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教育青春期孩子讀后感篇一
作為六年級的老師我的孩子們正處于青春期的邊緣,所以我選擇性閱讀了《解碼青春期》了這本書,這本書我是聽來的,聽了樊登老師的解讀,有很多地方我們只是讀了讀,但是樊登老師卻說出了更深的意思,讓我更了解孩子,更好的跟孩子相處。頗有收獲。這本書通過作者講述個人成長中的真實事例,告訴了我們如何陪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每個人的青春期都是矛盾困惑的綜合體,身體的不斷成熟和心智的不完全成熟,造成了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是叛逆的。這種叛逆不僅僅是對家長,對社會,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恐慌。
在第一部分里介紹三種思維模式:
1、青少年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2、游戲規則已經變了,因此,你也得變;
3、你需要幫助。
青春期的孩子比你看起來更需要你。青春期的孩子最擔心的是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相處了,他們長大了,要面臨離開家,所以他們也很恐慌很迷茫。這部分內容強調相互尊重、信任以及鼓勵的必要。十歲之前,老師家長的身份是交通管制員,十歲之后,老師家長要擔起教練的職責。對待青春期的孩子,首先家長從意識上要明確自己的身份,是幫助他成長,而不是代替他成長,更加關注個性,而不僅僅是結果。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價值觀去管理處理事情。對孩子溫柔但又有邊界。這是溫柔是愛,是關心,這個邊界是對他要求有明確的規矩。
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如何解決。我們要用價值觀而不是用情緒去管理孩子。懂得愛意味著制定明確的規矩,并且堅決執行;讓孩子學習獨立行事的技能,為將來的生活做好準備;對與成就無關的事進行鼓舞和表揚,為了青少年本來的樣子而高興,而不是為了他們做了什么而慶賀。書中第二部分提煉了關于青少年最典型的特征,凝練成了易讀、易消化的簡要說明,把青少年從11~18歲分成六個階段,準確診斷。我們可以借鑒分析青少年的行為舉止和需求。
11到12歲,是確定"誰喜歡我"的階段,主要特點是天真、多變、缺乏安全感,焦點是讓人接受,這時候成人的作用是提供保障。12到13歲,探索"我是誰"的階段,主要特點是好奇、易怒、不穩定,焦點是尋求自我,這時候成人的作用是肯定孩子顯露的長處。14到15歲,探索"我究竟屬于哪里"的階段,主要特點是合群、沖動、喜歡尋根問底,焦點是朋友,這時候成人的作用是了解孩子的圈子。15到16歲,探索"為什么我不能"的階段,主要特點是叛逆、冒險、勇于嘗試,焦點是追尋自由,這時候成人的作業是幫助孩子樹立價值觀。16到17歲,探索"我如何才能變得重要"的階段,主要特點是標新立異、理想化、不切實際,生活焦點是卓爾不群,這時候成人的作用是幫助孩子培養才能。17到18歲,探索"我將來做什么"的階段,主要特點是關注未來、積極主動、對未來有畏懼心理,焦點是畢業,這時候成人的作用是關注孩子的選擇。通過了解不同階段孩子的不同需求,作為成人的父母也需要儲備相應的知識,在孩子有需求時有求必應。每個孩子距離成功,只差一個有愛心的成人。
我想,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關鍵是要轉變思維模式,要謙遜地學習,要溫和而堅定地陪伴。第三部分從人際關系以及溝通方面的挑戰、艱難而令人尷尬的談話、危險或令人不安的行為、青少年與科技產品帶來的麻煩、學校和教育的種種挑戰七個方面來一一解答與青春期孩子交流,如何面對人際關系和溝通方面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點:
1、讓孩子懂得承擔責任,學會道歉。教孩子學會體諒他人、鼓勵孩子自我評估、促進孩子走向成熟、幫助孩子學會補救、勸說孩子順其自然,不要期望他人一定會接受道歉。
3、如何改善與孩子的交流。可以買一個筆記本,給孩子寫一個開篇便條說明筆記本的目的和用途,把筆記本放在孩子的床上。
作為老師,也可以在班級里設置這樣的交流漂流本青春期的孩子是等待開發的寶藏,別用“難管”當借口,別用“聽話”去打壓,記住《解碼青春期》作者所言:“每個孩子距離成功,只差一個有愛心的成年人。”
教育青春期孩子讀后感篇二
事實上 我確實是有真正被他所觸動
最近 又看了九把刀的《后青春期的詩》
我腦袋里,震撼的,他說過的那些話:
。有一天,我們都將被世界完美地馴養
。不要害怕你不相信的東西!
————在這個故事里面,他們依舊是有一群相依相守的好友。也因為這種氛圍,讓我更加青睞他的故事。這一群好友里,所有的男生心里都有一個如女神的女孩,他們曾經想方設法用自己的方式愛她,追求她……最最特別的是 他們的女神是一個人。有時候 我們不得不驚訝于故事給你的親切,這種親切不是來源于親身經歷,而是對于這樣的美妙而禁不住要笑出聲來。
對啊,九把刀故事里的那群大男孩就是這樣!
“這首歌,獻給我這輩子最喜歡的女孩”陳國星(九把刀)
“于筱薇,這塊……雞排給你”胖仔龍
念書超強的楊澤于,則在高三最后一次模擬考的時候,在每一科考卷的姓名欄都寫上于筱薇的學號跟名字。
田徑隊的“西瓜”,在于筱薇的校車后面沖刺。跟著跑
……看,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著自己喜歡的女孩子。
多年以后也是這樣,即使每個人都沒有追到于筱薇,但是在于筱薇的婚禮上,他們記憶回溯到過去的那個時刻。 對啊,不要害怕你不相信的東西!
。既然要做一件特別的事,就不能妥協,不能折中,不能退而求其次。要勇往直前!
————在這個故事里,他們在畢業前在學校后院挖了個大洞,大家用楊澤于的水壺裝進了自己的三個夢想。十二年后,他們回到了這個地方,重新拾起。曾經說過的“現在,十八歲的我們,對未來的自己有什么期待呢?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十年后我一定可以實現我現在的夢想——不是盡力,是一定要做到”。到現在,直面自己夢想的時候,感慨頗多。
多少孩子都在鄙視大人的青春里掙扎著成長,后來卻成為他們當初瞧不起的大人。多年后沾沾自喜看著鏡子,竟還反過來感嘆當年自己的年少輕狂,連最后一點點失落、一點點悔恨都省下來了。
真是太干脆的背叛。
。跟現實折中,這才是長大……是嗎?
。最有趣的是,西瓜才畢業,當上爸爸了。他很害怕,想要借錢……就在這個關鍵時候,西瓜給森弘打了一通電話。也就是這個電話,成了關鍵!
森弘說,打掉小孩子要請個法力高強的道士,要不然孩子陰氣太重。到時候…………
就是這一通關鍵的恐嚇電話,讓西瓜從一個準備借錢帶小女友去流產的窮小子,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區小女友家里罰跪十八小時的小壞蛋。
。最后的最后——
我用九把刀的話,說說自己的心情吧:
其實,不爽是有的。
但不用為我擔心啊,老朋友。
你們只要替我開心就可以了。
————生活,跑跑停停,總還是在繼續著……
晚安!
教育青春期孩子讀后感篇三
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當今六年級的孩子已經非常有自己的主見,非常有個性,而且六年級的孩子也正是向青春期轉變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思想教育尤為重要。偶然間讀了《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一書,給我很多啟示。
孩子處于青春期前后,思維活躍、渴望獨立、逆反心理極強。而家長人到中年,或事業有成,希望孩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或由于自己碌碌無為,而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接踵而至:父母們絞盡腦汁,按照自己的愿望,采取各種自認為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誠信”是做人之本,“讀書”可以提高修養,“守時”是規范一個人行為的基本要求,而這3個方面做好了,自然就涵蓋了其他更多的好習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相當強,此時不塑更待何時。
通過讀書還知道在處理所謂的“早戀”事件中,應該“既要熱又要冷,該熱時熱該冷時冷”。面對孩子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和心理上的困惑,家長要表現出“熱”――理解、關心、呵護;面對孩子青春期階段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家長表面上要顯現出“冷”――冷處理。
對孩子,不要輕易扣上“早戀”的帽子;家長,尤其是老師,盡量不要用或少用“早戀”的概念。中學時期男女同學之間的好感、接近,大部分都是“短命”的,經過短暫的“熱戀”之后逐漸都會冷卻下來。而中學階段的“出軌”現象,往往并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早戀”,而是直接切入了“性”這個敏感話題。所以家庭、學校乃至社會,都不要在所謂“早戀”問題上過多地做文章、想對策,而是要再跨一大步――直面孩子的'性心理現狀,搶在孩子“犯事”前做好防患工作。
教育青春期孩子讀后感篇四
青春期讓很多家長都談虎色變。每天有多少家庭在上演著“親子大戰”,家長們身心俱疲,可孩子卻依然沒有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學習、生活一團糟。每當我跟女兒相處不融洽或發生矛盾時,我都會找來《解碼青春期》這本書聽一聽,反思自己的言行。這本書不僅教會了我與女兒相處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讓我了解了青春期孩子內心的脆弱和無助,那些看似叛逆的行為背后所反映出的孩子內心的需求。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迷茫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易怒,孤僻,敏感,不自信……,似乎所有的負面詞匯都可能與他(他)有關,他們時常會做一些奇奇怪怪傷害自己和別人的事。這是因為到了青春期,人體荷爾蒙分泌使身體快速生長,但大腦的發育跟不上身體增長的速度。孩子這個時候的心理介于兒童和成人之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希望獨立進行一些事情,通過自己的判斷得到大人的認可,但他們又沒有完全發育到成人階段,控制欲望的能力遠遠不夠,想法片面主觀,做事很容易情緒化。女兒14歲這一年的表現很叛逆,這一年也是我最焦慮,最難忘的時候。上初二的她學習任務重、因為壓力大,她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言辭犀利、非常不自信,鼓勵和建議的話又完全聽不進去。每次和她討論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話題時,我們幾乎都會進入無休止的爭論狀態。我本想和她一起面對問題,給她幫助,但到最后卻演變成了我的不斷指責和批評,彼此都被氣得不行。我們的關系一度非常糟糕,有時我甚至害怕和她溝通。我不理解小時候那么乖巧可愛的女兒怎么變得如此暴躁又不可理喻?聽了《解碼青春期》一書我才知道那個時候的'她內心是多么無助和彷徨,她多么需要我的理解和關心,她只是在用這種方式向我證明她長大了,她有自己的看法,但內心的焦慮又不知道怎么表達,其實她也不想這樣的。爭吵讓我們的親子關系矛盾化,對于她的學習和成長沒有絲毫幫助,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所以聽了這本書以后,我開始努力改變自己。和女兒相處時,多傾聽,了解她的想法,用價值觀去引導她,而不是讓我的壞情緒做主宰。隨著我的改變,我們的親子關系慢慢變得融洽,女兒有什么事都會跟我講,我們會聊學習,聊人際關系,聊關于早戀的話題,每天中午我們都會有專屬于我們倆的聊天時間。感覺我們的關系更像是朋友,我很珍惜和她相處的時光,也很享受這個過程。
孩子在青春期之前,父母就是孩子的空中交通管制員,每天安排好孩子的學習、生活。但是隨著孩子青春期的到來,父母的角色就更應該像教練,幫助孩子掌握應對挑戰,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讓他們懂得承擔責任,學會道歉、體諒他人,面對失敗能愈挫愈勇,不輕言放棄的道理。如果孩子的學習、言行出現了問題,作為教練的父母首先要找原因,自我反思,是自己做的不夠好還是平時對孩子的關注不夠?面對孩子的學習,父母不要只盯成績,更要關注孩子平時的表現,尊重孩子的個性成長。會學習,成績優固然好,但如果孩子實在對學習不感興趣,那就朝特長、愛好發展,成功的道路千萬條,不是只有讀書一條路。我們很多父母常常被成績所誤導:成績不好就將一事無成!其實我們要的不是成績,我們只是想要孩子通過學習掌握生存的技能,將來能在社會上立足,能快樂的工作幸福的生活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該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注意說話的語氣,不管孩子說什么,一定要努力平息自己的怒氣,失望和恐懼,當你實在忍受不了了,就先離開,深呼吸,告訴自己此時即使你怒火沖天,大聲吼叫,也幫助不了你解決你與孩子之間的問題。和談話內容相比,談話的語氣更重要。所以,當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心平氣和地與他(她)溝通,這是成功溝通的關鍵。其次,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安排一場你和孩子的專屬約會,而且不要期待這個約會能順利地進行。第三,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成為孩子的榜樣,家長需要不斷的進步和成長。當孩子看到父母為了他們的成長而不斷學習和進步時,他們將會更有勇氣去面對和解決青春期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孩子的朋友,讓孩子向你敞開心扉我們才能理解他(她),用同理心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青春期是孩子的迷茫期更是孩子人生的關鍵期。作為父母,我們要無條件地給予孩子信任、關愛和力量,和他們一起面對青春期的各種挑戰。愿我們的孩子都能平和地度過青春期,擁有幸福美好的未來。
教育青春期孩子讀后感篇五
這個章節主要講述了以下幾點:
1.每位父母都需要留意孩子的行為變化,只要用點心,孩子的異常變化是可以被觀察出來的',比如睡眠、情緒、社交圈、吃飯習慣、注意力、成績等。
孩子剛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就曾遇到過困惑。憑直覺發現孩子的狀態變化,后通過溝通交流,解決問題。孩子的事情無小事,需要父母用心。
2.孩子漸漸長大在意相貌是正常的,適當引導,外在美是表面的,更在于心靈美。不需要靠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來控制體重,建議合理飲食,蔬菜水果,營養均衡。不過度吃垃圾食品,不暴飲暴食。避免痘痘,少吃甜食。
3.發泄脾氣無助于解決問題,無論孩子或者父母都需要克制。凡事做計劃,不能匆忙。比如提前準備住宿需要帶的衣服等,避免臨走時手忙腳亂。
4.吸毒、發送熱情短信、自殘這三類事情,看情況和孩子解釋。需要引導孩子,避免因為不懂,而做錯。
5.放下工作,陪同孩子,排除壓力。比如一起做飯,一起運動、一起購物,一起看書,一起爬山。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孩子都樂于參與的活動。
最后一點做到,其他幾點都可以在親子活動中交流解決了。用心,父母還是需要用心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