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撰寫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上周四下午,我們學校請來了法院的工作人員上周四下午,我們學校請來了法院的工作人員,給我們講了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我們聽了大吃一驚。
一個個案件,讓我們知道了那些和我們年齡差不多大的青青少年是怎樣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我想,造成他們現在的樣子,直接原因是法律知識過低,認為自己做的是不會觸動法律,等到事情弄大了,才反應過來的時,已經太晚了,有很多青少年是一時沖動殺了人,如果當時靜下心來想一想,殺了人會帶來什么后果,也就不會弄的一番不可收拾。
犯了罪,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毀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復的。青春時節,朝氣蓬勃,斗志昂揚,是充滿激情與活力的美好時光。而有些人把著美好時光,全浪費在昏暗而沒有自由的小黑屋里。
所以,我們要學習法律知識,明確法律知識,賦予的權利,學會依法保護我們的生命,不再作出傷害他人,傷害自己的事情。
撰寫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叵朊恳淮螌W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本學期,校長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么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名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笔堑?,對于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認為: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于什么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芭踔活w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碧招兄壬倪@句話,標示了有效教師高尚的師德境界。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古今中外的名師們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過程中站立起來的,都是在無私奉獻、無私的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敝挥袑W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見要成為有效教師對于學習的至關重要要有深刻認識,要把學習作為自身發展、勝任教學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永遠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他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反思不僅僅是頭腦內部的想一想,他是一個不斷實踐、學習、研究的過程,是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的深層次的對話,要想成為一名有效教師,扎實苦干的精神和態度是基礎,而學會不斷地自我反思則是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于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一位特級教師總結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倍嗝椿磉_的胸懷,剖析許多名師的成長經歷,是我們前進的燈塔,沿著名師的足跡,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撰寫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我非常喜歡閱讀書籍,經常捧著一本書看上大半天,也經常吵著鬧著要我爸爸媽媽去買書。這不,他們又給我買了一本《魯西西傳》。
剛打開書,沒翻幾頁,就看見一個大方框,里面有幾個大字:寫給女孩子的童話。請男孩子自覺!自覺!再自覺!我想:媽媽怎么買了本給女孩子看的書啊?但轉念又想:為什么這本書單單給女孩子看呢?我懷著好奇心,一頁一頁地仔細看了起來。
原來書上寫了一個名叫魯西西的女孩子和她哥哥皮皮魯的種.種奇遇。一開始是寫鄭淵潔大作家因為寫了只給男孩子看的童話《皮皮魯傳》,而忘了寫只給女孩子看的童話。女孩子寫信反對,說他偏心,只寫給男孩子的童話而不寫給女孩子看的。鄭淵潔便連夜寫下這本《魯西西傳》。
還有一次,魯西西在開肉罐頭時,意外發現了里面放的不是肉,而是五個火柴棒大小的小人。魯西西開出來的“罐頭小人”幫助魯西西一向成績墊底的哥哥皮皮魯考了全年級第一。老師不信,還非要他復試。我覺得很不公平,雖然魯西西的哥哥是靠“罐頭小人”才考到全年級第一的。但為什么后進生考個好成績,老師就要求他們復試呢?這些后進生可能是因為家長和老師的不信任而一錯再錯,導致現在的局面。
我覺得這本書不是只有女孩子才能看的,我們男孩子也值得去讀的一本好書,因為里面蘊藏著許多道理。
我一直在想:書上的那句話,是不是激將法,促使我們男孩子去看呢?
撰寫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路遙靠長篇大論的三部曲才描繪出一個“平凡的世界”,卻僅以中篇小說的篇幅詮釋了“人生”。書的開篇引用柳青的話說到“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作者正是借主人公的這幾步“緊要處”展現了人生。
高加林本是高家村的民辦教師,卻被村中領導高明樓的兒子靠后門擠下了位。這個不曾下地勞動的文化人,也不得不成為了地地道道的農民。他選擇最苦最累的活,與全村人賭氣,想以一手鮮血來證明自己,憑身體的疼痛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從而獲取些許精神上的歡愉。其實上天對高加林不薄,在他遭遇了生活的不幸時,也讓他嘗到了愛情的甜蜜。他與劉巧珍相愛,巧珍是個勤勞能干·善良樸實的姑娘,恰似降到高加林心頭旱地的甘霖,在高加林苦悶時給予他安慰。正當高加林開始心平氣和地面對生活時,上天又與他開了個玩笑,他的叔父回到地方做局長,連害他失去工作的高明樓也來巴結他家,高加林憑今非昔比的“地位”,又在縣城“謀得”了好差事。
高加林因后門失去了民辦教師的職位,又因后門當上了縣里的新聞記者。再次回到縣城的他,不僅不再痛恨走后門,還開始理所應當地享受起后門的優待,有些飄飄然的他也不禁感嘆道:“后門,可真比前面的威力大??!”滿腹經綸的他,不久便在縣上大放光彩,高加林的一腔熱血也全注入了充滿希望的新生活中,許多姑娘千方百計地接近他,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也三番五次地上門暗示愛慕之情,高加林也漸漸發現他與巧珍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了。而當黃亞萍暗示高加林與她在一起會有更好的前途后,權衡利弊,一心想進更大的世界,想登上更大的舞臺的高加林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黃亞萍。此時的他,一心想向外闖蕩,卻丟失了在內之本。高加林拋棄了劉巧珍,正式于黃亞萍交往,盡管心有愧疚,但他已被事業愛情雙收的喜悅沖昏了頭腦??珊镁安婚L,高加林走后門的事情被揭發,生他養他的山川土地又把他召了回去。
最后的喊叫,高加林叫的是“我的親人”,那么這親人是誰呢?是德順爺爺?是劉巧珍?還是他的父母?我覺得都不是。他呼喚的是他手中那兩把黃土,是他賴以生存的山川大地。土地,就是他的至親,是他的生存之本,也是他的做人之本。
作為讀過書的文化人,高加林不滿足于生活現狀,渴望到外面的大世界去施展才華,這沒錯,他希望上進,抓住機遇,這也沒錯??筛呒恿肿钣羞h大的抱負,有不凡的才華,但也有自負自大的一面,這也正是因為他忘了自己的本,是土地。黃亞萍給高加林寫的小詩中,她希望高加林是自由的大雁,可以飛到更適合他生存的土地,但她的立場畢竟與高加林不同。實際上,高加林不是她所愿的大雁,而是像德順老漢口中所說,是扎根在土地的一棵苗,他可以生長,將自己的莖葉散到四面八方去,但他的根在土地,離開了土地,便不能生存。即使這片土地再貧瘠,他也不能脫離,不可能懸空飛起,即使能做到脫離土地,根浮著,是站不住腳的。如果高加林在面對一切抉擇時,能想到土地是自己的做人之本,以此來判斷選擇,或許他的選擇會更慎重些,他能思考地更透徹些,也不會過于急功近利。
也因高加林并未記得自己的本在土地,一旦有不如意,踏遍輕易地自暴自棄自卑。巧珍被他拋棄,但看到她生活和勞作過的土地,看到她所耕耘的一切,便對生活重拾了希望。德順爺爺做了一輩子光棍,無依無靠,但也從未輕生,依舊靠勞作來為村里貢獻。這兩人與高加林相比,都更堅強,也更踏實,他們也不會像高加林那樣虛華、浮夸,因為他們都記得,土地是自己的生存之本,沒有土地就什么都不會有,但只要有土地在,一切都能通過勤勞耕作得到;他們也明白,土地是自己的做人之本,腳踏黃土,就能播種下生活的希望。而高加林僅僅因為再次丟了工作,要再次當農民,心愛的人離他而去,就覺得活著沒意思,他不僅輕視了生命,還輕視了土地。最后的一聲吶喊,我相信他已明白了土地才是他的根本,我也相信他會重新振作,開始嶄新的生活。
女媧用黃泥捏人,上帝也用塵土造出了亞當,這些古老的神話不謀而合,都認為人類的血肉之軀都是由土地塑成的。我們靠土地生存,人類文明的起源便是農耕文明,最初人類社會的風俗習慣、思想文化都在日常耕作中產生。土地不僅給了人們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還教給了人們勤勞、踏實、淳樸的本質。從某種角度來說,土地便是我們的根本。
人生總是戲劇性的,在生活中,你時而占上風,時而處下風。但無論處于何種境遇,或喜或憂,或風光或潦倒,人,都不能忘本。
撰寫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我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則已經兩年多了,閱讀了創先爭優系列讀本中的《做的共產黨員》這本書,受益匪淺,特寫下心得體會!"的黨員講忠誠,的黨員當先鋒,的黨員敢擔當,的黨員能奉獻,的黨員重求實,的黨員愛學習,的黨員善創新,的黨員有敬畏。"這是印在封面上的顯眼標注的四行文字,忠誠、求實、先鋒、擔當、學習、創新、奉獻、敬畏,這八個詞組,八種品質是對優秀共產黨員的要求,也是對優秀人民教師的要求。
忠誠,心在正中,沒有邪念;言而能成,沒有虛假。"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牧羊北海的蘇武,精忠報國的岳飛,都是大家公認的對忠誠的詮釋。那么在教育崗位上忠誠是怎樣的?我以為,全心全意愛學生,專心攻克教育教學難題,耐得住教師的清貧與寂寞就是忠誠!
當人們翻開黨章,一定會對其中的"先鋒"二字產生敬意。中國共產黨的先鋒作用,即使自身要求,也是歷史鑄就。狼牙山五壯士、黃繼光、董存瑞、王進喜、焦裕祿......先鋒從來不缺。在這和平而又日新月異的時代,先鋒就是危機時刻的挺身而出的殷雪梅老師,先鋒就是三十八年始終如一,受傷后靠半側健全肢體堅守教學崗位,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的山村教師卜延榮,還有千千萬萬在教師崗位上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師們!
一座不垮的大廈,必定有堅固的支柱;一個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剛直的脊梁。風生水起知猛虎蛟龍,滄海橫流顯英雄本色。這就是擔當。作為一名教師,擔當就意味著責任,意味著勇氣,意味著智慧,更意味著毅力。教育學生的責任,敢于直面教育教學困難的膽量,有效利用教育藝術和教學方法的明智,對學生那顆始終如一的愛心和毫不懈怠的堅持。教師的擔當是對全民族的擔當,教師的擔當擔起的是中華民族的明天。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和發展,就在于每個個體對社會的貢獻,因此奉獻一直被視為社會的美德,人生基本價值的體現,促進了社會的健康發展。每個共產黨員在入黨時都宣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作為教師,作為黨員,就是以樂于奉獻為榮。奉獻精神既是一種人格修養,更是一種崇高職責。它是從事教育事業的前提,更是廣大教師隊伍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樹立樂于奉獻的意識,爭做樂于奉獻的典范。教師的勞動功在他人,功在社會。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實心實意地去投入,實打實干地去做。一口吃成胖子太不現實,拔苗助長會事與愿違,恨鐵不成鋼也無濟與事。教師的勞動注定不會轟轟烈烈、也不會一蹴而就,總是在一點一滴中進行,這是一種平凡的勞動,是一種踏踏實實的勞動,是一種日積月累的勞動。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我們用汗水澆灌,用愛心去修剪,用知識去引領,用情操去熏陶。"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每個學生的成功,都包含著教師的心血,但又不單單是某個教師的勞動成果,而是教師集體奉獻的結晶。作為教育工作者,既要奉獻知識,奉獻力量,又要奉獻業績,奉獻基礎,要淡泊名利,甘做小小的鋪路石,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自己所有的光和熱。
求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男,一時一事容易一輩子堅守難。海涅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在現在社會,求真作為一種個人修養的同事,還必須是一種社會責任。對一名黨員教師來說更是如此。在備教材、備學生、備自己的"三備"中,務實求真是根本的保障。所做的每一項工作要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不要裝樣子,擺花架子,不要只做表面文章。黨員教師要實實在在做事,平平淡淡做人,始終保持先進性,真正無愧于黨員的光榮稱號,無愧于教師的神圣職業。
在改革開放中推進現代化,在積累的國際競爭中實現科學發展是但面臨的新課題,而這又沒有現成的答案和經驗,只有靠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更好更快的向前推進。而作為黨員教師,做學習型的教師成為我們不二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喜歡讀書、擅長思考、富有愛心、誨人不倦的人成長為優秀教師或教育大師的可能性比不愛讀書的人要大得多,因為他具有與生俱來的內生式的教師素質——這樣的人具有一種強烈的、穩定的熱愛讀書的激情和習慣,擅長傳播或交流人類創造的智慧,具有巨大的熱情和興趣,即具有讀書人格。他會不自覺地熱愛著教育職業,熱愛著教學工作,熱愛學生,并會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
回眸中國歷史,就會發現,中華民族的發展,就是一步創新發展的歷史,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舉世聞名的發明創造,就顯示了我們民族不竭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師,無疑要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并播種在學生的心田。所以做創新型的教師成為我們的目標。具備強烈的求知欲,尊重和鼓勵學生提問、質疑,既是創新型教師強烈求知欲的表現,也是創新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特征。勇于自我否定,創新型教師不固執已見、不故步自封。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勇于開拓進取的創新才能和靈活機智的應變才能。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善于冒險、鼓勵創新的行為特征。
俗話說:頭頂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心有所畏,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在思想上始終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動上始終恪守一份勵志,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淡泊之心對待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以公正之心對待權,以精進之心對待事,這樣,才能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落實到黨員教師的身上的表現就是:敬畏真理,敬畏生命,敬畏學生,敬畏家長。教師應該從教師的使命、教師的規范和教師的角色期待中去體會教師這一職業,敬畏這一職業。只有有了這種敬畏,教師才能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撰寫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爽朗的大笑,暢然,舒順,抑于狹小的自我內心世界太久,每日被繁雜的生活課業瑣事充斥填滿,且少了須臾停下來放松地大笑。常常有種感覺,人越往高處走,越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無知無助無力,心中越來越多的隙間被困惑滲滿,越來越不易感受到快樂。縝密的思緒仿佛一點點地使我們不易發笑,不易大笑,不易產生爽朗的笑聲。何其可悲。然而,城市,紛雜,擾攪,壓力,這些真的是我們不再大笑的理由么?實則不然,源者是我們的心,內心里的聲音。靜,使我們安逸;笑,看似動,擾動了平靜,可爽朗過后是真實可觸的舒暢,亦為獲得更大的深層次的內心平靜。躁動浮世間,愿一抹笑意,常掛于嘴角,愿銀鈴般的笑聲縈繞耳畔,人生,因之,美哉。
還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語,萬事萬物皆有兩面性,長壽,這常人看來求之不得的命運,對于真正長壽者來說,或許五五開,但,長與他人的那些時光加之利用樂觀積極過活便最大程度享受其益利的一面。我想,人雖無力選擇在世長短,但無論長壽短命,凡存活于世間,極力認真努力過活便好,看世間冷暖,心,隨之起伏,或許時時有嘆息煎熬,但體味過,以心態化之亦非不可。于自己小小的內心,小小的過往,小小的人生旅程中,客觀出現發生的事無力扭轉,但主觀待之的方式可控于己,臨之于物,感之于心?;钪?,以心之力化物之逆。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要走,將視角拉遠,再拉遠,或許每個人,每代人的路漸漸渺小甚至虛無,但那并不代表人生無意義與價值。存在即合理。每個個體的存在都是歷史長河中必不可缺的一環?;蛟S日常中,我們不會常常,作為一個小小不言的個體,想到自己的歷史價值,但立足眼下,步入大學,選擇今后所走的路,踏出第一步,我想,我們每個人自己道路職業工作價值的認同自信將助于我們實干,完成實現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的意義。
撰寫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今年春,忘了是幾月幾日,先生拿出三個紫砂杯,讓我從中選一個,說是在文化城那邊買的。我一眼看上其中一個上有“修心養性”字樣的杯,蓋上還有一個小“太極”。由喜讀《道德經》到偏愛與“道”有關的書和物,這就是“愛屋及烏”吧。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如要解釋這段話,就是說:
知道要用雄(剛強)的手段保護自己,可卻不與人爭雄,反而甘心守雌(柔順),這樣,就會如天下溪流歸注,得到天下人的歸服,最高的不變的德不離散,他更能回返原有的童心(赤子心),達到純真的境界。所以有“小兒是神的肯定”之說。
知道要顯露表現自己,使人知道自己光明的一面,卻不與人爭表現,而甘愿隱伏,甘居黑暗。這樣的人能成為天下人的榜樣和典范,其最高的不變的德不會出差錯和過失,而能返樸歸真,回歸于純天然而與道合一(無極乃太極之母)。
知道光榮和富貴的一面,卻不與人爭光榮與富貴,而甘居恥辱和平常。這樣的人心胸開闊,得天下人的歸服,其最高的不變的德是充足的,更能復歸于萬物的本來,樸是至真至純的。
樸被破壞,樸散成為具體的器物。圣人在樸被破壞的基礎上,以渾樸的原則建立管理和領導,所以,善治和完美的管理是順天道,使萬物各遂其性而行,也就是依從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主張順乎自然,一切不要勉強。人工有損自然,因為天地也是受大自然的驅迫,而不自主的在那里不停的工作。大自然是什么?便是萬能的天道。所以人當服從天道,不能自作主張。莊子說:“吾在天地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也就是看到人與自然的關系。
老子主張清靜無為為人道之極軌,守不爭之德,守住清靜、柔弱、抱一、寡欲之心,遵循自然、玄妙的法則修行。我們凡人如照此修心養性,對身心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撰寫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這種教育方式就是老師與學生保持一種平等的姿態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質疑老師,并且可以和老師爭辯,這種課堂的好處是,老師可以及時得到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反饋,并且有利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
對家長來說,平等對話式的教育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盡量與孩子保持一種平等的姿態,就像美國常青藤高校那樣。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家長權威式的,特別是對于孩子,家長說一不二,孩子必須無條件遵守,三綱五常的三綱就有一綱叫“父為子綱”。進入新時代后,雖然很多家庭因為獨生子的原因對于孩子寵溺有加,但是仍然還是保持權威式的教育方式。
權威式的教育方式有好處嗎?當然有,權威式教育方式下培養的人守紀律,聽話,這種人在上個世紀計劃經濟下當然是好的,需要人人都成為社會的螺絲釘。
平等對話式教育對于保持孩子的創新思維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孩子的思想是無限的,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但是這種奇思妙想最大的敵人就是權威式的聲音告訴他“你不能這么做”,時間一久,這種思想自然會被扼殺。
書中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他女兒在上幼兒園時,一次別人問“世界是怎么來的?”一個小朋友就回答說“是上帝造的”,但是作者的女兒緊接著就問“上帝是怎么來的呢?”,這個問題相信幾乎沒人可以回答,包括神學家和哲學家。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問這種問題你該怎么回答呢?
作者就說遇到這種問題,他們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并告訴孩子要等他長大了,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就是平等式對話的真實寫照,這樣孩子才能不會因為被權威家長式的否定而扼殺了孩子去探索世界的積極性,并且繼續保持這種對世界的“胡思亂想”。
那么保持平等性就意味著任由孩子胡來嗎?當然不是,下次我們接著談談孩子的嬌慣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