動也不想動。
吃過晚飯,大家帶著疲憊洗漱完畢,已將近11點。我的眼皮直打架,撲到床上沉沉睡去。迷糊中,大家都起床了,一問,才凌晨3點。姐姐說要去割黃豆,我也湊起熱鬧來。
緊張準備,迅速出發。到了目的`地,天還很黑,只能看到大家模糊的身影。他們摸索著,鐮刀割黃豆的聲音很清脆。到處是露水,還有蟲子,我不敢坐下來,只好緊緊跟著他們。這次,我后悔當了“小跟班”。
天終于慢慢亮了,我看到身后擺放著無數大堆小堆的黃豆秧,他們的衣服和頭發都被汗水和露水弄濕了。
“昨天看到很多收割機,怎么不知道用它收割呢?”我抱怨說。大姨父笑了:“天老是下雨,地洼,機器到這里就開不動了。這里的黃豆熟透了,白天氣溫高時收,豆莢會裂開。”大姨父說,旁邊一塊地的主人怕豆粒落在地里,是幾天前赤著腳趟水收的。
我一看,果然那邊地里有很多深深的腳印。赤著腳收割,那些張牙舞爪的豆茬們不會扎破腳嗎?唉,我不愿想那么多了,我又累又餓,垂頭喪氣地等他們帶我回家。
接下來的幾天,還是這些事:收割、晾曬,大家起早貪黑,吃不好,睡不好,擔心天會下雨淋了黃豆,再累也不敢歇一歇。
國慶節快結束時,曬黑了不少的我們,帶著全身疼痛回家了。媽媽說,我們才做幾天都受不了,農民們卻要一年到頭辛苦勞動。是啊,這幾天的勞動,讓我記住了遙遠的鄉村里那些可敬的黝黑的面孔。
如今,我吃飯不再挑三揀四,“光盤”已經成了習慣。
粒粒皆辛苦
今天,我老媽有點事,不在家,就只有我和我老爸在。轉眼已經11:10分了,要是平時,廚房早就飄出一陣陣香味了,可今天,廚房還是收拾得干干凈凈,一點沒動。11:30了我的肚子都餓扁了,還不時地發出“咕嚕咕嚕”的叫聲,我朝老爸看看,老爸也是愁眉苦臉。突然,老爸說:“一一,走,我們下館子。”“太棒了,老爸你太偉大了。”我一蹦三尺高。就這樣,我們來到了“紫玉樓”。
一進門,一陣陣飯菜香就撲鼻而來,我不禁咽了咽口水,老爸帶我坐了下來,老爸點了幾個我愛吃的菜,不一會兒,服務員就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了上來,我和老爸便開始狼吞虎咽,我吃得滿嘴都是油,老爸也像個小孩子,兩個腮幫鼓得圓圓的,我們兩像是幾天沒吃飯的叫花子。畢竟我的飯量沒老爸的大,我把碗舔得干干凈凈就坐在位置上等他。
看見旁邊的一個婦女帶著一個小男孩,那小男孩可調皮了,不肯吃飯,東跑跑西轉轉,動個不停,他媽媽拿這個飯碗,追來追去,喂給他吃,可沒為幾口,小男孩就不肯吃了,媽媽要的飯就用手一推,飯就撒落在地上,小男孩還覺得很好玩,媽媽為一次就推一次,就撒一次,就笑一次,他媽媽第一次還沒有罵他,可第二次第三次,他媽媽發火了,大聲吼道:“給我做到板凳上來,要吃屁股了吧。”那個小男孩看了看媽媽,媽媽給了小男孩一個瞪眼,小男孩乖乖回到了座位上,拿著勺子,不情愿的吃著。
費了,太可惜了。”接著那小男孩故意少吃一點,不小心把飯弄到外面,他媽看到也不阻止,好像這不要錢一樣,我氣憤的看著小男孩,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恨。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這首詩無人不知,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要這樣做嗎?希望大家能夠真正行動起來。
粒粒皆辛苦
暑假剛開始的時候,回鄉下住過一段時間。碧水藍天,微風拂面,好不愜意。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遠離了車水馬龍,也暫時地把考試作業拋到一邊。清晨醒來,會去逗逗鳥或是跟爺爺去做做晨練;午飯后,或小憩,或捧一本書靜坐窗前細細品讀。誰說這個炎熱的夏日就只能與空調為伴,著一把蒲扇,輕松搖晃,驅趕蚊蟲,驅散炎熱。透過它仿佛能夠看到上一輩生活的痕跡,不是更有生活的情調嗎?喜歡午睡后站在大樹下看爺爺他們邊下象棋邊訴說人生;喜歡高舉竹竿去樹叢粘知了,不在乎結果,卻享受過程;也喜歡跟鄰家小伙伴嬉笑瘋鬧,做著最簡單的游戲,感受著最平凡的快樂。
平淡的生活總能帶給人簡單純凈的記憶,但說起最印象深刻的,還是那次跟叔叔家一起去種秋白菜的故事。那天天氣并不算涼爽,趕上天氣干旱,剛下過小雨,正是種秋白菜的好時機。聽到叔叔他們談論,我毅然堅持要一起去,原本抱著去玩的心態,卻是讓我收獲頗豐。
叔叔家的哥哥比我大四歲,成績優異,沉默少言。原本上了高中,學習壓力增大,可他還是每次假期會去幫家里干活,并且從不抱怨。我學著哥哥的樣子,一粒粒把種子撒到對應的坑里,想象著它長成小白菜的模樣,心里頓時燃起自豪感。可是到底是沒怎么做過農活,才沒干一會兒就已經累到不行,因為一直彎著腰,一站起來就有種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感覺,可是又太要面子,不想被他們笑話,看著哥哥熟練的樣子,我也不甘心放棄,于是咬牙繼續堅持著。然后每過一會,站起來捶打一下腰背緩解酸痛,哥哥看我這個樣子,不禁笑了,讓我先去前面休息。我坐在那里,看著他們忙碌且熟練的進行著,太陽越發的毒,每個人臉上都留著汗珠,卻還是小心翼翼的對待著每一粒種子,每一個步驟。是啊,對農民來說,這些種子不都是他們最珍貴的財富嗎。
不一會兒,哥哥也過來了。我慚愧的低下頭,剛剛自己執意要來,現在卻在這里偷懶,哥哥并沒有嘲笑我,反倒說熟能生巧,還告訴我,“對于農民來說,播種、收割就是他們的工作。一粒種子從發芽到長大再到成熟的一次輪回,也正是他們心血的又一次付出,周而復始,春夏秋冬。”我突然想起《鋤禾》里的句子:“誰知盤中餐,”。農民叔叔為了生活,在田里辛勤勞作,我們應該珍惜糧食,才能不辜負他們的汗水。
粒粒皆辛苦作文
想起農民,誰都想到一句古詩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爸爸生長在一個美麗遼闊的農村。每次回到家鄉,田野四季不同的風景,深深地吸引了我。為什么冬末初春時,田野蕭瑟一片?為什么暮春初夏時,田野綠油油一片?為什么盛夏和金秋時季,田野金燦燦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風吹過時,像大海的波浪在輕輕地翻滾。
我疑惑不已,帶著這些疑問找爸爸。
爸爸坐在辦公室,眺望遠方,禪城新城的風景一覽無遺,一幢幢高樓佇立在城市的上空,天空清朗一片,他的眼神十分堅定,充滿自豪的光,像一種神奇的力量,帶我走回家鄉,走進家鄉的田野,跟著他一起奔跑在阡陌田野。家鄉位于西江上游,全年氣候溫和,平均氣溫約21度,一年可以進行2次稻谷耕種。爸爸小時候,像我現在這般的少年時,他已經跟爺爺學會了耕種稻谷的過程。
首先浸種子。水稻的種子是街上買回來的,爺爺把種子用蛇皮袋裝起來,先在池塘浸泡,吊在陰涼的衛生間數日,春暖花開,約一個星期左右,種子有了小芽,爺爺帶爸爸一起到犁過水田播種了。
第二步播種,種子播種在田地上,蓋上一層薄薄的白色薄膜,約過了十天八天,密密麻麻的秧苗爭先恐后生長出來,等著爺爺拔出來插在稻田上。
第三步犁田,等秧苗生長的時候,爺爺會帶著爸爸,牽上家里的老公牛,帶上耕犁,趁春雨綿綿的時候,一起把田犁好,打除草劑,等著秧苗長得夠長了,約二十厘米的時候,就可以插秧了。
第四步插秧,陽光照射,田野上一片片水波蕩漾,爺爺帶著爸爸把拔好的秧苗移到水田上,從田頭到田尾,一棵一棵,一步一步把秧苗插完時,夕陽的余暉剛好落在田野的地平線上。
第五步打農藥,稻谷從播種到收割至少要三四個月,等插下去的秧苗生長到抽稻穗的時候,也是稻蟲最多的時候。經驗豐富的爺爺又帶著爸爸,背著盛裝在膠瓶的殺蟲劑,走進田野,在下綠上黃的稻田上噴農藥,及早除蟲。
彎彎的鐮刀,一個個密不透風的蛇皮袋,一起走進金燦燦的田野。汗水在他們喜悅的臉龐滴落,看著一顆顆豐盈下墜的稻谷,爺爺的笑容像花兒一樣燦爛。
只有豐收的季節,爺爺會獨自在月光清淺的夜晚,小酌兩口,像是對月光舉杯,把喜悅帶給夜空。爺爺的溫和閃爍著慈祥的光芒,完全忘了耕種稻谷帶來的辛酸,忘了粘滿泥巴的腳起了多少次沙蟲,忘了換了多少次粘滿汗水的衣衫。金燦燦的稻谷在爺爺眼里,是大地給人類的一種恩賜。
爸爸娓娓道來的真實生活,既遙遠又親近,讓一直在城市生活的我,聽得津津有味。原來,我們餐桌的米飯,經過季節的變更,日曬風吹雨淋,還有農民伯伯勤勞的雙手,艱難得來。主席最近也在各大媒體傳達“光盤行動”,節約糧食。“光盤行動”喚起人們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的責任,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也培育新的生活觀、消費觀。主席指出我國糧食生產雖然連年豐收,世界產量第二,可是浪費糧食也是世界第一,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作者:顥然。
粒粒皆辛苦作文
“咳,咳!姜韜同學請打起精神來,好不好!”數學老師拿著那缺了個“胳膊”的三角尺,“無比兇狠”地往那已被我們簽上無數個藝術字的講臺上,一陣猛敲。
我立馬緩過神來,裝出一副認真聽課的樣子,僅用眼角的余光去掃過一下那滿黑板的數學公式。
一節好端端的數學課,就被我這一個噴嚏,給“糟蹋”了。
二
大課間,我那學音樂的同桌嚴茹,正面對著我這個“任勞任怨”的老實人,唱出那清亮溫婉的歌聲。
天見可憐呀!為了我這個祖國未來的花朵,不受到“摧殘”,我只好絞盡腦汁,把肚子里本來就不多的墨水兒,全部給噴了出來:“嗯嗯,好聽,大大的好聽。你唱歌的時候,漫山遍野里都充滿了芬芳,又好像搖響了世界的風鈴……”
說到這,我突然打住了。因為,我那同桌正用那長長的指甲掐著我那大腿上的肉。
我“兩眼汪汪”直欲向“青天大老爺”大吼一聲:“天理何在?”
“姜韜,衛自祥,林偉,梁添,你們出來一下!”“青天大老爺”吳老師———我們的班主任,似笑非笑,手拿著一張xx年的高考物理試卷,沖我們喊道。
原因,很簡單,最近我們的沈校長也不知是怎么的,竟在全校大廣播中,連續通知,讓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去抽幾個人到其家里家訪。
可能,是被我們那本來就已經很舊,很老的大喇叭,在校長的“獅子吼”中持續工作了好幾天,在這過程中所表現的“頑強”的精神,所打動,一向以“懶散”著稱的吳斌班主任,這個高一(1)班的“大元帥”,開始來拉“死士”了!
“唉,沒想到今天運氣這么牛!竟然,成為了我們高一(1)班的為數不多的‘死士’了!”我心里,無比郁悶的想道。
吳老師,看到我們都來齊了,露出了一口潔白的牙齒,淡淡笑道:“你們,今天也該知道了吧,我來找你們來,是為了讓你們做好準備。今天,中午我便會開車,到你們家去家訪!”
雖然,我們個個都已經做好“慷慨赴義”的準備,但經老師的核對,還是都覺得一道閃電“轟隆”一聲劈了下來,劈在了我們那一顆顆“脆弱不堪”的小心臟上。
“哈,哈!你們是不是都覺得很高興,就好像成了好望角上的大波大波的浪花!”吳老師仰頭大笑的走了。
我們都愣住了,都很想回一句:“額,不是好望角上的歡快的浪花,而是死海里的魚蝦才對!”
三
中午,我將手機放到桌上,把早上老師要家訪的事情,給老爸一說,便張著“虎爪”拿起了一只香噴噴的雞腿,便開始狂啃。
遽然,我的手機響了,從手機上傳出了一陣,令人惡俗的歌詞:“死了都要愛……”我此刻,正在吃雞腿,差點兒,就被這雞肉給噎死了。
“喂!”“姜韜,是嗎?我已經到了,那個什么什么,學塘小學,你來接我一下吧!”“好的!”
我放下手機,長吁一口氣,忙跑到了學塘小學,正好便瞅到了吳老師的“赤血寶馬”氣勢洶洶地駛了過來。
我上前,一拉車門,正欲與吳老師說一下話。
遽然間,我愣住了,原來在后排還座了兩位老師大人。
兩位老師,分別是教我語文的劉老師和教我英語的韓老師。
說實話,對于后者,我不知怎的,總是有一種畏懼感。
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簡單,小弟的英語奇差,尤其是步入了高中以來,幾乎次次考試,都是不及格。
最“囂張”的是,我還伙同周邊的“爛兄爛妹”建立了“愛國統一戰線”,每次英語聽寫大部分都是代表不及格的c。
同桌經常笑道:“每日補充維生素c呀!”
因為這些原因,我自然很不幸的成為i類英語老師的重點打擊對象。被老師“嚴打”久了,我剛入學時的“豪氣千丈”自然是“一落千丈”,面對韓老師我就像是一只霜打的茄子般,對韓老師沒由來的有了一種天生的畏懼。
“怎么?韓老師也來了!”我不禁低聲道了一句。
韓老師笑了笑:“不歡迎嗎?”
我腦袋一縮,忙收起苦瓜臉,努力裝出那張“春風滿面”的臉龐,“興高采烈”的道:“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呵呵!”吳老師也跟著笑道。
“你家在哪里,快給我指路吧!”
“ok!”我一口應道。
吳老師的“赤血寶馬”就這樣急速地駛向了我家。
四
到了我家,自然又是一系列的`俗套的不能在俗套的事情了唄。
老師們開始了輪流與我的老爸,交談著我在學校的“光榮事跡”!
突然,韓老師等人瞅見我還沒有把飯吃完,便笑了笑:“快點吃飯呀!”
我其實,早就餓得肚子咕咕叫了,只是礙于面子,不好一下就“兇惡”地抓起飯碗,狼吞虎咽起來。
這會,有了“圣旨”的駕到,我還顧忌的啥?直接,三下五除二便把一碗飯給“扒”進了“虎口”中。
正當,我滿意地打了個飽嗝時,韓老師的眼神遽然犀利地盯著那放在飯桌上的空碗。
韓老師有些惱怒地道:“姜韜,你的碗里還有不少的米粒呢!”
我絲毫沒有意識道事情的嚴重,滿不在乎地答道:“沒事,沒事!不就十七八個米粒嗎?”
韓老師看到我不思悔改的表情,一下子將臉憋得通紅。
老爸在一旁,對我大斥道:“還不快去,把飯吃干凈!你看你,老是惹老師生氣!”
我無奈地一嘆氣,心想:吃就吃吧,十七八個米粒也撐不死我,何必要換來一頓”竹板炒肉“呢。
見到我把米粒,一顆顆咽進嘴里,韓老師笑了,就如同春天里的花朵一般……。
五
第二天一大早,英語課上,韓老師只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就把課文給大致上了一下,她意味深長的對我們說到:“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怎么樣?”
我們一聽,都很興奮,幾乎可以說成講臺下掌聲雷動,畢竟我們都是“天真無邪”“善良帥氣”的高中生,依然流連與安徒生的童話之中。
嘿嘿,當然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那就是不用上英語課了。
韓老師別有深意地瞥了我一眼,便開始說她的故事了。
以前,有一個中國商人,為了與一德國大公司簽署一份重要的合同,便盛情的邀請了德國公司的一位老總。
席間,德國商人一直與中國商人打著馬虎眼兒,就是絕口不提簽合同的事情。
酒足飯飽之后,中國商人向服務員點了三份甜湯,用它來潤潤腸。
甜湯,相信大家都喝過了,正是因為他有點甜有點黏,因此總會有許多如同創可貼一般,貼在碗邊,奈何你怎么喝,都喝不盡。
中國商人為了不浪費,竟毫不顧面子的,開始用舌頭仔仔細細地舔碗邊,他的舌頭就好像一只刷子般,不放過碗邊上的任何一點甜湯汁。
中國商人的老婆面色立馬變得難堪了起來,一個勁地伸手用力掐他的丈夫。可中國商人就好像,沒感覺似的,仍自顧自的舔。
德國商人就這個時候,突然變得很高興,當即從公文包里拿出了合同,讓中國商人簽。
中國商人大感好奇,問德國商人問什么會立馬與他合作呢?
德國商人哈哈一笑:你這么勤儉樸實,不浪費每一點糧食的人,不僅我放心,我的公司更放心!不管在哪里,勤儉的人,都最受歡迎的!
韓老師的故事,到這里便說完了。
說完后,我見她又深深的看了我一眼。我這會只感覺,老師的目光就好似一柄尖刀,毫不留情地直我的那顆“鋪張浪費”的心。
“叮鈴!”“叮鈴!”下課的鈴聲響了,韓老師拿著英語書走了。
我也慢慢的抬起頭來,我知道從今天開始,我不能讓碗里再出現一粒米。
是呀,米呈現給我們的,是珍珠一樣的皎潔,讓我們忍不住伸出雙手,捧著它,久久不放。
粒粒皆辛苦作文
我以前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幾乎每次吃飯都要剩飯。這大概和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有關系,因為我剛會自己吃飯的時候,有時吃不下,爺爺奶奶就會說,吃不下算了,把剩菜剩飯給豬狗和雞鴨吃好了。時間一長,這個壞習慣就形成了。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楊家牌樓吃面,服務員阿姨給我和爸爸端上來了兩大碗熱氣騰騰的豬肝面,但是我只吃了兩三口面和一片豬肝就對爸爸說吃飽了,爸爸拿我沒辦法,只好叫服務員阿姨給倒了。還有一次,我在飯店吃飯,服務員阿姨給我盛了只有手掌那么大的一碗飯,我吃了小半碗就跑到飯店外面去玩了,爸爸對其他的叔叔阿姨說我有個壞習慣,就是經常剩飯。那些叔叔阿姨都說我這個壞習慣不好,以后一定要把它改掉,我聽了他們的話,還向他們做了個鬼臉不理他們。又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塊面包,我只咬了幾口就對媽媽說不要吃了,并且把面包扔進了垃圾筒里,媽媽非常生氣地把我拉到一邊說:“你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你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嗎?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是用一滴滴汗水換來的。”聽了媽媽的話我心里感到有點內疚。
其實,在上幼兒園前,爸爸媽媽就常教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只把它當兒歌一樣唱,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從上幼兒園起,每次吃飯老師就教我們不要剩飯,不要浪費,一定要把碗里的飯吃完,可是我卻很難做到。后來老師想了一個辦法,每次給我盛飯時先少盛一點,等我吃完還要的時候再盛一點,這樣剩飯就少了,情況好了很多。
上學后每天在學校吃午飯,爸爸媽媽經常囑咐我,飯要吃飽,但也不能浪費,要注意節約。后來我當了午間管理員,在要求別的同學節約之前,首先自己做到不浪費,同時也慢慢理解到“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前幾天我在看報紙的時候,看到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連一碗飯都還吃不上,有的一家三口共吃一碗飯呢,多么可憐啊!
現在我漸漸明白了:節約糧食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我一定要節約每一粒糧食!
粒粒皆辛苦【】
這次寒假我回家探親,在那里過得非常充實、愉快、有意義。
一下車,伯父就來接我們。他40多歲,個子不高,身體很健壯,但因長年風吹日曬,顯得比爸爸老多了,古銅色的臉上,有了不少皺紋。他把我們一送到家,寒暄了一會兒,就到田里去了,我也尾隨在后。
正是立春的二月份,大地從冬寒中蘇醒過來,被人門砍割過的陳舊的草木茬上,又抽出了嫩芽。伯父和許多農民在廣闊的田野里春耕。我看見他們用鋤頭把地里的野草翻過來,蓋上新的土。天氣雖然寒冷,但他們卻干得滿頭大汗。這種勞動情景,深深地感動著我。我忍不住接過伯父的鋤頭,學著他的樣子,舉起鋤頭,可是落下來只挖了一點點土,還把我的肩膀弄痛了。伯父心疼我,不讓我挖,但我堅持要挖,干了一會兒,我也滿頭大汗,但心里卻是高興的。這使我不禁想起剛讀小學一年級時,老師教我們的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小小一粒米,來得真不容易,它包含著農民多少辛勞和汗水啊。我一定要尊重農民的勞動,珍惜每一粒糧食。從那時起,我暗暗下決心改掉浪費糧食的壞習慣。
粒粒皆辛苦
吃飯時,我不小心掉下了幾粒米飯,爸爸很生氣而且讓我撿起來吃掉,飯后我問爸爸為什么,爸爸給我講起了他小時候的故事。
爸爸說:我小時候,像你這么大時,有時連飯都吃不飽,餓時都要貼著墻根走路,吃的也只有窩窩頭,那時根本吃不上菜,甚至連鹽都吃不起,當時每家養的幾只老母雞下的蛋也都不吃,拿去到集市上換鹽回來吃,我在10歲前連肉都沒有吃過,直到15歲時才吃上了一頓大米飯,過年時也只能嘗嘗那些肉菜。
我聽后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涌上心頭,想想那時,看看現在,每到一些剩菜剩飯池邊,你會看到沒吃幾口的食物靜靜的躺在那里,甚至沒有吃過的雞翅也會被扔進去,這難道不是浪費嗎?每當看到餐館的餐桌上,擺放著一盤又一盤的飯菜,每次吃到最后,都要剩下一些,甚至有些人覺得打包很沒面子,連打包都不肯,想想以前,看看現在,形成了多么大的對比啊。
當我們在餐桌前吃著美味佳肴的時候,想一想別的貧窮國家的孩子們,是怎樣生存的,電視中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在非洲干涸的土地上一群群黑黑的孩子,瘦小的身體,兩只深凹進去的大眼睛多么渴望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們的糧食是多么來之不易啊。我上網查了一下,我們吃的糧食需要經過耕地,播種,施肥,除草,除蟲,澆水等十幾個過程,幾個月時間后才能從小苗長成我們吃的糧食。然后還要經過曬,碾,制作,才能成為我們餐桌上的食品,這是多么復雜,多么漫長,多么不容易啊!如果浪費糧食,簡直是在犯罪!
我希望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從每一頓飯做起,從每一粒米做起,節約糧食吧!最后,讓我們在吃每頓飯時,讓唐代李紳作的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在我們耳邊常常響起。
粒粒皆辛苦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春暖花開,是誰,在播種田地?是農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誰,在彎腰鋤苗?是農民伯伯。碩果累累,是誰,在耐心收割?是農民伯伯。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農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從一棵不起眼的小樹長成了能庇蔭的大樹;從牙牙學語的孩子長成了一名中學生。“”,這是對農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滾燙的太陽照著大地,農民伯伯在農田里,灑下了辛勞的汗水。在秋高氣爽的季節,他們收獲了他們耕作一年的成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現在,我們卻讓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汗水付之東流。
據統計,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年浪費量達13億噸,相當于全球谷物產量的二分之一。這么驚人的數字,都是由于我們不愛惜糧食,浪費糧食造成的。在貧困山區的人們,每天都面臨吃不飽的問題,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飽飯,如果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節約一粒糧食,那么他們的心愿將在不久實現。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呢?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掉的糧食還會那么多嗎?所以,從現在開始,把節約糧食當成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愛惜糧食,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要記住,10月16日是“世界愛糧日”。
還記得那則公益廣告嗎?“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今天,讓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今天,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是的,正如廣告中所說的,節約,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應該是行動和習慣。讓我們一起堅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光盤’行動,我們都在努力;“浪費糧食”,終將與我們告別。我們今天的節約,就是在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的生存做努力。“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粒粒真辛苦作文
大家還記得《憫農》這首詩嗎?當然,我記得,我牢牢地記得。
那是二年級時發生的事,那天我正好學《憫農》這首詩。中午回家后早已饑腸轆轆的我,抓起桌上的面包就啃,吃了一口才發現里面居然有我最討厭吃的葡萄干,便大聲地說:“這面包一點兒也不好吃,我不吃了!”并隨手扔在了桌上。在一旁的爺爺默不作聲的拿起桌上我吃剩的面包吃了起來。咦!爺爺從來都不吃面包的呀,難道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疑惑不解!爺爺看著我,意味深長地說:“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你知道這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辛苦勞作呀!”
吃完晚飯后,我被一則新聞報道吸引了: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統計,全球每天有萬兒童餓死,有億人處于饑餓或營養不良狀態……我震驚了,回想起中午的行徑,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些挨餓的人,仿佛看到了他們那一雙雙饑渴的眼睛,對于自己不久前的鋪張浪費感到了深深的愧疚。
夜里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便嚷著要奶奶給我講故事,奶奶不大會講故事,便給我講述了自己以前那艱苦的歲月。“每天當第一縷陽光照射在地平線上,我們兄妹幾個就要下田干活掙工分,一人一把鋤的鋤地,翻了這塊地要翻那塊地,累到中午,才可以坐到田墾上休息,午餐就是從家里出來時帶的一些干窩窩頭就著腌蘿卜……奶奶咳了咳又繼續說:”有一次,弟妹幾個餓得慌,身為老大的我偷偷從缸里翻出一些黃豆炒給弟弟們解饞,還沒送到嘴上,我媽媽看見自家煙囪冒煙,便匆匆從田里趕回,二話不說,將我按在地上,先是打,然后不解恨地拖起我一只腳往門外趕,頭在地上被蹭出了血,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我爸心疼我,和我媽打起架來,我媽哭著說,是家里僅有的一點留著做種的豆子呀……“講到這里,我心疼得哭了,奶奶渾濁的眼里也流出了眼淚,奶奶告訴我,不怨婆太太,只怪當時的生活太窮太苦了!
從那以后,我知道了糧食是多么的寶貴,每一粒米,每一克面粉都來之不易。如今每當我捧著雪白的香噴噴的米飯里都會乖乖全部吃完,爺爺奶奶看了,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此我想呼吁大家:為了世界每天不再有饑餓,不再有兒童餓死,讓我們從不浪費糧食開始,重新做回一個節儉的中國人,讓“糧”心永駐!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天,我老媽有點事,不在家,就只有我和我老爸在。轉眼已經11:10分了,要是平時,廚房早就飄出一陣陣香味了,可今天,廚房還是收拾得干干凈凈,一點沒動。11:30了我的肚子都餓扁了,還不時地發出“咕嚕咕嚕”的叫聲,我朝老爸看看,老爸也是愁眉苦臉。突然,老爸說:“一一,走,我們下館子。”“太棒了,老爸你太偉大了。”我一蹦三尺高。就這樣,我們來到了“紫玉樓”。
一進門,一陣陣飯菜香就撲鼻而來,我不禁咽了咽口水,老爸帶我坐了下來,老爸點了幾個我愛吃的菜,不一會兒,服務員就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了上來,我和老爸便開始狼吞虎咽,我吃得滿嘴都是油,老爸也像個小孩子,兩個腮幫鼓得圓圓的,我們兩像是幾天沒吃飯的叫花子。畢竟我的飯量沒老爸的大,我把碗舔得干干凈凈就坐在位置上等他。
看見旁邊的一個婦女帶著一個小男孩,那小男孩可調皮了,不肯吃飯,東跑跑西轉轉,動個不停,他媽媽拿這個飯碗,追來追去,喂給他吃,可沒為幾口,小男孩就不肯吃了,媽媽要的飯就用手一推,飯就撒落在地上,小男孩還覺得很好玩,媽媽為一次就推一次,就撒一次,就笑一次,他媽媽第一次還沒有罵他,可第二次第三次,他媽媽發火了,大聲吼道:“給我做到板凳上來,要吃屁股了吧。”那個小男孩看了看媽媽,媽媽給了小男孩一個瞪眼,小男孩乖乖回到了座位上,拿著勺子,不情愿的吃著。
服務員拿著掃帚來掃地,望著那地上黑乎乎的米飯,我真相對那個小男孩說:“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就被你這樣浪費了,太可惜了。”接著那小男孩故意少吃一點,不小心把飯弄到外面,他媽看到也不阻止,好像這不要錢一樣,我氣憤的看著小男孩,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恨。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無人不知,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要這樣做嗎?希望大家能夠真正行動起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來自那農民伯伯的一滴滴汗水每一粒種子都是來之不易的。
然而,在生活中,卻有很多人不珍惜糧食,吃自助餐時,不能吃那么多,偏要拿那么多。最后還不是浪費了。在家吃飯時,孩子挑食,不吃這個,不吃那個。最后還不是浪費了,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現在做起,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共建美好和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