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學反思教研活動記錄篇一
《腳印》是一堂非常有趣的想象畫課,課中通過讓學生認識了解各種動物的腳印,來把腳印想象成其他形象,并運用腳印組合的方法進行設計想象,完成一張腳印的想象畫。這堂課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對事物進行聯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通過活躍學生的美術思維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為了上好這堂想象畫課,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設計采用了課件導入,激發興趣——啟迪智慧,觀察想象——運用方法,設計創作等步驟。首先在課的開始,師生共同回顧一年級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這首充滿情趣的小詩:“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學生欣賞小詩的同時,感覺到動物腳印的奇妙。接著在明白腳印為什么奇妙之前,先用同學們最熟悉的人的腳印引入,接著在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了許多動物的腳印,讓學生看腳印、猜動物。通過這兩個環節,學生熟悉了形象,鞏固了記憶,為想象創作做好了鋪墊。
在學生對動物腳印的形象充分了解熟悉的基礎上,我開始讓學生對腳印進行觀察想象,這是本堂課的難點,要突破這一難點,教學時領著學生去感受腳印、認識腳印、美化腳印、表現腳印,利用腳印特有的自然形狀展示自己的想象,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感悟美,表現美的能力。在認識腳印的過程中利用了生動的課件直觀的展示了不同動物的腳印,所以學生在美化腳印、表現腳印的環節都較好的完成。
教學反思教研活動記錄篇二
節課的重點是掌握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如何轉化為近似的基本圖形。在進行新課之前,自己心理感覺很沒底,因為前一課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一些學生還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因此課前先給學生們預熱了一下,強化學生“分割”和“添補”圖形的能力,為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做鋪墊。
在探索新知時,先出示“小華剛出生時的的腳印”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出“腳印”的面積,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討論,最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過程和思路。這時,很多學生還是用數方格的方法,于是我引導了一下:“除了用數格子的方法估算“腳印”面積外,還有其它的方法嗎?”就簡單的一句引導,激起了好多火花,如黃道政同學:我把小華的腳印大約成一個長方形,先數數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有幾個格子,再算出它的面積。還有幾個同學也看出了這種方法,但都表達得還不是很嚴密。這時我把他們的發言加以總結:剛才的同學就是通過“分割”、“添補”的方法,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已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進行了計算。加上用課件演示這個過程,并在方格紙的“腳印”中畫出近似基本圖,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刺激,讓學生很直觀地觀察估算的過程,學會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圖再計算的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估算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讓學生說出他們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圖,最后也用課件演示整個估算過程,畫出近似基本圖。鞏固學生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看成基本圖再估算的能力。整個環節下來,感覺還不錯,大部分學生在估算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都獨立完成得挺好。
然后,通過課件展示更漂亮的不規則的圖形(如:樹葉、魚、木偶、小雞等等),讓學生通過觀察,再進行估算,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討論,最后再用課件演示畫出近似圖。這個過程,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估算思路,加強鞏固了估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我覺得這節課,學生的參與度比較高,所以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基本上都能掌握此種估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教學反思教研活動記錄篇三
設問,創設談話氛圍。教師問:“在成年人眼里,你們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快快樂樂的,是不是這樣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七嘴八舌地說:“不是,好煩!”
畫畫,梳理煩惱思緒。34班鄧盈娜的樹葉形狀畫得很別致,譚鑫將煩惱寫在一大片樹葉的葉脈上,陳思思畫了幾棵樹,線條很流暢,還有的畫成楓葉。35班的裘一琳在樹冠里畫很多圈圈,寫得滿滿的,鄒威揚畫成煩惱的蘋果。很多同學都畫得有創意。教師在巡視時注意觀察,該教程結束時予以表揚。
說說,分享煩惱故事。34班自由說,不是很踴躍。這個學期很多同學靜下來了呢。35班改為輪流說,個個都沒推辭,繼續保持著這個學期積極發言的良好勢頭。
談談,講述個人經歷。在方陣里交流自己的煩惱經歷,講自己應對的過程,給別人提提建議。
寫寫,描述煩惱感受。用一兩句話形象地描述煩惱于自己的意義。寫得認真,展示也較積極。
最后,趁熱打鐵,自擬題目寫作。
美中不足的是,課堂上個別同學發出了不和諧的笑聲。
經驗1:學生狀態不很積極時,自由說不如輪流說。
經驗2:綜合性學習聽、說、寫相結合,大作文之前可以小練筆。
教學反思教研活動記錄篇四
《成長的腳印》屬于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的內容,根據《標準》的要求,讓學生掌握估計、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方面。因此新教材特別注重圖形面積的估計。
學生在第二單元中曾學習過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則直線圖形的面積,在單元測試中也進行了考查,但是準確率較低,對于不滿一格的部分,學生數錯的現象普遍存在,為此,在單元檢測后我們三位老師還進行了交流討論。可以說掌握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而《成長的腳印》這一課把這一知識的難度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這里出現的不規則圖形是曲線圖形,而且隨意性更大,以歷屆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困難。
教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種方法數起來速度慢、出錯多,我在備課時細細地數了多次,逐漸發現,我們是在不知不覺中邊數邊拼補的,即哪一格缺了一小塊可以用另外的一小塊補上,這樣補一補,補成整格。于是我聯想到可以把整個圖看作一個長方形,把長方形外面多余的部分補到里面,要使自己的估計結果接近準確結果,需要我們能準確地判斷出多大的長方形和原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最接近。當然,根據不規則圖形的特點,還可以把它看作近似的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圖形后,只需找到相關數據,就可以用計算的方法求出面積了。為此我在教學中自然地從數方格的方法過渡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圖形,提高了教參的教學目標。在學生的估計越來越合理準確的時候,學生遇到了估計楓葉的面積這道題,學生立刻發現看作一個基本圖來估計有困難,這時就聯想到可以看作兩、三個基本圖面積的和,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課堂的最后一題可以采用兩個基本圖相減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估計策略的靈活性。
總的來說,本節課有如下優點:
從比較小貓圖和松樹圖面積的大小引入,讓學生回顧數方格求面積的方法,過渡到腳印這種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計。從數方格估計腳印的面積過渡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圖來估計,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圖來估計更快一些。再通過對大腳印(格子數變多)的估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方格速度慢,進一步發展了看作近似的基本圖估計的能力。然后安排了學生熟悉的大唐芙蓉園平面圖面積的估計,體現了數學與實際的緊密聯系。通過熱帶魚、小丑圖、老虎頭這些有趣圖形面積的估計,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進一步發展了學生估計的能力。其后利用學生思維的沖突,讓學生發現幾個基本圖相加、相減的方法,能力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教學目標簡明,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準確集中、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做到課堂教學的高效整合。經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能很好地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所估計的結果接近準確值,符合估計結果范圍的要求,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方法簡便、有效,在一堂課中徹底解決了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準確合理地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選擇合適的估計方法,使估計值接近準確值。
因為備課時做了充分的考慮,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力求深入淺出地展開本節課的教學,把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簡明,避免了花哨的教學環節和繁瑣的教學步驟,展示出一種樸實、扎實的簡約課堂。
通過課件的展示。生動形象地體現了估計圖形面積的方法,課件的快捷和便利,有效地節省了課堂時間,加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為下節課估計實際中樹葉的面積做好了準備,構筑了學生能力繼續發展的平臺。但仍存在一些遺憾: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正式上課時,刪去了把腳印看作梯形以及大唐芙蓉園面積用平行四邊形加梯形的方法,考慮放在第二課時進行,卻使得本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不夠豐富,應再思考改進的方法。
教學反思教研活動記錄篇五
我在教學時被文中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發了學生的情,使課堂始終被一種濃濃的情感包圍著,這份情感隨著讀書的深入,對話的深入彌漫開來,散發到教室里每一個角落,滲進教室里每個人的心田。
1、用人類的情感去感受狐貍一家的親情
2、用人類的語言去表達狐貍一家的心聲
孩子們沉浸在狐貍一家的親情中,老師放上一段略帶傷感的音樂,用包含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心中涌動的情感:自己讀一讀你感動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貍的多少心聲啊,老狐貍不能言,小狐貍也不能言,但我們能言,替它們說一句心中的話。前面情感鋪墊,音樂的渲染,教師語言的感染,讓孩子們深深沉醉其中,孩子們的情感被點燃了,激發了,教室里出現了動人的場面:空靈的音樂流淌著,孩子們動情地朗讀著,真誠地述說著,時間在這一刻仿佛靜止不動了,一種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傳遞著。聽聽孩子們替狐貍表達的心聲: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保護你的;我的兒子,無論有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會放棄的;相信我們,一定會把你救出來的??孩子們真正走進課文了,融進課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個。
課上到這里,無須多說,孩子們已經被感動了。文章要傳遞給孩子們的感受狐貍一家的親情,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諧相處的主旨已經不知不覺印在孩子們心里了。但是,教師不滿足,用了相當的時間進行了一番近乎說教的總結上升,一下子沖淡了學生自身的體驗。如果到這里,教師沒有過多的說教的東西,而是留給孩子更多的回味,讓孩子在今后的生活體驗中豐富加深這種體驗,或者給孩子提供“斑羚飛渡”之類同樣震撼人心的文字讓孩子自己去讀,留給孩子的思考的空間會更多一些。
教學反思教研活動記錄篇六
對于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生活中充滿了美麗的花朵,燦爛的陽光,世界在他們眼中是如此美妙,如此富有生機。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他們才剛剛起步,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奔頭。但是,涉世不深的少年,他們像羽翼還未豐滿的雄鷹,眼前的路還那樣的漫長,經歷的風雨還那樣遙不可知,多么希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更多的歡樂相伴。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煩惱必將和成長中的少年不期而遇,這些煩惱來自生活、來自學習、來自與同學的交往……為了給初中生更多的經驗,讓我們更好地度過青少年時期,六年級下冊,在第二單元后,設計了以“成長的煩惱”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我精心準備了這次活動,和學生以及家長共同完成了一次感人的心靈對話。
一、活動目的——培養良好的心境
二、活動準備——扮演小記者
三、活動過程——心與心的互動
四、活動思考——讓心中的太陽照亮生活
活動結束后,我想了很多。在孩子們的世界里確實有很多的煩惱,而且有些煩惱也許并不被大人所重視。一個外號,一個與同學的小小糾紛,也許都可以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更不用說學習成績差、家庭離異等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了,總之煩惱無處不在。
不可能通過一次活動就能讓他們的所有煩惱都消失,而且煩惱也不可能消失。我的目的就是要他們明白:你雖然不可能阻止煩惱的產生,但是可以選擇以怎樣的一種心境去面對煩惱。一個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耗費在無謂的煩惱上的人,不可能全部發揮他的能力,煩惱這個東西消耗一個人的精力,降低一個人的志向,減弱一個人的力量,并損害其健康。我們每個成年人也許都知道煩惱的這些特性,但是還不能很好地處理,更何況是個孩子。通過這次活動,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驅除煩惱的最好辦法,就是要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擁有一份良好的心態。醫治煩惱,完全要*自己。這藥就在自己的思想里。在煩惱的時候,你只要用希望來代替失望,用勇敢來代替沮喪,用樂觀來代替悲觀,用寧靜來代替煩躁,用愉快來代替煩悶就夠了。如果你心中有一個太陽,那么再陰暗的角落也會被照亮。
我想這次活動可以幫孩子們在心中種下一顆太陽的種子,等到某一天,也許它會發芽,照亮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