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詐騙工作總結篇一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提升老年人法治意識和識騙、防騙能力,6月24日上午,街道專項辦、反詐辦在轄區人流密集的中山公園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宣傳活動,提升老年人對詐騙手段的“能見度”,營造人人知曉、全民參與共同打擊整治養老詐騙違法犯罪的良好宣傳氛圍。
活動中,街道工作人員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單、派發宣傳小禮品和現場答疑,囑咐老年人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短信,不輕易透露自己及家人的各種信息,引導老年人群體提高對養老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意識,切實守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
通過此次活動,使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養老詐騙對社會的嚴重危害性,增強了廣大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的識騙和防騙能力,為廣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
信息詐騙工作總結篇二
為切實提高老年人的法治意識和識詐防詐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20xx年9月5日,xx區xx街道xx社區開展防范養老詐騙宣傳活動。
活動中,社區網格員、紅袖標志愿者提醒老年人不輕信陌生電話和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證信息、存款、銀行賬號等,不輕易點擊可疑鏈接和告知陌生人驗證碼。特別是對所謂的“小便宜”一定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收緊自己的“錢袋子”。
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提高了轄區老年人的日常防騙意識,營造了反詐騙濃厚氛圍,讓“銀發一族”安心健康生活。
信息詐騙工作總結篇三
為進一步提升老年人防詐反詐意識,有效預防養老詐騙犯罪,8月24日,縣法院刑庭聯合機關黨委組織8名干警來到xx古城,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宣傳活動,幫助老年人守好“錢袋子”。
活動現場,干警們通過懸掛宣傳橫幅、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結合典型案例,為來往群眾講解養老詐騙常見的`“套路”手法,叮囑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識,謹防養老詐騙陷阱。同時,干警們還現場指導老年人及其家屬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切實織牢防范養老詐騙“防護網”。
此次活動,共發放宣傳材料160余份,接受現場咨詢30余人次,提高了老年人防范養老詐騙的“免疫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信息詐騙工作總結篇四
最近,一些同學在校園內外的手機和錢包被偷,經常接到兼職電話索要身份證號碼等。因此,為了增強學生的盜竊、詐騙、防刮意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我們應該進一步推進“和諧安全校園”的建設,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我們班舉行了一次以“防盜、防欺詐、防扒竊”為主題的班會。
1、結合近期校園安全案例發言
2。結合所見所聞對校園中的真實安全事故作出分析。問題涉及火災、盜竊、詐騙等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重點強調了宿舍電器使用安全如何逃避火災等人身安全,手機、現金及銀行卡等財物安全。
1、通過學生宿舍防盜、防騙、防扒等方面的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遭遇突發安全事故時的逃生自救能力。學生應嚴格遵守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學生宿舍管理的有關規定。
2、進一步提高自衛安全意識。貴重物品應妥善保管并隨身攜帶;離開宿舍和睡覺時鎖好門窗,短時間離開宿舍時鎖好門;不要把鑰匙借給別人,不要呆在宿舍里;當陌生人進入自己的宿舍或相鄰的宿舍時,他們應該仔細詢問。如發現可疑人員,應及時向值班室報告或撥打學校報警電話。
3、各宿舍舍長要召開宿舍安全教育會議,提高同學們安全防范意識。同時,要求學生把班主任或身邊好友的電話告訴家長,一旦有盜竊和行騙等此類情況發生,家長要通過自己掌握的電話來求證,不可輕易相信他人,以免蒙受損失。
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處處小心,安全第一,多注意保護自己的物品,減少個人損失。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做人,每天過健康的生活。
信息詐騙工作總結篇五
近年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移動互聯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多地享受到現在通信帶給我們的便利: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加快溝通的速度;及時了解資訊的.變化。但有陽光難免會出現陰影,一些和電信,網絡相關的詐騙也日漸浮出水面。
所謂電信詐騙是指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打款和轉賬的犯罪行為。
遠程和非接觸是電信詐騙的兩個特點,也正是因此而給破案和追逃造成一定難度。為了逃避法律風險,有些騙子會躲在境外作案;由于是隔著電信這個媒介,被害人通常是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由于投入低,收益高,風險小,操作簡單,電信詐騙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興后開始“茁壯成長,方心未艾”。讓人防不勝防,給老百姓帶來經濟損失和精神壓力。
看了《暗流涌動》防詐騙教育片,我對如何防范電信詐騙有了新的認識。
如何預防這類犯罪行為,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可以身體力行,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護個人隱私,不隨意透露自己或者家人的個人信息,比如手機號碼、姓名、地址、身份證號碼等,讓罪犯找不到犯罪行為實施的機會。
2.不輕易點開陌生人的鏈接或者添加陌生人的微信,避免手機中毒。
3.加強對身邊人員的宣傳,特別是家里的老人,讓他們不要輕易受騙:告訴他們詐騙電信的特征,如何甄別真偽,了解如何找到正規渠道。
雖然出現了一些陽光下的陰影,但我們不應因噎廢食,只要加強全民防范意識和法律建設,我相信不久,與電信詐騙相關的犯罪會降低甚至消失。到那時,我們才能放心大膽地享受“天涯若比鄰”這樣的現代通訊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