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愛平底鍋心得體會一年級篇一
一年級是小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孩子們開始接觸各種書籍,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時期。我十分喜愛閱讀,我的愛書之路也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在一年級讀書的這一年里,我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也收獲了很多。下面我將分享一些我的讀書體會。
首先,讀書讓我進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成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置身于一個充滿奇幻和驚喜的世界中。有時我和小豬佩奇一起上學,有時我和小王子一起探索星球。這些故事給了我無盡的想象力,讓我享受到了別樣的快樂。在這個奇妙的世界里,我不僅感受到了故事的情節(jié),更感悟到了人物的成長與變化。通過閱讀,我懂得了勇敢、善良、友愛等美德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努力和堅持的價值。
其次,讀書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在一年級的課本中,我讀到了很多有關科學、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讀完這些書,我對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樣重要的是,在課余時間里,我也讀了大量的童話故事和科普文章。這些書讓我了解了不同的動物、植物和自然現(xiàn)象。例如,《白雪公主》教會了我美麗內(nèi)外兼修的道理,《地球科學知識速成》則讓我對地理科學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通過閱讀,我打開了一扇通往知識寶庫的大門,讓我的大腦變得更加富有活力。
再次,讀書提高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閱讀,我認識了更多的詞匯,積累了豐富的詞匯量。這樣,我能夠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使我的口頭表達更加流利。通過讀書,我也學到了很多優(yōu)美、生動的詞句,使我的寫作更有趣味和表達力。每一次翻開書籍,我都能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也更加渴望有一雙翅膀,自由地飛翔在字里行間。
最后,讀書讓我更加自信。通過閱讀一年級的書籍,我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讀懂任何一本書。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主動參與閱讀、朗讀活動,并能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做出積極的回答。每次看到別的同學認真聽我的朗讀,我都會感到一種無比的自豪。讀書讓我變得更加自信,不再膽怯和羞澀,我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見解和心得。
總之,一年級我愛讀書的心得體會是多方面的。讀書不僅讓我進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學到了很多知識,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讓我變得更加自信。閱讀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收獲,更是一種成長。希望在未來的學習生涯中,我能繼續(xù)保持讀書的好習慣,為自己的成長積蓄更多的能量。
我愛平底鍋心得體會一年級篇二
本學期我擔任一(3)、一(4)班數(shù)學教學工作,作為教師,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由于低年級教學經(jīng)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立足現(xiàn)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xiàn)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獲多多。
數(shù)學是學習現(xiàn)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數(shù)學的功能不斷擴大。它在日常生活、生產(chǎn)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具備的文化素養(yǎng)之一。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數(shù)學要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如脫離生活而只知盲目計算,就會變成紙上談兵,變成書呆子,鬧出大笑話。那么,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時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學期來的做法。
一、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在實際的情景中能正確的認、讀、寫20以內(nèi)的數(shù),并能認識記數(shù)單位個、十,知道20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和順序,學會比較2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2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結合現(xiàn)實教材,初步學會估算。
在現(xiàn)時的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培養(yǎng)從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內(nèi)的數(shù)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識。在認識圖形的過程,發(fā)展了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間概念。
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能與同伴交流,發(fā)現(xiàn)并能提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初步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的數(shù)學產(chǎn)生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的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去。了解可以用數(shù)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xiàn)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小學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
三、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實現(xiàn)了_目標把握了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從知識能力方面確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數(shù)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體會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的經(jīng)驗。
在教學中改變了教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現(xiàn)象,努力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完成練習題,限度的滿足學生的需求,限度的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潛能。
創(chuàng)設性的開發(fā)課程資源,利用課程資源。根據(jù)新的課程理念,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zhí)行者沒,而更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對學生實現(xiàn)多元化的評價理念,注重過程性評價,將評價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評價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以上是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一定會有諸多不足與毛病,懇請各位領導給予多多的批評與指正。
我愛平底鍋心得體會一年級篇三
第一段:引言(約200字)
平底鍋是我們做飯必備的重要工具,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平底鍋了。從上小學起,我就開始在家里學習做飯,第一次使用就是平底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喜歡這種鍋。這一年級,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平底鍋的魅力和重要性,同時我也體會到了平底鍋的好處,因此我想談談我的關于“我愛平底鍋”的體會和感悟。
第二段:平底鍋的好處(約300字)
平底鍋和其他的鍋相比有很多的好處。首先,它的炒菜效果非常好,可以讓食材煮熟得更加均勻,保證每一口都是好吃的;其次,它的底部設計非常平坦,可以適應各種火源,讓你的烹飪盡量均勻,并且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煩;最后,平底鍋通常是由不銹鋼制成,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生銹,同時也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與此同時,平底鍋的外觀也很不錯,舒適的手柄讓我們在烹飪的過程中更為輕松。
第三段:關于平底鍋的選擇(約300字)
在選擇平底鍋時,我們需要考慮它的尺寸和材質。如果你需要經(jīng)常烹飪的話,那么一口大型鍋是必要的。它可以容納更多的食材,并且也會讓你在烹飪時感到更為舒適。另一方面,當你需要炒菜時,一個較小的平底鍋也許會更好一些。它可以更好地適應你的手勢,讓你更好的掌控烹飪的過程。平底鍋的材質也很重要。不銹鋼材質的鍋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易于清潔的特點,同時對健康無害。不過如果你需要進行高溫烤制或者煎炸類的食物,那么可能需要選擇鑄鋁或鑄鐵鍋。
第四段:平底鍋的使用技巧(約300字)
我們使用平底鍋時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首先,要選擇適合的火源,不要讓火太大或太小,這會影響到烹飪效果。其次,不要在鍋里放置太多的食材,這會影響到烹飪過程。同時,注意食材的翻炒,不要在鍋中來回移動食材,否則將會影響到熱量的傳遞和食材的熟透度。在烹飪完成后,及時將食物盛出,以保持食材的口感和味道。最后,清理平底鍋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保持其耐久性和安全性。
第五段:我的結論與展望(約300字)
在我看來,平底鍋是一個非常實用和必要的廚房工具。通過對它的使用和體驗,我深深認識到了它的好處和使用技巧,并且我也明白了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平底鍋。在未來,我希望能夠更好的利用平底鍋,做出更好吃的菜品。同時,我也希望可以通過平底鍋的使用,享受到自己動手做飯的樂趣和快樂。
我愛平底鍋心得體會一年級篇四
(一)實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五是在識字過程中加強對已認識的字的復習、鞏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與復習結合起來。
第二,在口語交際中,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使兒童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達到有話可說,有話愿說。
第三、在教學策略上,整體關顧,靈活處理。人教社新教材以專題形式編排,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乃至語文園地中的閱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是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學中一定要具有整體教學思路,做到前后貫通,整體優(yōu)化。在每組教學中,什么時候安排什么內(nèi)容、布置兒童進行那些學習準備、運用什么方法施教,必須心中有數(shù)。避免"單打獨斗,各自為政,臨陣磨槍"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第四、在教學思想上,要轉變方式,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新課標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兒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視兒童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多種方式體現(xiàn)了讓兒童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在游戲中學習的意圖,使兒童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fā)現(xiàn),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悅。如在每個語文園地里設了"我的發(fā)現(xiàn)",不斷引導兒童發(fā)現(xiàn)新的識字方法,發(fā)現(xiàn)字、詞、句中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用"我會認"的圖標來標示。為了鼓勵兒童自我學習,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展示,又設有"展示平臺",鼓勵學生展示自我學習的成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創(chuàng)設的這一教學有效資源,放手讓兒童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自主交際。讓兒童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得自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從小激發(fā)兒童學習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滲透,體現(xiàn)語文的情感性
(三)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語文的學科性
(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努力開發(f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與教材內(nèi)容有一定聯(lián)系,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課后,學習伙伴建議大家收集黃山奇石的圖片,“語文園地一”的展示臺就可以補加展示這一內(nèi)容。教師要根據(jù)當時、當?shù)睾蛯W生的實際,活用教材,’隨時利用身邊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與形式,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總之,教師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五)重視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大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一部分學生能寫出非常優(yōu)秀的作文。
在教學過程中,對新教材理解、運用不夠深刻。對教材內(nèi)容把握不夠,教學方法不夠靈活,沒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有時候沒有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個別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要努力開發(f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要與教材內(nèi)容有一定聯(lián)系,可以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對課文的重點、難點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不斷更新思想觀念,以適應新形式下教學發(fā)展的需要。
我愛平底鍋心得體會一年級篇五
太原,這座我生活的城市,給了我很多的歡樂與啟迪。在我一年級的時候,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太原的美麗和魅力。盡管太原并不是一個繁華的大城市,但它有著獨特的風景和人文,讓我忍不住愛上了這座城市。
首先是太原的自然風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原市區(qū)的北部有一片山區(qū),這里有著郁郁蔥蔥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在我讀小學的那一年,學校安排我們?nèi)ソ纪膺M行春游活動。當時,我們一行小朋友們跟著老師踏上了這片綠茵茵的山間。我被山中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聽著鳥兒的歌唱,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那個時候,我真心地愛上了太原的自然風光。
除了自然風光,太原還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在太原的市區(qū),有著許多保存完好的歷史古跡。我曾經(jīng)去過太原的古城墻,看著高大的城墻,我好奇地問老師:“這是怎么建造起來的?”老師告訴我,這是明代修建的,有著幾百年的歷史。我走進城墻,深深地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蘊。我還參觀了太原的博物館,了解到了太原的發(fā)展歷程和獨特的文化特色。太原的人文資源讓我更加熱愛這座城市,也激發(fā)了我對歷史和文化的探索欲望。
我還發(fā)現(xiàn)太原的人們熱愛生活,樂于分享。太原的人們熱情好客,熱愛集體活動。在太原唐代晉商文化節(jié)期間,我參加了一場街頭舞蹈表演。我們和幾十位小朋友一起排練舞蹈,整齊劃一地演繹著優(yōu)美的舞姿。當我們走進市區(qū)的大街小巷時,許多人都駐足觀看,有的人還和我們一起跳起來。在每個人熱情的目光中,我感到了來自太原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份熱情感染了我,激發(fā)了我對生活的熱愛。
盡管太原有著獨特的魅力,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太原的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在夜晚和早高峰時段,大街上的汽車多得讓人頭痛。這給去學校和外出游玩帶來了一些麻煩。另外,夏天的太原非常炎熱,讓人不舒服。夏天里,我每天穿著輕薄的衣服和帽子,用扇子搖啊搖地才能稍稍涼快一些。
總的來說,太原是一座獨特而美麗的城市。它的自然風光、人文資源以及人們的熱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愛太原,愛它的山水,愛它的文化,愛它的人民。希望未來,太原能夠不斷地發(fā)展壯大,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它的美麗與魅力。
我愛平底鍋心得體會一年級篇六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jù)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于理性,對于外界事物,側重于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伙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二、習慣養(yǎng)成重于一切
一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工作中的首要任務。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里,養(yǎng)成有備無患,講究衛(wèi)生的好習慣。2、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3、做到“三個一”,胸離座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4、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fā)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要“因為、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fā)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系似的。5.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后,才能發(fā)言。6.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書寫要認真規(guī)范,不敷衍老師。7.課前要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8.每學完一課,要做好復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于嚴肅,筆者認為: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于接近。我經(jīng)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zhèn)€痛快!”。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現(xiàn)在的一年級學生,較前些年的學生識字量和認識問題、接受問題的能力相對提高了很多,教師應適時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能幫助學生提高識字量和理解寫作的水平。一年級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拼音和識字。在學拼音時運用形象的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拼音,如:l像什么?想什么?在識字時,運用古代的造字法幫助學生識字。提前教會學生查字典,運用字典學習拼音、字詞。
學完拼音后,讓學生用寫日記的方式學習寫作,想什么寫什么拼音、漢字都可以。一學期末,大部分學生能寫出100多字通順易懂的所見所聞了!
四、培養(yǎng)學生相互學習的習慣
在日常教學中,把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一般前后桌。讓他們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取長補短,輪流做組長,充分發(fā)揮每個小組成員的作用。另外,我把班上一半兒的好學生任命為“小教師”,讓他們發(fā)揮學習好的帶頭作用,隨時監(jiān)督、幫助他帶的學生學習,效果很好。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我開始摸索到了一點兒低年級教學的方法,期末語文綜合考試,學生的成績達到了計劃的目標。下學期繼續(xù)探索、實驗,總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教學方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