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吳軍見識讀后感篇一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生動的故事,讓我想起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并讓我明白:關鍵時刻,一定要冷靜。
那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一天上午,我拿著我的零花錢下樓去買雪糕。買雪糕回來,我看著路口沒有車了,就闖紅燈過去了。我發覺一個身材魁武的年輕小伙子猶豫了一下跟了上來,也沒在意,就邊走邊打開了手中的雪糕。
吃了一口雪糕,哇!真好吃。我邊吃邊走過了馬路。
我剛走過馬路,就聽到身后有人說:“小姑娘,這樣可是很危險的,以后不要闖紅燈了,更不要在闖紅燈時還吃東西……”他滔滔說個不停,我一下子沒明白過來。
后來我才知道,他是擔心我危險,看路上沒車,才闖紅燈跟了過來。
最后,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之所以不在路上制止你,是因為怕你在路上發呆,那樣更危險。”原來,他是怕嚇到我,更怕出現危險,才在后面跟上來的啊!
就像老師講的故事一樣,那個交通警察也是在外國游客安全穿過隧道才去提醒并處罰的。就是因為“我怕一聲大喝制止了你,你會驚慌失措。而你在穿隧道,列車隨時會開過來,那是非常危險的,更容易出事。”
好心人的冷靜,我們不能辜負。所以從那次之后,我再也不敢闖紅燈了,因為,我記住了年輕小伙子在通過馬路后嚴肅而冷靜的話。就像故事里的那個游客一樣,相信他也不會再冒險穿隧道了。
站到懸崖邊的人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故事——《冷靜是優雅的態度》,故事好看,也都很有道理。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
這個故事讓我回想起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那天,我們全家出去爬山。在懸崖邊上,我看到一朵粉紅的小花,特別漂亮了,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坐在懸崖邊上仔細地看,越靠越近。
突然,我被人抱住了,沒有一點兒征兆。回頭,我看是媽媽。
我問媽媽,既然擔心我掉下去,為什么不叫住我?
媽媽說:“如果我大一點聲音說話,你一定會回頭看,那豈不是更危險?”
我們每個人都是,遇到危急的事時,一定不要慌張,也不要心急,保持冷靜,一定可以把事情處理得更好。
吳軍見識讀后感篇二
態度的作者是是吳軍老師,這本書有一點像曾國藩的家書,是他寫給他女兒的一封一封的信,喜歡吳軍老師的觀點,喜歡他做事的風格,書中透露出他對女兒的愛,更透露出無盡的人生智慧,認識吳軍老師是通過得到,看過他的硅谷來信、文明之光。
于是我把這本書第一時間分享給了我弟弟,希望對正在讀初中的他也有一些幫助,吳軍作為從農村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成功人士,最初的目標就是走出農村,讓自己活的更好,窮則思變。
關于吳軍老師的寫作手法,邏輯清晰,觀點明確,充分利用總分模式,有豐富的案例,作為騰訊、谷歌的高管,是當下在科技領域見識較廣,認知較為深刻的一位專家。
吳軍見識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你有權決定對逆境的態度》,講的是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它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艱難,不知道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
他父親是一位很好的廚師,一天他把女兒叫到廚房,父親拿了三個放一些清水的鍋,把鍋放在爐上去煮,第一個鍋放些胡蘿卜,第二個鍋放了個雞蛋,第三個鍋放了一些咖啡豆。
大約20分鐘后,父親把火關閉了,他把鍋里的胡蘿卜和雞蛋放在兩個盆子里,把煮成咖啡的咖啡豆放進杯子里,做完這些后,他轉身叫女兒,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孩子看了以后,沒說些什么,父親就讓把這些給吃了,女兒吃完后,沒有意味到什么。
父親就給她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逆境——煮沸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直前是強壯的,結實的,但進入開水之后,變軟了,雞蛋入鍋之前是容易破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內心,但是進入開水之后,他的內心變硬了,的感覺比煮之前胡蘿卜變軟了,雞蛋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開水之后,它們倒變成了水。父親問女兒?哪個是你呢?當逆境上門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雞蛋還是咖啡豆。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有的人面對困境,逃避問題,有的人稍做努力便放棄了希望,有的人堅強勇敢,無所畏懼,百折不撓。不同的態度,決定不同的人生,或者碌碌無為,或者名成名就,關鍵就在于——你做出何種選擇。
我以后學習中遇到難題,要百折不撓,遇到難題,不再做一個逃避困難的人。
吳軍見識讀后感篇四
偶然的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篇名為《美國人的讀書態度》的文章,這使我對讀書一詞有了新的認識,美國人的讀書態度讀后感。
文章寫了中國人和美國人截然不同的讀書態度:中國人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美國人則視讀書為一件平常事,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讀書。文章告訴我們:要有正確的讀書態度,要把讀書看成一件平常事,輕松、快樂地學習,這才是讀書的真諦。
掩卷沉思,中國人從古至今,都把讀書視為一件神圣的事。《幼學詩》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此,也就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在我看來,這不免有點過于隆重。
想想雷鋒,他是一個解放軍戰士,但是他平時都把書放在口袋里,一有時間就掏出來讀,日積月累,所得的知識也就多了,這就是所謂的零存整取吧!再看看現在的人,不肯讀書還為自己開脫:學習這么緊張,作業這么多,叫我怎么有時間讀書?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家太太還要設麻將局,讓我怎么讀書?其實,一個真正肯讀書的人,不要說旁邊有人打麻將,就算是旁邊有人打架也照讀不誤。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也還是有的。讀書,就是要學會利用時間,隨時隨地讀書,積少成多,以便零存整取。最重要的是,要把讀書視為一件平常事,使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這樣才能更好地汲取書中的精華。
吳軍見識讀后感篇五
初伏,熱浪撲面,素波云天。閑靜時拜讀吳軍先生所著《態度》一書,本書載錄了作者寫給自己女兒的40封書信,從人生哲學到討論世界觀,從指導金錢價值觀再到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頗為全面地展示了吳軍對于下一代思想教育的宗旨與辦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問題從古至今無論時代如何演進,都是無法替代,亦無法回避的重要社會問題。從漢朝時的舉孝廉,到隋唐創立科舉制一直延續到清末,再到近現代創立公學。歷代國人由過去的只讀四書五經,精研八股漸漸改變思想,迎合時代,在承接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棄其糟粕,存其精華,以更加豐富的知識面和更加深廣的思想維度來適應當下時代的需求。
那么什么是文化傳承呢?在我個人看來,首先必須系統性了解和掌握本國的歷史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逐漸解析為什么有的歷史時期所存有的,到了后一段的歷史時期便逐漸被取代,被消亡了。哪一些是自然性地淘汰,哪一些又是被人為性的強制抹殺。最終的目的還是通過唯物主義辯證法,在過去的歲月中能否找到既秉承傳統精神又不違背當下規律和需求的,繼往開來,傳之后世。
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我們向世界宣示我們是包容開放的,中國愿意接受外來的,好的事物和思想,這一切其實都是源自于底氣,底氣又是什么?是源自對于傳統文化的自信,不惡意排外,但也不媚外。
教育問題同出一轍,在吳軍先生的書中,他既選用外國名人事跡來教育他的女兒,也用中國古代的先賢事跡來進行教育佐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育尤其不能最終演變成形而上學的戰略性錯誤,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在書中,我不僅閱讀到了一名家長對于孩子成長方向的關切,更閱讀到了一名父親對于女兒的了解和溫情。書信雖是一種媒介,但語言上的直接交流而不假借他人之口的轉述,才能真正使對方體察到自身的本意和期望,任何正常的家庭想必都應如此。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發展不僅僅是樹立一個人或是一代人。百年樹人,意味著至少需要樹立三代人以上的共同觀念,這個國家才能存續有方,傳承有序。只有確立了這樣的宏偉目標,才能使得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如旭日之東升,經久不衰。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