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是指在群眾集會上或會議上發表講話的文稿。演講稿是進行宣傳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演講的作用是表達個人的主張與見解,介紹一些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經驗,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演講稿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演講稿字數限制多少篇一
作為一名大四的學生,在大學最后一個學年度里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對我來說是學校給予我上一學年努力學習的肯定,也是始料不及的意外收獲。這是我第一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雖然也是最后一次。但我從來都沒有想到我會獲得這樣一份殊榮,欣喜來的太過突然,我突然間不敢相信。瞬間我就覺得自己很充實,有來源于終于在學習上得到肯定的精神上的滿足,也有因為國家對自己的資助的物質上的充實。
很是感激國家的這項獎勵制度,不僅可以資助自強的學子繼續求學深造,也是對我們在學習熱情上的一種激勵和鼓舞,我真的切身感受到了國家與學校帶給我們的溫暖,寄予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希望與期待。
回首望去大學的時光真的過的很快,轉眼時間的車輪已經把我帶到大四,即將面臨就業的我,更想與大家分享我一路走來的大學生活。上大學之前就聽很多上過大學的人說,考上大學不好好學習的話,出來也只是混到一紙文憑而已,沒有什么前途和發展。聽到更多的是假如我大學好好學習的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的話。所以我大一剛開學的時候真的很努力學習,那會兒學校不讓大一的學生帶電腦,大家的手機也不是智能機。所以當時我最喜歡泡在圖書館里。所以我的期末成績考的都很好。甚至優異,可是我發現我跟同學的關系很疏遠,竟然還有沒講過話的同班同學。室友們經常一起出去吃飯、逛街。而我好像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我沉默了,開始反思我的過去,是的,我經常默默告訴自己,我是窮人家的孩子,一個農村的孩子不好好讀書,怎么會有出路,怎么對的起含辛茹苦獨自撫養自己的母親?可是這種有些自卑的心理,讓我變得很孤獨。當我看到和我一樣接受國家貧困資助的學生和同學們歡聲笑語時,我清醒的認識到了了自己的失敗。大學不只要會學習,還是一種團體生活,我們要融入其中,以后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所以我們不應該自卑,陽光一樣會灑在我們身上,微笑也是我們的權利。
接著的兩年時光里,在注重培養自己個方面能力的同時,我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和同學融洽相處,熱心助人,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快樂。我還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個星期都會留出一定的時間來反省自己。反思學習上的任務是否完成,在與朋友交往中說話是否得體。努力的改變自己,積極改變自己的錯誤,使自己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首先是在學習上的提升,在完成學校對我們的硬性要求上,我已經順利考過了大學英語四級,全國計算機考試二級。當然當代社會是知識密集型社會,只掌握一門技能是遠遠不夠的,身邊的同學也紛紛報班,努力充實自己,我也馬不停蹄,努力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去看其他專業的書籍,暑假中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報名了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我決定自己自學考試,現在還在緊張的準備中,希望下個星期的考試會順利。雖然我的學習生活不是那么的多彩,但我知道我自己的計劃,也知道我要做什么我的方向在哪里,我覺得這點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一味的跟風隨大流,看別人報什么考試,自己就報什么,要堅持自己深思熟慮后的結果,做自己認為對的決定。
暑假的時候,我還在為學車經費發愁,當同學在抱怨父母逼他們學車時,我真的很羨慕,而且有些怨恨自己的處境,想學車,家里卻沒有錢供我報班,我真的失望極了。覺得一切是那么的不公平。十一放假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去旅行,享受自己的放假時間,而我不得不回家收花生、掰玉米。累的腰酸背疼的時候,談不上抱怨,就是有種無望的感覺。十一回到學校,從同學口中得知我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的消息時,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雖然國家勵志獎學金改變不了我的現狀,但是是我實現夢想的推助器,而我也堅信,命運是由我自己的雙手改變的。
演講稿字數限制多少篇二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興,也非常的激動,因為今天是個好日子,是一個讓我永生銘記的特殊日子,也是一個值得慶祝與回憶的日子,因為今天,是我“轉正”的日子,從今天起,我將真正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在今天之前,我是一名預備共產黨員,有×年的歷史,在這幾年里,我不因為自己是“預備”的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方面,我主動加強政治學習,除了經常看電視新聞、看報紙、關心時事政治外,我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黨史和黨章,及時學習黨中央頒布的決策、決議,在思想上和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通過學習,我對黨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確了政治方向,也了解到黨員的權利與義務。在生活作風方面,我堅持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在父母看來,我是個勤勞孝順的孩子,在老師看來,我是一個學習積極主動,刻苦學習的學生,在身邊的朋友看來,我是一個樂于助人,從不計個人得失的人,而這一切的評價,是我與生俱來的,也是黨組織給予了我的培養。作為一名黨員,身上必須具備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素質,經過×年的學習,我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是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首先就是在自我身體的鍛煉上,我忽略了身體的重要性,總以為自己還年輕,所有沒有積極的鍛煉,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從今往后,我會勤快的鍛煉身體,用更加強健的身體踐行共產黨員對人們的義務。
今天是我真正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日子,此時此刻,我要莊嚴的再次做出承諾,在以后的學習與工作中,我要時刻加強自己的黨性修養,無論是在任何的時候,無論在任何的地點,無論是在任何的事情,我都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時刻都要給群眾起到帶頭作用,用自己的模范行為教育,感染周圍的人,讓更多的人通過一個具體黨員形象來認識我們的黨。我會更加嚴格的約束自己的行為,絕對不做給黨組織丟臉的`事情,我會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奮力進取,勇于創新,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為黨增光添彩。我會時刻謹記自己是名黨員,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服從黨的安排,聽從黨的教誨,遵守黨的章程,我會更明白對黨的光輝歲月的珍惜和熱愛,我會更明白前進的含義叫做既往和開來,竭盡所有,傾其所能,無怨無悔。我會永遠記住我在黨旗下的宣言,我要為自己的祖國而勤懇工作,我要為人民不懈努力,我要為自己的人生描繪最美麗的畫冊,譜寫最壯麗的凱歌!
謝謝大家。
定了演講的成功與失敗。
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議論文。它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演講未必都使用演講稿,不少著名的演講都是即興之作,由別人經過記錄流傳開來的。但重要的演講最好還是事先準備好演講稿,因為演講稿至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其一,通過對思路的精心梳理,對材料的精心組織,使演講內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條理。其二,可幫助演講者消除臨場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演講者的自信心。
演講稿特點
主要區別
演講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區別。
見的一種社會活動。
主要特點
第一、針對性。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用于公眾場合的宣傳形式。它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喻聽眾,打動聽眾,“征服”群眾,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問題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評論和論辨要有雄辯的邏輯力量,要能為聽眾所接受并心悅誠服,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社會效果;其次是要懂得聽眾有不同的對象 和不同的層次,而“公眾場合”也有不同的類型,如黨團集會、專業性會議、服務性俱樂部、 學校、社會團體、宗教團體、各類競賽場合,寫作時要根據不同場合和不同對象,為聽眾設計不同的演講內容。
第二、可講性。演講的本質在于“講”,而不在于“演”,它以“講”為主、以“演”為輔。由于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說能講為前提。如果說,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過閱讀欣賞,領略其中意義和情味,那么,演講稿的要求則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講稿對演講者來說要可講;對聽講者來說應好聽。因此,演講稿寫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過試講或默念加以檢查,凡是講不順口或聽不清楚之處(如句子過長),均應修改與調整。
第三、鼓動性。演講是一門藝術。好的演講自有一種激發聽眾情緒、贏得好感的鼓動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依靠演講稿思想內容的豐富、深刻,見解精辟,有獨到之處,發人深思,語言表達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講稿寫得平淡無味,毫無新意,即使在現場“演”得再賣力,效果也不會好,甚至相反。
首先,要根據聽眾的文化層次、工作性質、生存環境、品位修養、愛好愿望來確立選題,選擇表達方式,以便更好地溝通。
其次,演講稿不僅要充分體現演講者獨到、深刻的觀點和見解,而且還要對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體態語的運用進行設計并加以注釋,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另外,還要考慮演講的時間、空間、現場氛圍等因素,以強化演講的現場效果。
第五、口語性
把長句改成適聽的短句;
把倒裝句改為常規句;
把聽不明白的文言詞語、成語加以改換或刪去;
把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把生僻的詞換成常用的詞;
把容易誤聽的詞換成不易誤聽的詞。
這樣,才能保證講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清楚明白。
第六、臨場性
演講活動是演講者與聽眾面對面的一種交流和溝通。聽眾會對演講內容及時作出反應:或表示贊同,或表示反對,或饒有興趣,或無動于衷。演講者對聽眾的各種反映不能置之不顧,因此,寫演講稿時,要充分考慮它的臨場性,在保證內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縮的余地。要充分考慮到演講時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付各種情況的對策。總之,演講稿要具有彈性,要體現出必要的控場技巧。
主要功能
第一、“使人知”演講。這是一種以傳達信息、闡明事理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它的目的在于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學家朱光潛的演講《談作文》,講了作文前的準備、文章體裁、構思、選材等,使聽眾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識。它的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準確。
第二、“使人信”演講。這種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賴、相信。它從“使人知”演講發展而來。如惲代英的演講《怎樣才是好人》,不僅告知人們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條衡量好人的標準,通過一系列的道理論述,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舊觀念。它的特點是觀點獨到、正確,論據翔實、確鑿,論證合理、嚴密。
第三、“使人激”演講。這種演講意在使聽眾激動起來,在思想感情上與你產生共鳴,從而歡呼、雀躍。如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說》,用他的幾個“夢想”激發廣大的黑人聽眾的自尊感、自強感,激勵他們為“生而平等”而奮斗。
第四、“使人動”演講。這比“使人激”演講進了一步,它可使聽眾產生一種欲與演講者一起行動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二戰期間的英國倫敦作的演講《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行動起來,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點是鼓動性強,多以號召、呼吁式的語言結尾。
第五、“使人樂”演講。這是一種以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使人快樂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多以幽默、笑話或調侃為材料,一般常出現在喜慶的場合。這種演講的事例很多,人們大都能聽到。它的特點是材料幽默,語言詼諧。
演講稿字數限制多少篇三
格式:
1.頂格寫稱謂語(如:親愛的老師)
2.下一行空兩格寫問候(如:大家好)
3.正文
4.結尾(如:謝謝大家)
講演稿的結構由標題、稱呼和正文三部分構成。
(1)標題。
講演稿的標題無固定格式,一般有四種類型。
1)揭示主題型,如《人應該有奉獻精神》。
2)揭示內容型,如《在省科技工作會議的講話》。
3)提出問題型,如《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什么素質》。
4)思考問題型,如《象牙塔與蝸牛廬》。
(2)稱呼。
提行頂格加冒號,根據受聽對象和講演內容需要決定稱呼。常用“同志們:”“朋友們:”等,也可加定語渲染氣氛,如“年輕的朋友們:”等。
(3)正文。
正文由開頭語、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
1)開頭語。開頭語的任務是吸引聽眾、引出下文。有六種形式:a.由背景和問候、感謝語開始;b.概括講演內容或揭示中心論點;c.從講演題目談起;d.從講演緣由引起;e.從另件事引入正題;f.用發人深思問題開頭。
2)主體。主體即中心內容。一般有三種類型:a.記敘性講演稿。以對人物事件的敘述和生活畫面描述行文;b.議論性講演稿。以典型事例和理論為論據,用邏輯方式行文,用觀點說服聽眾;c.抒情性講演稿。用熱烈抒情性語言表明觀點,以情感人,說服聽眾,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物。
答:300至500字之間,平均一分鐘100字左右。
快速
敘述事情的急劇變化;質問斥責,雄辯表態;刻畫人物機智、活潑、熱情的性格。
歡快,緊急命令,行動迅速,熱烈爭執。
急促,緊張,激動,驚懼,憤恨,歡暢,興奮。
不太重要的句段。
排比,反問,反語,疊聲。
中速
一般性說明和敘述感情變化不大
感情平靜。
平靜,客觀。
一般句段。
一般陳述。
慢速
抒情,議論,敘述平靜、莊重的事。
幽靜,莊重。
安閑,寧靜,沉重,沮喪,悲痛,哀悼。
重要句段。
比喻,引語,雙關,對偶,拈連。
演講稿字數限制多少篇四
最近,一組數據讓人驚心:近15年來,中國傳統村落銳減近92萬個,并正以每天1.6個的速度持續遞減。12月10日發布的《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則列出了傳統村落保護的五大挑戰,包括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過度商業開發、“空心村”現象等。
對于發源于農耕文化的中華文明,村落可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從《漢書》所言“或久無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會學家林耀華在《金翼》里所言“別忘了把種子埋進土里”的樸素信仰,村落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物質基礎、文化屬性。在《鄉土中國》中,費孝通寫道:“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在這里,“鄉土”并不是一個貶義的概念,而是千百年來農業社會發展特點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鎮化成為通往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高樓大廈伸向天際之時,也離不開從歷史文脈中吸納地氣。因而,保護村落、振興鄉村,就成了追索“從哪里來”的方式,也成為標記“向何處去”的注腳。
城鄉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的重構,需要順勢而為、水到渠成。這就意味著保護古村落,不僅要關注建筑風貌上的歲月留痕,更要聚焦村莊中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搶救者感慨:“我們走進許多美麗的村子,有老樹、山廟、石板房,但是沒有人。”貴州黎平銅關侗寨被稱為“時光邊緣的古村落”,當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欄式民居有著700多年歷史。然而,在納入國家保護試點后,有的村民卻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這啟示我們,保護要見物,更要見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護的第一責任人,但同時也要讓他們成為村落保護的受益者。只有傳統村落更加宜居,人們在這里生活質量更好,對村落的保護才有更堅實的基礎。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鎮化的目標所在。在云南古生村,稱贊當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記得住鄉愁”,指出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在湖北峒山村,強調,建設美麗鄉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別是古村落要保護好……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一道,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有機組成部分。
對許多一輩子種田勞作的村民來說,村子就是他們的家;對擁擠在鋼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們而言,鄉村又何嘗不是精神的歸宿?村落不可能也不應該一成不變,只是,這樣的變化不應是衰敗,而應是成長。惟其如此,才能守護好我們的鄉愁,留住我們的根。
演講稿字數限制多少篇五
鄉愁,這一綿延千古的情感早已在多少游子的反復吟詠下與那些傳世名篇一同融入了中國文化,成了歷代中國人常有的一種情懷。但這種思鄉傷神的情懷絕不是說中國人天性軟弱,因為這種在空間和時間面前的易傷背后是撐起了中國五千年歷史一角的家國情懷。
空間上的距離和時間的推移僅是勾起鄉愁的外界推力,其根源是人對于家鄉的眷戀。若再深究則落在一個“家”字,家鄉之所以能成為游子魂牽的家鄉,絕不是簡單的因為家鄉是你的出生地,主要的是因為家鄉承載了太多太多關于家的美好回憶。中國人心中似乎是天生存有著一角會在真情面前無比柔軟,即便是再罪惡滔天之徒也能在親情面前滾鞍落馬,立地成佛。正是這種柔軟讓中國人對家格外的依戀,對親情有著難以割舍的牽掛,而這也就成了游子在外飄零時的羈絆,也因此有了安居樂業的幸福和背井離鄉的悲愴。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前的密密縫織教游子如何不想家?離家愈遠,離得愈久,這份愁思便郁積得越深,平常或因年少志遠不得覺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般的意氣風發,離家闖蕩,但身形稍一放松,不經意間,一棵樹,一輪月,或只是一張陌生人的臉,撞入了你的眼簾,撞得你神晃情迷,至此,所見忽成了記憶中曾那般熟悉的人事,眼角濕潤,喉嚨哽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即使是瀟灑如李白,怕也再難掩自己的心在親情面前是那般柔軟。
至于那些失意的遷客騷人,鄉愁于他們則更為沉重悲痛。為著理想和事業,孤身外出漂泊,但與親人故友一別多年后卻未成大事,這種現實的無情,時間帶來的思念及其背后的青春流逝,說是鄉愁淡淡二字,其沉積的是怎樣一種愧對親友,辜負光陰,憤恨現實的斷腸之痛。人落入此境,一枯藤落葉便可今人仰面哀嘆。
盡管如此,我想,這種物喜己悲的鄉愁于游子不僅是羈絆,是包袱,還是一種證明,證明他志向遠大,信念堅定,即便要痛別親友,忍受孤獨,也愿去追求夢想,成就事業;證明他勇敢堅韌,敢于一人面對旅途中將至的種.種困難,即便受盡挫折,也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證明他心懷柔軟,即便時間流逝,前路漫漫,也不忘回望起始之地。同樣的,鄉愁還是一種力量,鞭策你繼續前行。即使空心聞笛,爛柯還鄉,處境再如何潦倒,為了不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終,你也會起身繼續前行,即使衣著狼狽,神形憔悴。其實游子也好,異客也罷,都只是最初的那個孩子,那個渴望父母的溫暖懷抱的孩子,執拗地想在父母面前保持一點驕傲。
中華民族是與生具有家國情懷的,愛家,愛國仿成天性。無論哪個時代,中國都不乏愛國之士,尤是逢亂世時,文人筆下的鄉愁都是與國恨分不開的。人于家,家于國,家國命運相連,國有難,家則難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此時鄉愁,國恨糅雜于詩文,也郁結于心。“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個人的眷戀與愁思便上升為對全天下的擔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境界愈高,乃從小家掙脫為“家天下“。
鄉愁,二字太簡,承載的卻太多,作為個人的,民族的情感,跨越了數千年,貫穿了多少兵荒馬亂,見證了多少悲歡離合,刺痛著游子的柔弱之處,策著游子含淚前行,袒露著照耀千古的家天下的情懷。
在外失意的游子啊,何不背負著鄉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