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3年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方案(五篇)篇一
2消防演練項目比賽規則、評比方法(另列)。
演練第一項:消防大隊表演節目(消防車水龍帶滅火);
演練第二項:儲壓式干粉滅火器滅火
比賽規則及分組情況:每組四人通過30米跑后撲滅明火,每人同時分別滅一爐火,計時從開始至最后一人規范完成滅火為止,成績以動作規范程度、耗用時間來定,若某人無法完成滅火,則另外隊員幫助其滅火,直至全部按要求滅完。名次相同(比賽耗時)則通過重賽決定勝負。參加人員分設20個組:每組4人,人員分配情況請參見表格(下同)。
消防演練項目及人員分配情況表單位:人人數項目部門干粉滅火器滅火消防栓滅火備注每個小組應安排兩名女性員工;合計演練第三項:消防栓滅火比賽借用消防隊消防車水龍帶,鋪設水龍帶,開啟消防水滅明火。比賽設10個組,四人一組,兩人負責鋪設水龍帶,兩人持噴槍滅火(規則具體由消防隊指導)噴水滅火,動作規范,用時最少者為優勝。
2023年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方案(五篇)篇二
1.1為及時、有效、迅速地處理由于機械傷害造成的人身傷亡事件,避免和減輕因機械傷害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根據《xx公司安全生產危及事件管理工作規定》的通知精神要求,特制定《遼寧大唐國際錦州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機械傷害人身傷亡事故應急預案》。
1.2本預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以“保人身、保電網、保設備”為原則,以《中國xx公司安全工作規定》、《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有關內容為指導,根據電力生產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而制定。
在機組檢修、設備改造,日常生產維護,對外承接檢修工程及機械加工工作中,因執行制度不嚴、安全技術措施不認真落實、少數員工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不強、習慣性違章時有發生等原因均有可能造成機械傷害。
3.1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3.1.1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xx
副總指揮:xx
機構成員:周彥東,劉清志
3.1.2指揮部職責:
事故發生后,總指揮或總指揮委托副總指揮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批準現場救援方案,組織現場搶救。負責組織有關部室定期進行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在發生機械傷害人身傷亡事件后,接到事故報告后根據本預案規定程序,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必要時向地方政府匯報。
負責向集團公司和分公司匯報事故情況和事故處理進展情況。
組織和提供在搶險過程中善后處理工作的物資和車輛供應
3.1.3各成員職責
組織對本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根據事故報告宣布啟動本預案。
當危及狀態消除,宣告應急行動結束。
負責發生事故后(原因、處理經過,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3.1.4應急通訊:
領導小組組長xx辦公室電話xx手機66001
副組長xx辦公室電話xx手機66008
xx辦公室電話xx手機66006
xx辦公室電話xx手機66007
xx辦公室電話2986005手機66005
日常管理辦公室安監部辦公室電話安監部部長:xx手機66061
公司火警(消防隊)電話社會火警電話119
公司醫務室電話市醫院急診電話120
公司總機電話公司值班電話(值長)
3.2危急事件的預防
3.2.1各級人員在作業工作中均應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31條”“35條”“36條”“37條”的規定。
3.2.2機械加工工作中操作人員必須熟悉加工設備的性能和正確的操作方法,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3.2.3使用工具前應進行檢查,不完整的工具不準使用。
3.2.4大錘和手錘的錘頭必須完整,且表面光滑,不得有歪斜、缺口、裂紋等情形。大錘及手錘的手柄必須裝設牢固。
3.2.5不準戴手套或單手掄大錘,掄大錘時周圍不準有人靠近。
3.2.6用鑿子鑿堅硬物體時(如各種金屬、水泥等),必須配戴防護眼鏡,必要時裝設臨時安全圍欄,以防碎片打傷人。
3.2.7銼刀、手鋸、木鉆、螺絲刀等工具手柄應安裝牢固,沒有手柄的不準使用。
3.2.8砂輪必須進行定期檢查。砂輪應無裂紋及其它不良情況。砂輪機必須裝有鋼板制成的防護罩。禁止使用無防護罩的砂輪機。
3.2.9使用砂輪機研磨時,應戴防護眼鏡。用砂輪機磨工具時應使火星向下,不準用砂輪側面研磨工具。
3.2.10使用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鋸片的側面,鋸片應緩慢靠近被加工物體,不準用力過猛。
3.2.11使用鋸床時,必須把鉆孔的物件安裝牢固,不準戴手套操作。
3.2.12使用鋸床時,工件必須夾牢,長的工件兩頭應墊牢,以防止工件鋸斷時傷人。
3.2.13各種加工機械附近要設有明確的操作注意事項。
3.2.14在清理金屬碎屑時,必須等轉動設備停轉才可清理。不準用手直接清理,要用專用工具。
3.2.15在設備檢修和正常維護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工作:
為了保證有安全的工作條件和設備的安全運行、防止事故發生,必須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因為在工作票的欄目里,對于每項的要求都比較嚴謹,從工作負責人的確定到工作地點及內容,工作開工時間到結束時間的計劃安排,必須采取的安全措施一應俱全,為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奠定可靠的基礎。如不執行工作票制度,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安全措施,所檢修的設備與運行設備無法隔斷,人員與設備的安全無法保障,事故隨時都有發生的可能。
作業前應認真進行作業風險預控分析,工作負責人根據作業內容、作業方法、作業環境、人員狀況等去分析可能發生危及人身或設備安全的危險因素,認真填寫作業風險分析表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預防事故的發生。
在進行斗輪機和推煤機的檢修過程中,應做好防止機器突然啟動的安全措施,切斷相關設備和電源,并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警告牌。防止起重作業更換液壓馬達時,斗輪懸架必須用鋼絲繩和支架牢牢地固定在有可靠拉力的錨連接的鋼件上,嚴格檢查工器具、必須保證完好,起吊時檢修人員必須聽從起重工指揮。嚴禁站在吊車起吊臂和重物下方,物放平穩,防止落物傷人。懸臂前端安裝可靠支撐,斗輪機體必須放在平穩的支撐上,防止傾斜傷人,由于斗輪機龐大,將斗輪機懸臂平放在煤堆上,工作人員應穿合適的工作服、工作鞋,系好安全帶,在傳遞鋼絲繩時,應設專人指揮,并做好高處作業防墜落措施,工作區下面禁止站人、懸臂在下限位時、滾筒上至少有5圈鋼絲繩,上限位時滾筒上至少有3圈鋼絲繩,空跑道位置,鋼絲繩固定點牢固可靠,否則將會傷害工作人員和損壞設備。在推土機消缺過程中,上下要小心,抓牢把手時方可上下以防滑跌傷人。對煤堆上形成的陡坡、懸崖在未消除前,推煤機不得靠近。
在檢查和清理輸煤設備時,應防止人身觸及皮帶或其他轉動部位。禁止在皮帶上行走和傳遞工具。拆卸逆止器時,應注意皮帶上是否有余煤,防止發生倒轉,必要時應卡住皮帶。在斜坡皮帶更換托輥時,應注意防止托輥掉落,順勢滾下傷人。搬運十字滑塊、逆止器等重物時,應防止突然掉落砸腳或擠手等定期對翻車機遷車臺、空車調車機牽引鋼絲繩進行檢查,加涂潤滑脂。
用工器具時,如:手拉葫蘆、電動葫蘆、千斤頂、鋼絲繩、梯子、手提式電動工具、安全帶等應進行測試,符合質量標準方可使用,不符合標準的一律作廢。電動葫蘆只限于熟悉使用方法,并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的人員使用。
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接到機械傷害通知后,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組織處理事故,并宣布啟動事故應急預案,要求通訊保持隨時暢通。
3.4危急事件的應對
3.4.1必要物資準備
工作服及手套。
安全帶、安全帽、工具包。
安全隔板、臨時遮欄。
警示牌。
機組大、小修及復雜的檢修、機械加工項目,公司醫務室派醫生和護士到現場值班。
3.4.2危急事件的應對
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現場作業人員應及時匯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事件應急日常管理辦公室,同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迅速判明受傷者的部位,聯系公司醫務室和撥打120急救電話,必要時可對受傷者進行臨時簡單急救。
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接到通知后,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組織處理事故,并宣布啟動事故應急預案,要求通訊保持隨時暢通。
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判明情況后及時匯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接到通知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協調處理事故,并根據情況向集團公司、分公司、市安委會匯報。
危急狀態消除,由日常管理辦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宣布應急行動結束。
3.5生產、生活維持或恢復方案
3.5.1現場作業人員應配合醫療人員做好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工作,安監部門人員應做好現場的保護、拍照、事故調查等善后工作。
2023年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方案(五篇)篇三
針對施工現場可能發生(出現)的起重傷害安全事故(隱患),快速、有序地組織事故(隱患)搶救(險)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公司財產損失,依據《安全生產法》、《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特種設備監察條例》和公司《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的要求,結合我公司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特制定《起重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一、本預案范例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所屬項目部施工現場,應對可能發生的起重傷害事故(隱患)的應急措施范例。
二、起重傷害事故的潛在原因分析及后果
(一)發生起重傷害事故的潛在原因分析
(1)起重機械操作人員無證上崗.
(2)塔吊作業范圍內施工,且無防護設施.
(3)塔吊無專業指揮人員。
(4)塔吊作業時,吊物捆扎不牢,機磚等零碎材料吊裝無定型工具.
(5)起重機械限位失靈,鋼絲繩達到報廢標準.
(6)起重機械無應急斷電開關。
(7)起重機械傳動機構未進行防護或防護不嚴。
(8)無交接點檢記錄,控制箱無鎖。
(9)吊車支腿基礎不牢、不平。
(10)違反“十個不準吊”。
(11)誤操作。
(12)卷揚機滾筒及鋼絲繩、絞、碾;
(13)升降機升高過程中高空墜落、碰傷、砸傷,升降機傾倒;
(14)升降機提升過程中鋼絲繩拆斷;
(15)升降機升至工作面后,接料過程中吊籠下墜;
(16)升降機運行工程中沖頂和蹲底;
(17)建筑物各樓層的卸料口處,不設置防護門,或設置之后不使用;
(18)物料提升機的地面進料口上方不設置防護棚;
(19)樓層的卸料口處搭設的卸料平臺不規范;
以上條件都是誘發起重傷害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發生起重傷害事故的后果
(1)人員致殘致死率高。
(2)起重機械傷害可造成劃傷、骨折、截肢等傷害事故,甚至死亡。
(三)防范措施:
(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設備檢查、整改和獎罰力度,嚴防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
(2)加強安全教育力度,提高操作人員防范意識,嚴禁帶病作業,疲勞作業。
(3)為防止事故發生,塔吊、外梯等起重設備必須由具備資質的專業隊伍安裝,司機必須持證上崗。
(4)機手操作時,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不準違章作作業,嚴格執行"十不吊",操作前必須有安全技術交底記錄,并履行簽字于續。
(5)防護設施到位。
三、應急準備措施
1、集團公司應急指揮機構成員:
總 指 揮: 總 裁
副總指揮: 總經理(分公司經理)
成 員: 辦公室主任
安全生產部部長
財務部部長
技術部部長
建筑器材租賃站公司經理
公司應急指揮機構成員出差在外或有其他特殊情況時,按職務高低或事先安排排序遞補。應急指揮機構設在辦公室。
2、實施救助的醫院及相關外部機構的聯絡
(1)救助醫院(選擇項目部就近醫院)電話:
(2)急救中心:120 公安救助:110 消防電話:119
3、電話報救須知
(1)說明傷情(案情)和已經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哪些急救的準備。
(2)講清楚傷者(案情)發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幾號,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3)說明求救者單位姓名(或事故地)的電話或手機號碼以便救護車(支援車輛)找不到所報地方時,隨時通過電話通訊聯系。
(4)通完電話后,應派人到現場外等侯接應救護(援)車輛,同時把救護(援)車輛進入工地的路上障礙及時清理,以利于及時進行救護(援)。
(三)急救設施
1、急救箱的配備
急救箱的配備應以簡單的適用為原則,保證現場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增減,定期檢查補充,確保隨時可供應救使用。
(1)器械敷料類
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針筒)、血壓表、聽診器、體溫表、止血帶、止血鉗、剪刀、氧氣袋、無菌橡皮手套、無菌敷料棉球、棉簽、繃帶、膠布及鑷子等。
(2)藥物類
消炎藥(常用)、止痛藥(常用)、止血藥(常用)、生理鹽水、酒精、碘酒、高錳酸鉀等。
(3)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項
有專人保管,但不要上鎖,定期更換超期藥品和敷料,每次急救后要及時補充。
2、應急工具準備
(1)擴音器、充電燈、電筒、安全帶、高梯、擔架、粗麻繩等。
(2)起重設備常用扳手工具、葫蘆、鋼絲繩、動滑輪、千斤頂等.
(3)設置隔離區用的警戒帶,各類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標志牌。
(4)應急避難場所
施工現場要安排一間房間用于受傷人員臨時安置場所,房間內要有床和相關急救物品。
3、運行體系準備
(1)應急救援小組職責
1.1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本現場安全大檢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隱患整改制度,貫徹執行各項安全防范措施。
1.2進行學習教育和培訓,使小組成員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常識,同時具備安全生產管理相應的素質水平,小組成員每年不少于2次,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安全生產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識。
(2)應急救援小組救援程序:
四、應急響應機制的啟動
(一)應急小組長接到事故或重大險情時,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預案,并在5分鐘完成以下工作。
(1)確定事故或險情的性質,大小及危害成度。
(2)將事故和重大險情報告公司。
(3)救援小組全面開展救援工作,調集救援物質、人員、車輛等,實施搶救工作。
(4)設置隔離帶,組織疏散人員到安全地帶。
(5)必要時通知社會救助機構,請求給予增援。
(二)應急預案措施
(1)搶救方案根據現場實際發生事故或險情的情況,最大可能迅速調集有針對性的人員、車輛迅速開展搶救活動,必要時請求公安部門配合疏散人群,維持現場秩序,對于一般的單一性的危險源,只要設置隔離帶和警示標志或留人看守,待隱患排除即可。
(2)傷員搶救立即與急救中心或醫院聯系,請求出動急救車輛,同時在醫院車輛、人員未到場前,施工現場積極開展傷員的救治工作。對于輕微受傷的人員自我感覺良好,四肢活動正常的,可以現場觀察后視情況而定。
(3)事故現場保護,取證工作要同時進行,以防止證據遺失和利于事故處理。
(4)自我保護
在救援行動中,對重大危險源要專人看護,設置隔離帶。救護車輛,救援人員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配齊安全設施和防護工具,信息暢通,行動積極配合,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搶救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三)起重傷害人員一般搶救方法
(1)急救方法一般根據受傷情況而定,如果傷者只是輕微的體外創傷切不需要縫合的,可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洗,用酒精進行消炎,敷上消炎藥,進行包扎即可。如果傷者地體外傷但傷口大,需要縫合,這種情況下,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可進行傷口的清洗,吃止血藥或打止血針止血,如果血管破裂,可用止血鉗、繃帶扎緊來臨時進行止血處理,防止傷者因失血造成休克甚至死亡。
(2)如果傷者是四肢某一處或幾處骨折,現場可用夾板對骨折處先行固定,防止傷者在移動中加重傷情,等待救護車來進行處理。
(3)如果傷者出現肢體無知覺現象,這就考慮頸脊椎骨折的可能,對于這種病人,不能來回移動,要平躺在木板上,并進行有效的固定,適當吃一些止血藥,防止有內出血的現象,等待救護車到醫院搶救。
(4)如果傷者處于昏迷狀態,經測量血壓有下降狀態,這種情況下,就在考慮為內出血,對于這種傷者,一是要打止血針,二是在每5分鐘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三是不能移動,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6)如果傷者被傷害截肢,除上述搶救方法外,還要對截掉的肢體部分與傷者同時送往醫院。
五、其他事項
(一)本預案范例是公司針對施工現場,有可能發生的起重傷害事故或重大安全隱患,組織緊急救援工作準備和實施的指導性文本,在實施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隨機進行調整。
(二)各項目部應按照本預案范例的要求,結合項目部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本項目起重傷害事故應急預案,報公司審批備案。
(三)發生起重傷害安全事故或重大險情時,項目部應立即快報,并組織救援小組人員最短時間內進入各自崗位,迅速開展工作。對任何失職、瀆職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本預案范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各項目部必須在本預案實施之日起30日內,完成本項目部起重傷害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
2023年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方案(五篇)篇四
為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進一步加強項目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控制和減少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并在一旦發生事故時能夠當機立斷,采取有效措施和及時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及廣東盛深圳市的有關規定,結合項目部實際情況,制定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深圳市波頓科技園一期、二期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茶光路,本工地研發樓(二期工程)共有地下室二層,a棟塔樓地上結構25層,高度為113.3米,b棟塔樓地上21層,高度為96.8米,其中裙樓3層,總建筑面積94705m2,其中地下室19820m2,,地上:74885m2。一期廠房工程包括煙用香精(一)車間3127m2、煙用香精(二)車間1312m2、咸味香精車間1691m2、動力車間725、普通倉庫677m2、危險品倉庫677m2、消防水池及泵房661m2。一期廠房工程總建筑面積8877m2。針對本工程的特點,項目部主要把預防機械傷害工作的重點放在檢查各種機械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齊全有效;特種設備人員的持證上崗;操作人員是否按交底和操作規程操作等。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隊
隊長:
隊員:
1、目的
建筑工地是一個多工種、立體交叉作業、施工機械眾多的施工場地,在施工過程中,機械傷害是建筑行業常見事故中四大傷害的其中一種,特別在施工周期長,勞動力、施工機械、物料投入較多,交叉作業時常有出現。為避免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最大限度的減少機械傷害事故的損失和事故造成的負面影響,保障財產和人員的安全,針對施工現場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本項目部在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做出應急準備與響應。
3、職責
3.1機械傷害事故發生時,由項目部經理負責指揮處理事故。
3.2項目應急救援隊、施工員、安全員等相關人員應在發生事故發生地,協同處理事故。
4.1教育培訓措施。對各類機械操作手加強機械常識、安全操作堆積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和安全自我防護意識。教育培訓可采用培訓班、宣傳欄、知識競賽、安全會議、班前會等形式。
4.2對各類機械操作手,特別是特種作業操作手,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組織培訓,達到全部持證上崗的要求。
4.3加強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各級各使用單位、部門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完善各類安全部件,對國家強制要求檢測的設備經權威部門檢測,對外嚴格檢查檢測合格證,從本質上消除機械安全隱患。
4.4做好機械設備專項檢查,設備管理部門定期對所有機械進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設備安全部件、檢測情況,設備完好狀況,清除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對查出設備安全隱患督促有關部門維修、整改、力求各類機械設備處于安全運行狀態。
4.5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各安全職能部門和現場安全員加強施工現場機械設備使用的監督檢查,安全職能部門定期檢查,現場專職安全員應有專人日常巡查,發現設備事故隱患,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定人定責確定整改時間,消除一切設備安全隱患。
4.6施工現場配備必要的消毒藥品和急救用品,確保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應急所需。
5、應急預案內容
5.1輕傷事故
5.1.1立即關閉運轉機械,保護現場,向應急小組匯報。
5.1.2對傷者同時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臨時措施。
5.1.3盡快將傷者送醫院進行防感染和防破傷風處理,或根據醫囑作進一步檢查。
5.2發生重傷事故
5.2.1立即關閉運轉機械,保護現場,及時向現場應急指揮小組及有關部門匯報,應急指揮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
5.2.2立即對傷者進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臨時措施,防止傷情惡化。如有斷肢等情況,及時用干凈毛巾、手絹、布片包好,放在無裂紋的塑料袋或膠皮袋內,袋口扎緊,在口袋周圍放置冰塊、雪糕等降溫物品,不得在斷肢處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
5.2.3迅速撥打120求救和送附近醫院急救,斷肢隨傷員一起運送。
a)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
b)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做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
c)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紗。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
6、電話報救須知
6.1在就地搶救的同時,應立即打120電話,向醫療單位求救,并準備好車輛隨時運送傷員到就近的西麗醫院救治。
6.2撥打電話時要盡量說清楚以下幾件事:
a:說明傷情和已經采取了哪些措施,好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急救準備;
b:講清楚傷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幾號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樣特征;
c:說明報救者單位、姓名和電話;
d:通完電話后,應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護車,同時把救護車進工地的路上障礙及時給予清除,以得救護車到達后,能及時進行搶救。
7.1值班電話:
7.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
8、事故后處理工作
8.1配合有關部門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8.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8.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8.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8.5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2023年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方案(五篇)篇五
適用于公司所屬項目部施工現場,應對可能發生的起重傷害事故(隱患)的應急措施范例。
(一)發生起重傷害事故的潛在原因分析
(1)起重機械操作人員無證上崗.
(2)塔吊作業范圍內施工,且無防護設施.
(3)塔吊無專業指揮人員。
(4)塔吊作業時,吊物捆扎不牢,機磚等零碎材料吊裝無定型工具.
(5)起重機械限位失靈,鋼絲繩達到報廢標準.
(6)起重機械無應急斷電開關。
(7)起重機械傳動機構未進行防護或防護不嚴。
(8)無交接點檢記錄,控制箱無鎖。
(9)吊車支腿基礎不牢、不平。
(10)違反“十個不準吊”。
(11)誤操作。
(12)卷揚機滾筒及鋼絲繩、絞、碾;
(13)升降機升高過程中高空墜落、碰傷、砸傷,升降機傾倒;
(14)升降機提升過程中鋼絲繩拆斷;
(15)升降機升至工作面后,接料過程中吊籠下墜;
(16)升降機運行工程中沖頂和蹲底;
(17)建筑物各樓層的卸料口處,不設置防護門,或設置之后不使用;
(18)物料提升機的地面進料口上方不設置防護棚;
(19)樓層的卸料口處搭設的卸料平臺不規范;
以上條件都是誘發起重傷害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發生起重傷害事故的后果
(1)人員致殘致死率高。
(2)起重機械傷害可造成劃傷、骨折、截肢等傷害事故,甚至死亡。
(三)防范措施:
(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設備檢查、整改和獎罰力度,嚴防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
(2)加強安全教育力度,提高操作人員防范意識,嚴禁帶病作業,疲勞作業。
(3)為防止事故發生,塔吊、外梯等起重設備必須由具備資質的'專業隊伍安裝,司機必須持證上崗。
(4)機手操作時,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不準違章作作業,嚴格執行"十不吊",操作前必須有安全技術交底記錄,并履行簽字于續。
(5)防護設施到位。
1、集團公司應急指揮機構成員:
總指揮:總裁
副總指揮:總經理(分公司經理)
成員:辦公室主任
安全生產部部長
財務部部長
技術部部長
建筑器材租賃站公司經理
公司應急指揮機構成員出差在外或有其他特殊情況時,按職務高低或事先安排排序遞補。應急指揮機構設在辦公室。
2、實施救助的醫院及相關外部機構的聯絡
(1)救助醫院(選擇項目部就近醫院)電話:
(2)急救中心:120公安救助:110消防電話:119
3、電話報救須知
(1)說明傷情(案情)和已經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哪些急救的準備。
(2)講清楚傷者(案情)發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幾號,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3)說明求救者單位姓名(或事故地)的電話或手機號碼以便救護車(支援車輛)找不到所報地方時,隨時通過電話通訊聯系。
(4)通完電話后,應派人到現場外等侯接應救護(援)車輛,同時把救護(援)車輛進入工地的路上障礙及時清理,以利于及時進行救護(援)。
(三)急救設施
1、急救箱的配備
急救箱的配備應以簡單的適用為原則,保證現場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增減,定期檢查補充,確保隨時可供應救使用。
(1)器械敷料類
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針筒)、血壓表、聽診器、體溫表、止血帶、止血鉗、剪刀、氧氣袋、無菌橡皮手套、無菌敷料棉球、棉簽、繃帶、膠布及鑷子等。
(2)藥物類
消炎藥(常用)、止痛藥(常用)、止血藥(常用)、生理鹽水、酒精、碘酒、高錳酸鉀等。
(3)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項
有專人保管,但不要上鎖,定期更換超期藥品和敷料,每次急救后要及時補充。
2、應急工具準備
(1)擴音器、充電燈、電筒、安全帶、高梯、擔架、粗麻繩等。
(2)起重設備常用扳手工具、葫蘆、鋼絲繩、動滑輪、千斤頂等.
(3)設置隔離區用的警戒帶,各類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標志牌。
(4)應急避難場所
施工現場要安排一間房間用于受傷人員臨時安置場所,房間內要有床和相關急救物品。
3、運行體系準備
(1)應急救援小組職責
1.1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本現場安全大檢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隱患整改制度,貫徹執行各項安全防范措施。
1.2進行學習教育和培訓,使小組成員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常識,同時具備安全生產管理相應的素質水平,小組成員每年不少于2次,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安全生產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識。
(2)應急救援小組救援程序:
(一)應急小組長接到事故或重大險情時,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預案,并在5分鐘完成以下工作。
(1)確定事故或險情的性質,大小及危害成度。
(2)將事故和重大險情報告公司。
(3)救援小組全面開展救援工作,調集救援物質、人員、車輛等,實施搶救工作。
(4)設置隔離帶,組織疏散人員到安全地帶。
(5)必要時通知社會救助機構,請求給予增援。
(二)應急預案措施
(1)搶救方案根據現場實際發生事故或險情的情況,最大可能迅速調集有針對性的人員、車輛迅速開展搶救活動,必要時請求公安部門配合疏散人群,維持現場秩序,對于一般的單一性的危險源,只要設置隔離帶和警示標志或留人看守,待隱患排除即可。
(2)傷員搶救立即與急救中心或醫院聯系,請求出動急救車輛,同時在醫院車輛、人員未到場前,施工現場積極開展傷員的救治工作。對于輕微受傷的人員自我感覺良好,四肢活動正常的,可以現場觀察后視情況而定。
(3)事故現場保護,取證工作要同時進行,以防止證據遺失和利于事故處理。
(4)自我保護
在救援行動中,對重大危險源要專人看護,設置隔離帶。救護車輛,救援人員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配齊安全設施和防護工具,信息暢通,行動積極配合,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搶救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三)起重傷害人員一般搶救方法
(1)急救方法一般根據受傷情況而定,如果傷者只是輕微的體外創傷切不需要縫合的,可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洗,用酒精進行消炎,敷上消炎藥,進行包扎即可。如果傷者地體外傷但傷口大,需要縫合,這種情況下,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可進行傷口的清洗,吃止血藥或打止血針止血,如果血管破裂,可用止血鉗、繃帶扎緊來臨時進行止血處理,防止傷者因失血造成休克甚至死亡。
(2)如果傷者是四肢某一處或幾處骨折,現場可用夾板對骨折處先行固定,防止傷者在移動中加重傷情,等待救護車來進行處理。
(3)如果傷者出現肢體無知覺現象,這就考慮頸脊椎骨折的可能,對于這種病人,不能來回移動,要平躺在木板上,并進行有效的固定,適當吃一些止血藥,防止有內出血的現象,等待救護車到醫院搶救。
(4)如果傷者處于昏迷狀態,經測量血壓有下降狀態,這種情況下,就在考慮為內出血,對于這種傷者,一是要打止血針,二是在每5分鐘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三是不能移動,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6)如果傷者被傷害截肢,除上述搶救方法外,還要對截掉的肢體部分與傷者同時送往醫院。
(一)本預案范例是公司針對施工現場,有可能發生的起重傷害事故或重大安全隱患,組織緊急救援工作準備和實施的指導性文本,在實施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隨機進行調整。
(二)各項目部應按照本預案范例的要求,結合項目部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本項目起重傷害事故應急預案,報公司審批備案。
(三)發生起重傷害安全事故或重大險情時,項目部應立即快報,并組織救援小組人員最短時間內進入各自崗位,迅速開展工作。對任何失職、瀆職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本預案范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各項目部必須在本預案實施之日起30日內,完成本項目部起重傷害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