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讀后感筆記抄寫篇一
向俄國社會生活的災難——農奴制度的“一陣猛烈的炮火”。讀《獵人筆記》的時候,我一直帶著一個問題,為什么它會被稱為“一部點燃火種的書”。讀著這二十五篇自成起訖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19世紀中葉的俄羅斯,傾聽著作者的聲音,觸摸著作者的靈魂。
十九世紀俄國仍然堅持著已經與時代脫軌的落后的農奴制,隨著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結束,俄國的社會矛盾急劇激化,農奴制也與整個社會發(fā)展顯得格格不入,在這一背景下許多俄國知識分子開始了對于農奴制地批判,也正是在此時《獵人筆記》應運而生。讀完這部作品,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世紀俄國自然景觀與農奴制黑暗的強烈對比,美與丑,在作者筆下交錯相容,為我們展現(xiàn)了俄羅斯史詩般的一段歷史。
星星點點,屠格涅夫對于景色的描寫看似不經意,但卻處處顯得那么真實而富于動感:夜氣未散的森林清晨,星空穹隆的沉默草原,空氣中飽合苦艾的新鮮苦味和蕎麥甘香,樺樹筆直金黃,白色尖頂教堂,小屋里閃著燃燒柴火的紅光,門后傳出帶著睡意的人聲……難怪托爾斯泰會說:“只要他描上三筆兩筆,自然景物就會冒出芬芳”。在作家的筆下,俄羅斯的鄉(xiāng)村,“緩坡小丘的長長坡面上,蔥蘢的黑麥正輕輕地泛著漣漪,幾片云朵投下的淡淡陰影在它上面緩緩地移動著。遠處森林郁郁蒼蒼,池塘波光瀲滟,村莊橙黃閃亮,成百的云雀忽地飛起,歌唱著,又急速落下來,伸長脖子,停在土堆上……”這才是真正的俄羅斯,任是由人們怎樣的添改或者美化丑化,歷史可以改變,黑白可以顛倒,唯獨風景實實在在,它不聲不響,就在那里。原始風貌下的俄羅斯給人以夢幻的遐想,這是真實的俄羅斯,屠格涅夫如有神助,三言兩語,一幅俄羅斯鄉(xiāng)村油畫就這樣映入我們眼簾。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yōu)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與丑并存,光明與黑暗相共。
真實的不僅僅是美景,美景下掩映的農奴制的罪惡才是讓人觸目驚心。19世紀中葉的俄羅斯仍舊實行著封建農奴制。一旦為奴隸,子孫世代幾乎都逃脫不了奴隸的身份。沒有自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地主。而這些地主則極盡所能地剝削壓迫著勞動者們。文中刻畫了各種類型的地主,如蠻橫地搶占他人土地的地主;精神空虛、變著法子折磨莊稼人和家仆的科莫夫;有穿著像馬車夫,表面上對農民客客氣氣,可又使他們心里害怕的柳菲沃諾夫;專門設立莊園“辦事處”,通過一批爪牙進行管理的女地主洛斯尼亞科娃等等。通過對這些地主乖僻行為和習性地描寫,自然使讀者聯(lián)想到,在他們主宰下的黑暗王國里,廣大的農民會有什么樣的命運。仆人菲多爾忘了把酒燙熱就受到嚴厲懲罰,而地主斯捷古若夫待人熱情卻因為近鄰的農家有幾只雞跑進了他的花園,他便大喊大叫,不僅把雞加以沒收,還要抓住那個進來趕雞回去的小姑娘鞭打一頓。更可悲的是,這些奴仆不僅僅收到身體上的鞭撻,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徹底奴役,以至于《兩地主》的仆役瓦夏在被打以后還在為自己的主人辯護,說“主人不會無緣無故地打人的”,認為自己該打。
悲慘的境遇與如畫的自然風光結合在一起,更顯其凄涼。無奈風景如畫卻掩蓋不了農奴制的罪惡。這部書飽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那些自以為高尚的上層人物的批判以及作者對于農奴制的反對和厭惡。美與丑的交融,震撼人心。作者如此淋漓盡致的描述,造就了“一部點燃火種的書”,造就了射向俄國社會生活的災難——農奴制度的“一陣猛烈的炮火”。
小學讀后感筆記抄寫篇二
腳下是漫長荒蕪的沙灘,頭頂是烈日帶來的無盡的`酷暑。幾個纖夫為了一塊黑面包,就這樣屈服在地主的膝下。
他們代表的不僅只是10個悲慘的生命,還有千千萬萬的纖夫和農奴在他們背后,不這樣怎么支撐著地主的光鮮亮麗。
這就是《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就是《獵人筆記》所揭示的這個黑暗沙俄,也正是這一幅畫和這一本書點燃了農奴們心中的烈火,直至燎原。
對上司甜言蜜語,對農奴冷酷無情,這,是農奴的憤怒;剝削農奴,花天酒地,這,是農奴的憤怒;外表寬厚有禮,本質心如蛇蝎,這,是地主的虛偽。只顧眼前,貪婪無度的地主永遠不會知道,農民是彈簧,是皮筋,你若是對他不好,他對你也不會手下留情,地主的行為終于結出了惡果,嘗到了失敗的味道,他們貪婪的胃總有一天會被撐破,一點的星火就可以在這片土地上燒起熊熊大火。
我又想起了《窮人》這個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故事,往往窮人們會比富人善良,富人們早已被錢海沖昏了頭,只有淳樸的窮人才會同情生命和自己一樣悲慘的人。
《獵人筆記》發(fā)表十年后,沙皇宣布取消奴隸制度,地主們終于耐不住烈火的灼烤和人性扭曲的煎熬。三十年后,工人們也拿起了自己的武器為了美好的未來去蹦,去跑,去跳,去戰(zhàn)斗,去推翻了沙皇的統(tǒng)治。
那幾個烈日下纖夫的面孔早已泛黃,成為了歷史,只是聽見“我們終于站起來了!”的聲音在回蕩。
小學讀后感筆記抄寫篇三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西游記》,書中那些精彩的故事,驚險的情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仿佛身臨其境,就在其中。
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師徒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了真經的故事。雖然文字之多,但一點也不枯燥,什么“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真是有趣極了。
小學讀后感筆記抄寫篇四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我國著名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講述了漢末黃巾起義到西晉統(tǒng)一這八九十年間的歷史。小說形象的揭示了3世紀時期一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矛盾與斗爭,展示了那個時代的政治與軍事沖突,反映了人們對仁政的渴望與反對暴政的思想。
《三國演義》一書中有許多令人不得不佩服的大人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料事如神堪稱“神人”的諸葛亮,他足智多謀、忠貞不渝、意志超凡,令人難忘。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值得一看!
小學讀后感筆記抄寫篇五
我很喜歡看書。有一天媽媽給我買來了一本厚厚的《西游記》,我一看,高興極了,就立刻坐在沙發(fā)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沒過幾天,這本700多頁的書就被我看完了。
《西游記》中描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一心想修得正果的唐僧,有能降妖除魔、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有老實忠誠、默默無聞的沙僧,還有貪生怕死又好吃貪睡的豬八戒。在這些人物當中,我最羨慕孫悟空了。因為他有一條神奇的金箍棒,這條金箍棒能變得像碗口那么粗,也能變得像繡花針那么細。孫悟空還會七十二變,騰云駕霧,翻一個跟頭就能飛出十萬八千里。可是最讓我佩服的,還不是這些呢!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在陪同唐僧取經的路上,他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消滅了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
讀了《西游記》之后,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話,我要讓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沒有垃圾,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壞人都抓起來,讓這個世界沒有小偷和強盜,沒有戰(zhàn)爭,讓所有的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