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專業發展指導為目標,我們制定了鄉鎮供水總站安全工作計劃。這個計劃的出臺,不僅是為了保障鄉鎮供水總站工作的安全,更是為了推動各項工作的穩步發展。通過精心策劃和科學安排,我們將加強安全管理,確保供水工作穩定高效運行。同時,我們將積極培養專業人才,提高技術水平,為鄉鎮供水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在這個計劃的指引下,我們堅信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并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江蘇省環境應急預案導則篇一
一、總則
1、編制目的為了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提高我市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現場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加強對市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組織和指導,及時掌握事故現場污染狀況,及時測定環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有效控制及消除事故污染提供及時、準確的科學依據,保障我市環境安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特制定本預案。
2、編制依據
(1)《xxx環境保護法》
(2)《xxx水污染防治法》
(3)《xxx大氣污染防治法》
(4)《xxx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5)《xxx噪聲污染防治法》
(6)《全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
(7)《環境監測報告制度》
(8)《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9)《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
(10)《環境應急手冊》
(11)《四川省環保局突發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應急預案》
(12)《關于印發的通知》(川環發[2004]62號)
(13)《四川省應急監測管理辦法》
(14)《四川省環境監測管理辦法》(試行)
(15)《成都市處置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
(16)《成都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編制原則
高效、科學、有序和協調一致地處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財產損失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保障我市經濟和社會秩序的穩定。做到響應迅速、出動快速、監測及時、數據準確、處置有效、減少危害、控制和消除污染。
4、適用范圍
我市行政轄區范圍內發生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放射性事故除外)的應急監測,均適用本預案的規定。
(1)因自然災害影響而造成的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
(3)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的嚴重污染事故;
(4)生產過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5)污水、廢棄物的非正常排放導致的污染事故;
(6)其他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我市環境監測站成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組,在市環保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的指揮下開展應急監測工作。我市環境監測站應急監測工作組,下設技術管理小組、現場監測小組、分析實驗小組和后勤保障小組。我市環境監測站應急監測組織機構框圖見附件1。
應急監測工作組
組長:方君
成員:陳忠、王輝、羊梅
應急監測工作組負責監測站應急監測的指揮、協調工作
1、技術管理小組
組長:陳忠
成員:羊梅、王輝、李彬
負責應急監測任務的接收和任務的下達;負責應急監測方案的制定;負責應急監測全程序的質量控制;負責報告的錄入、審核和報送。負責應急監測技術規范的收集和管理,建立危險化學品信息庫、危險源信息庫和專家信息庫。
2、現場監測小組
組長:陳忠
副組長:李彬
成員:李智、李彬、董宏、劉良、胡力
負責參與應急監測方案的制定和現場監測方案的補充和修改;負責建立現場實驗室并負責現場監測和樣品采集工作;負責現場監測人員的人身防護工作;負責應急監測儀器、采樣器具、人身防護裝備的日常維護工作。
3、分析實驗小組
組長:羊梅
副組長:王輝
成員:分析室所有分析人員
根據需要負責建立現場分析實驗室,并進行現場樣品分析;并負責實驗室樣品分析工作。
4、后勤保障小組(局屬科、室、站、隊相關人員)
組長:石穎
成員:謝文朗、柯浩遠、雷加杰
負責應急監測工作的車輛安排;負責將現場樣品及時送到實驗室;負責應急監測工作儀器設備、人身防護裝備、應急通訊設備的維護與補充工作。負責應急監測工作的其他后勤事務。
三、技術要求
應急監測嚴格按現行國家、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執行;所有參加應急監測工作的人員都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照應急監測方案實施監測,監測人員認真填寫監測記錄、報告,嚴格執行三級審核制度;嚴格按照站《質量手冊》規定的程序進行。
污染事故發生后二十四小時內報出第一期環境監測快報,并在污染事故影響期間內連續編制各期快報。及時報告市環保局和應急指揮中心,并提出應急建議。
四、儲備
1、監測人員技術儲備
監測人員除掌握一般監測技術外,還應熟知應急監測知識,各類潛在環境污染事故風險的特性知識,掌握崇州市環境監測站應急監測工作程序和已有的應急監測作業指導書,并掌握必備的人身防護知識。
2、監測物資儲備
監測物資儲備包括應急監測儀器、設備、藥品、試劑、器皿、防護裝備,以及存放應急專用物資的場所。對于低質易耗品要設立專用儲備柜保存備用,并貼上應急監測專用封條和定期清洗、更換。
3、資料(信息)儲備
數據庫。
4、專家庫的建立
建立專家庫,以備不時之需。對各類污染狀況的處理進行咨詢,結合專家意見,對污染事故進行及時、科學的處置,以此將危害減至最小。
五、應急監測工作程序
接市環保局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下達的應急監測任務后,由應急監測領導小組按本預案啟動應急監測工作程序,下達應急監測指令,通知各應急監測工作小組做好準備工作。
應急監測工作程序圖見附件2。
1、任務接收(分析、質控、后勤等全部要同步上崗)
技術管理小組在接收應急監測任務時組織人員按應急監測程序進行工作。
2、任務下達、人員安排及準備工作
技術管理小組可口頭或電話通知各專業組立即做好應急監測各項準備工作,分析、后勤、質控、報告人員同步上崗?,F場采樣監測人員30分鐘內做好準備,攜儀器設備、采樣器具、防護設備趕赴事故現場進行調查、監測和采樣。實驗室分析人員作好分析準備、后勤保障人員提供車輛和保障條件、質控人員同步進行質量控制、報告人員作好資料收集。
3、現場采樣及監測
現場監測人員接到應急監測任務通知后立即到單位,由陳忠同志帶隊,立即攜帶所需的儀器設備、采樣器具、試劑、藥劑、防護裝備和所需的監測預案、標準、方法、規范等資料,趕赴事故現場進行調查、監測和采樣。污染事態嚴重時技術管理小組成員一同前往現場。
4、現場情況報告制度
江蘇省環境應急預案導則篇二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環境監測”入學考試是為招收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而實施的選拔性考試。其指導思想是有利于選拔具有扎實的紡織材料基礎理論知識和具備一定實驗技能的高素質人才。要求考生能夠系統地掌握環境監測的基礎知識和實驗的基本操作以及具備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7、掌握有害固體廢物定義和鑒別方法。掌握固體廢物填埋場監測。5%
三、考試的題型及比例
1、名詞解釋10%
2、填空或選擇題20%
3、計算題10%
4、簡答題30%
5、論述題30%
四、考試形式及時間
“環境監測”考試形式為筆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
五、主要參考書目
2.但德忠主編,環境監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江蘇省環境應急預案導則篇三
一、總則
1、編制目的為了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提高我市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現場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加強對市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組織和指導,及時掌握事故現場污染狀況,及時測定環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有效控制及消除事故污染提供及時、科學依據,特制定本預案。
2、編制依據
(1)《xxx環境保護法》
(2)《xxx水污染防治法》
(3)《xxx大氣污染防治法》
(4)《xxx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5)《xxx噪聲污染防治法》
(6)《全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
(7)《環境監測報告制度》
(8)《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9)《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
3、編制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規范和強化我市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快速、高效、科學、有序和協調一致地處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財產損失和對生態環境破壞,保障我市經濟和社會秩序的穩定。做到響應迅速、出動快速、監測及時、數據準確、處置有效、減少危害、控制和消除污染。
適用范圍
(1)、因自然災害影響而造成的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
(2)、危險化學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在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處置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等環境污染事故。
(3)、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的嚴重污染事故。
(4)、生產過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5)、污水、廢棄物的非正常排放導致的污染事故。
(6)、其它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錫林浩特市環境監測站成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組,在錫林浩特市環保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的指揮下開展應急監測工作。錫林浩特市環境監測站應急監測工作組,下設技術管理小組、現場監測小組、分析實驗小組和后勤保障小組。
1、應急監測工作領導小組:
應急監測領導小組負責監測站應急監測的指揮、協調工作。
2、技術管理小組:
負責應急監測任務的接收和任務的下達;負責應急監測方案的制定;負責應急監測全程序的質量控制;負責報告的錄入、審核的報送。負責應急監測技術規范的收集和管理,建立危險化學品信息庫、危險源信息庫和專家信息庫。
3、現場監測小組:
負責參與應急監測方案的制定和現場監測方案的補充和修改;負責建立現場實驗室并負責現場監測和樣品采集工作;負責現場監測人員的人身防護工作;負責應急監測儀器、采樣器具、人身防護裝備的日常維護工作。
4、分析實驗小組:
根據需要負責建立現場分析實驗室,并進行現場樣品分析;并負責實驗室樣品分析工作。
5、后勤保障小組:
負責應急監測工作的車輛安排;負責將現場樣品及時送到實驗室;負責應急監測工作儀器設備、人身防護裝備、應急通訊設備的維護與補充工作。負責應急監測工作的其它后勤事務。
三、技術要求
應急監測嚴格按現行國家、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執行;所有參加應急監測活動的人員都必須執證上崗,嚴格按照監測方案實施監測,監測人員認真填寫監測記錄、報告、嚴格執行審核制度;應嚴格按照站《質量手冊》規定的程序進行。污染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應報出第一期環境監測快報,并應在污染事故影響期間內連續編制各期快報。及時報告市環保局、市政府,并提出應急建議。
四、儲備
1、監測人員技術儲備
監測人員除掌握一般監測技術外,還應熟知應急監測知識,各類潛在環境污染事故風險的特性知識;掌握市監測站應急監測工作程序,并掌握必備的人身防護知識。
技術管理小組負責組織應急監測技術培訓、宣講應急監測工作程序和應急監測預案,并組織應急監測實戰演練。
2、監測物資儲備
監測物資儲備包括應急監測儀器、設備、藥品、試劑、器皿、防護準備,以及存放應急專用物資的場所。設立專用儲備柜保存備用,并貼上應急監測專用封條和定期清洗、更換。
3、資料(信息)儲備
建立應急監測資料庫、包括文字資料和計算機庫,儲備應急監測時需要的標準、方法、應急監測預案、作業指導書,以及歷年應急監測的資料匯總,供應急監測時備查,同時建立市潛在事故污染源分布數據庫。
4、專家庫的建立
建立專家庫,以備不時之需。對各類污染狀況的處理進行咨詢,結合專家意見,對污染事故進行及時、科學的處置,以期將危害減少至最小。
五、應急監測工作程序
接市環保局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下達的應急監測任務后,由應急監測領導小組按本預案啟動應急監測工作程序。下達應急監測指令,通知各應急監測工作小組做好準備工作。
應急監測工作程序
1、任務接收(分析、質控、后勤等全部要同步上崗)
技術管理小組在接收應急監測任務時應填寫《應急監測任務接收單》,并按應急監測程序進行工作。
2、任務下達、人員安排及準備工作
技術管理小組下達《任務通知書》,并加蓋“應急監測”章。夜間或時間不允許時,可口頭或電話通知各專業組,事后補發,各專業組必須簽收。
各專業組根據《任務通知書》或口頭通知,立即做好應急監測各項準備工作,分析、后勤、質控、報告有員同步上崗?,F場采樣監測人員30分鐘小時內做好準備,攜儀器設備、采樣器具、防護設備趕赴事故現場進行調查、監測和采樣。實驗室分析人員作好分析準備、后勤保障人員提供車輛和保障條件、質控人員同步進行質量控制、報告有員作好資料收集。
3、現場采樣及監測
現場采樣監測人員接到應急監測任務通知后,立即攜帶所需儀器設備、采樣器具、試劑、藥劑、防護裝備和所需的監測預案、標準、方法、規范等資料,趕赴事故現場進行調查、監測和采樣。應急監測必須有一位應急監測領導小組成員一同前往現場,污染事態嚴重時應急監測領導小組領導和技術管理小組成員一同前往現場。
4、現場情況報告制度
現場采樣監測人員到達現場進行污染狀況調查后,立即向應急監測領導小組匯報現場情況,以便及時了解污染狀況,決定是否增加監測點位、項目和頻次,是否增加現場采樣監測人員和儀器。對無法監測或不具備監測條件和能力的項目時,應向上一級部門報告,請求技術支援。
現場監測和分析數據需現場報告時,報告審核人員應到達現場審核報告,并應立即電話報告應急監測領導小組,并同時電話報告技術管理小組和局值班室。
5、樣品的保存與運輸
(1)在采樣前根據樣品性質、組成和環境條件,確定和檢驗所造成保存方法和保存劑的可靠性。
(2)水環境監測樣品保存必須按規范水樣條件保存。
(3)在現場工作開始前要安排好樣品的運輸工作以防延誤分析時機。
(4)在運輸前應檢查現場采樣記錄、核實樣品標簽是否完整,所有樣品是否全部裝車。
(5)樣品運輸必須配有專人押運、防止樣品損壞或致污。移交樣品時,應進行核對并辦妥交接手續。
6、實驗室分析
實驗室分析人員接到分析樣品后,應立即按準備好的條件和程序進行樣品分析,并接受質量控制組的考核和檢查,接受應急監測領導小組和技術管理小組的指導,準確、快捷的完成樣品分析,做好原始記錄,提交分析報告。
7、報告編制與提交
技術管理小組在接到應急監測任務后,與現場采樣監測、分析應同步收集資料為編制報告做準備。待監測、分析數據出來后,認真進行數據處理,按職責認真進行報告審核,以最快的速度提交報告。
報告審校人員收到應急監測報告后,應嚴格、全面地審核報告,在確認監測報告數據具有監測數據的“五性”后,批準報告并提交市屬相關部門,同時按規定報上級有關部門。
六、應急監測終止程序
接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應急監測終止的指令后,由應急監測工作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監測終止,并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安排正常的環境監測或跟蹤監測。
七、信息保存、發布
每次應急監測原始記錄,報告應按監測站有關規定建檔。并按工作程序存入數據庫。監測結果統一發布渠道。由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對外宣傳口徑,并派專人發布污染事故消息。
江蘇省環境應急預案導則篇四
本指南規定了甘肅省企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的編制程序、內容及基本要求。
本指南適用于甘肅省范圍內企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環保部或省環保廳有行業指南的可參照執行。
《xxx環境保護法》、《xxx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甘肅省突發環境事件環境應急預案》及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等。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指南。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是指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為確保迅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處置,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而預先制定的計劃或方案。
環境敏感區:是指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保護地,以及對建設項目的某類污染因子或者生態影響因子特別敏感的區域,主要包括:(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二)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草原、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重要濕地、天然林、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天然漁場、資源性缺水地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封閉及半封閉海域、富營養化水域;(三)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文物保護單位,具有特殊歷史、文化、科學、民族意義的保護地。
環境保護目標:企事業單位周邊需要保護的環境敏感區。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
重大危險源:長期或短期生產、加工、運輸、使用或貯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功能單元。
環境危險源:在企事業單位生產過程中,可能導致發生環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產、貯存、經營、使用、運輸的危險物質以及產生、收集、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場所、設備和裝置等。
環境風險:是指突發環境事件對環境(或健康)的危險程度。危險物質:指能導致火災、爆炸或中毒等危險的一種物質或者若干種物質的混合物。
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危險廢物: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t298)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
環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以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環境受到污染,生態系統受到干擾,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社會財富受到損失,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
突發環境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對全國或者某一地區的經濟社會穩定、政治安定和環境安全構成威脅和損害,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環境事件。分類:指根據環境污染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劃分突發環境事件的類別。
分級:指按照突發環境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劃分突發環境事件的級別。
應急準備:指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
應急響應:指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
應急救援:指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損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
恢復:指在突發環境事件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
成立以企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的預案編制工作組,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類別和應急職責,結合企事業單位部門職能分工抽調預案編制人員。預案編制人員應來自企事業單位相關職能部門和專業部門,包括應急指揮、環境風險評估、生產過程控制、安全環保、組織管理、監測、消防、工程搶險、醫療急救、防化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員和企事業單位內部、外部專家。預案編制工作組應進行職責分工,制定預案編制任務和工作計劃。
企事業單位可以委托經省環保廳認定的咨詢機構編制預案。
應對企事業單位基本概況、環境危險源、企事業單位周邊環境狀況、環境保護目標等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說明。
企事業單位基本情況調查企事業單位名稱、詳細地址。
企事業單位經濟性質、隸屬關系、從業人數。企事業單位的地理位置(經緯度)。
企事業單位環境危險源基本情況調查
企事業單位的主、副產品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中間體的名稱及日產量,原材料、燃料名稱及日消耗量、物料最大貯存量和加工量,列出涉及的危險物質名稱及數量等。
江蘇省環境應急預案導則篇五
(一)、演練時間
20xx年7月9日上午9:30
(二)、演練地點
中節能淇縣水務有限公司
(三)、到場嘉賓
1.鶴壁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海軍
2、鶴壁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閆輝
3、各縣區政府(管委)負責生態環境工作的分管領導
4、鶴壁市環境應急專家
5、各分局應急分管領導、應急業務人員
6、鶴壁市各區縣污水處理廠主要領導及技術人員
7、鶴壁市39家重點涉水企業人員(見鶴環37號重點排污單位名單,名錄類別里為水環境的企業)
(四)、演練觀摩流程
觀摩會由閆輝同志主持
1.領導列席
2.參演人員列隊至觀摩臺前
3.市領導宣布演練開始
4.正式演練
5.演練結束
6.參演人員列隊至觀摩臺前
7.市領導慰問參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