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從前慢讀后感篇一
01
初冬的陽光透過落地玻璃窗,輕輕淺淺地灑落在鐘毓的身旁,她起身想要拿出昨晚看了一半的那本書,卻不小心撞倒了旁邊的瓷偶。
隨著一聲脆響,瓷片散落在地板上,有什么東西閃了下她的眼,順著光芒望去,一枚銀色的戒指,靜靜地躺在那里,像是在等待主人的臨幸。
鐘毓彎下腰去,撿起那枚戒指,逆著陽光看過去,銀色的弧形邊上刻著“love”字樣,她的心竟然不由自主地收縮了一下。
沒想到這枚戒指竟然在這里靜靜地躺了十年,十年的時間,歲月變換了容顏,而它竟以這種方式重新出現。
02
十年前,鐘毓24歲,正是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更幸運的是,她還有一個視她如生命的戀人,他們是大學同學,同窗四年,戀愛四年,并約好了一畢業就結婚。
而此時,離他們畢業還不到一個月,聽說男友的父母已經訂好了酒店,只等著他們畢業就可以辦喜事。這時的她就猶如落進了蜜罐中一般,就連喝水都充滿了甜。
閨蜜不止一次地笑話她,說大好時光不懂珍惜,竟然要跑去做別人的老婆。可她總是笑著說,能嫁給最愛的人不就是女人一生的心愿么。
也許是上天也妒忌她的幸福,那個說好了要愛她一生一世的男人,竟然在訂婚的'當天缺席了,只給她發了一條信息:對不起!
看著身上潔白的禮服,還有滿堂議論紛紛的親朋好友,她覺得這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天,也許從此刻起的她的生命就只剩下灰暗。
此后的一個星期,鐘毓把自己關進房間里,不吵不鬧,但也不吃不喝,不與任何人接觸。好像心底的那些傷不暴露在陽光下,就會在黑暗里慢慢地融化。
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條信息就像一把鋼刀,把她削的體無完膚,她只有閉上耳朵,才能假裝他還在愛自己。
03
閨蜜用同樣的執著敲開了她的門,因為只有她知道,看似堅強的鐘毓,其實內心無比柔軟。
鐘毓靜靜地坐在那里,問閨蜜:“是不是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愛情?所謂的天長地久不過都是騙人的把戲。”
閨蜜沒有回答,把手機伸到她面前:“這是他們在歐州旅游的照片,不過是失戀一場,犯不著把自己搭上!”
鐘毓看著屏幕上洋溢著幸福的兩個人,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等她情緒平靜后,閨蜜把鏡子放在她面前:“你看看,現在的你是什么樣子?對付舊情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后悔!”
鐘毓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雙眼紅腫,皮膚焦黃,沒有任何光澤,好像一下子老了十歲。她不甘心就這樣下去,她還年輕,閨蜜說的對,要讓他后悔的唯一方式就是讓自己過的比他好。
第二天,鐘毓便不再沉淪在回憶里,她把房間重新整理了一遍,讓陽光照進來,給自己畫上精致的妝容,然后對著鏡子粲然一笑。
04
從那段被拋棄的感情中走出來以后,鐘毓開始意識到任何時候都只有自己最可靠。
她收拾好心情,應聘到一家合資單位,從最低級的業務員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為自己的未來打拼。
別人不想做的事情她做,別人不愿加的班她加,別人不想接的客戶她接。總之,她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永遠馳騁在前方的疆場上。
工作的第三年,她被提升為業務組組長,別人都在羨慕她的好運,而只有她自己明白,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有不勞而獲,她今天的成績是她用一千多個日夜的辛苦勞動換來的。
工作的第五年,她升為業務部經理,逐漸褪去了往日的青澀,為人處事也日益成熟,渾身上下透露著知性的優雅。
除了身邊還是沒有伴侶之外,她現在的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多少人都要給她介紹對象,而她卻只是笑而不語,而她的內心,也許只有閨蜜最清楚,她是想成為最棒的自己,才有翻牌的資本。
05
鐘毓三十歲的時候,依舊習慣獨來獨往,在別人眼里也許是形單影只,而在她自己眼里,她特別喜歡現在的這種狀態。
可以一個人看一場喜歡的電影,品一份兒口啤超爆的甜品,聽一場觸及心靈的交響樂。也可以一個人在跑步機上流汗,獨自到郊外爬山,到河谷游玩……不用刻意去想著誰,也不用擔心要看某人的臉色。
可即使這樣,愛情還是和她不期而遇了。對方是合作公司的副總經理,年輕有為,且學識過人,第一次在公司見到鐘毓,便對她一見鐘情。
雖然鐘毓的內心還是對愛情抱有著觀望的態度,但還是被他的細致又溫暖的照顧感動了。在一次感冒時,男人不知疲倦地呵護,讓她心生愛意,又經過兩個多月的了解,兩人終于確定了關系。
有了上次的經驗,鐘毓不再投入全部的熱情,而是留三分愛給自己,任何時候都不做他的附屬品,而是做特立獨行的自己。反而是這樣,讓對方對她的愛越來越激烈。
兩年后,他們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平淡而又溫馨地生活著。鐘毓在婚后還是留在公司里,她說必須要讓自己有價值,才能在婚姻里更有尊嚴的生活。
鐘毓的改變一點點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也給了自己擁抱和擁有幸福的權利。
06
而如今的她,再次看到當初的那個訂婚戒指,即使內心還有些許的觸動,卻早已放開了那根繃緊的神經。
當初說好的報復,早就在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慢慢忘卻了,而那個人的好與壞也早已與她無關。
打開窗子,隨手揚起,那個銀色的光圈便消失在視野里。
鐘毓拿起掃把,準備清掃地面,隨著開門聲響起,一句焦急的男聲響在耳邊:“別動,讓我來,小了傷著自己。”
她看著老公一臉擔心的表情笑了:“這點小事兒我還是可以做的。”
“我說過,體力活給我做,你只管顧好自己和寶寶就好了。”說完一臉寵溺地摸了摸她的頭。
沒想到,在職場上馳騁多年的她,到了他這里就被變成徹頭徹尾的小女人。
窗外的陽光,灑在老公的臉上,鐘毓心中無限感慨,時光果然沒有辜負她。
往事不堪回首,時光不容她訴深情,卻許了她一份真摯的愛情,如此甚好!
從前慢讀后感篇二
從前慢,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以一首簡單的歌曲,勾勒出了現代社會節奏的快速和人們生活的匆忙。現代社會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忙碌成為了一種常態。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卻越來越少,當回顧過去時,我們常覺得很可惜,希望能夠慢下來。而《從前慢》正好提醒我們要慢下來,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這首詩讓我深有感觸,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首先,《從前慢》通過描述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向人們傳遞了一種懷舊的情感,讓人們從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詩中“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描繪了從前人們生活的簡單、慢節奏的情景。相比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匆忙,從前的生活更為寧靜和悠閑。這種慢節奏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朋友相處,交流感情,創造美好的回憶。而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則常常讓人們無暇顧及身邊的人與事,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和理解。
其次,《從前慢》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審視與他人的關系。詩中“慢慢的讀”,“慢慢的訴說”,提醒我們要花時間去享受生活,與他人進行真摯的交流。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被工作壓力和生活瑣事所困擾,忽略了與他人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并非僅僅是簡單的問候和寒暄,而是通過深入的溝通與理解,建立真實的情感連接。人們應該慢下來,用心傾聽他人的心聲,用心去感悟他們的喜怒哀樂。只有當我們與他人的關系更為親近,才能建立更加仁慈和和諧的社會。
再次,《從前慢》表達了對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的一種回望和思考。詩中“現在的我們一切都很快,食物、知識和愛情都很快”,說明了現代社會一切都在快速變化發展,而人們常常因為追求速度而忽略了生命中的美好。如果人們都追求快速,那么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也會變得匆忙而膚淺。而當我們慢下來,用心去感受和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體會生活的美好。適應現代社會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慢下來,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最后,《從前慢》讓我想起了曾經的無憂無慮,讓我在現代社會的浮躁中找到了一份內心的安寧。現代社會一切的發展都在追求效率和速度,人們變得匆忙而著急,但是這種匆忙并沒有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相比之下,從前慢的生活方式就像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讓人心醉神馳。當我們慢下來,用心去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總而言之,《從前慢》是一首讓人反思和思考的詩歌,通過對生活節奏的對比,向我們展示了從前慢的生活方式的美好和價值。當代社會雖然繁忙,但我們應該懂得放慢腳步,用心去體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有當我們擁有一顆寧靜的心,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中的美好,體會到生命的真諦。
從前慢讀后感篇三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那時候沒有微信沒有qq,沒有任何通訊工具。可是他們依然保持著聯系,他們會為一封期待已久的書信緊張好幾天,收到信的雀躍,他們那么多年后依然記得。
在信里彼此將百般思緒,傾注于筆端,留存于紙墨,字里行間常飽含溫暖和真誠。時隔多年后再次展讀,仍能感覺到書寫者的體溫和當初的情真意切。
走那么久那么遠的路,就是為了見心上人一面,哪怕只是遠遠的看著他,心里也是欣喜萬分的。
那時候的愛情好像要經歷過很多次磨難和同甘共苦后才能許了這樣一個人,好像沒經歷一點什么,這個人依然只是不能觸碰的陌生人。
那時候的愛情箴言是擇一人終老,最浪漫的事情便是與你慢慢變老。
在他們看來,愛情不是天崩地裂撕心裂肺,細水長流就是最好不過,偶有爭吵,也是能各自退一步,遇上問題,修修補補,也是一生。
那時候的愛情,哪里要問三觀合不合,哪里要問是不是真愛。日子都是人過出來的,兩個人的幸福是要彼此用心對待的'。
就像郝云在《活著》里面唱的一樣,我們就像一只只城市里忙忙碌碌的小螞蟻,一年一年飛逝而去,還是那一點點小積蓄,喜歡的好多東西還是買不起。
我們已經被忙碌的生活麻痹了自己的生活神經,越來越難以發現美麗,越來越難以感知快樂。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里,我們已經全然忘了如何詩意地棲息。我們的人生也因詩意的缺席,而顯得異常貧瘠。
哪怕心里明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可是現實就是大多數人都在眼前的茍且里喘息,也不想再爬出來。
我們身處一個凡事都要講求效率的時代,周遭的一切仿佛按下“快進鍵”,快速進入一段感情,快速熱戀,快速厭倦,然后快速抽離。
我們很難再愿意將真心交付他人,很難再掏心掏肺對一個人好,或是為了一個人徹夜痛哭,似乎變得麻木,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都不再那么明顯。
我們飛蛾撲火在愛情受過傷害后,開始戒備,自我保護,不再輕易言愛。
然后像一顆渾身長滿刺的仙人掌,不再對人敞開心扉,不再用靈魂與人相遇。
世間最可悲的,莫過于喪失愛和感動的能力。而我們現在就是如此。
從前慢讀后感篇四
作為一首著名的民謠,滿滿的感性和情感,帶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從前慢》這首歌曲永遠都是我們不會厭倦的經典之作。這首歌曲是一種思想的轉變,也是對于新舊思維的對比,更確切地說,是一種內心深處的變化,它讓我思考著現代文明與傳統的沖突,讓我重新審視著人們對于時光變遷的無可改變。
第一段:感受滄桑變化
在這首歌曲中,作者描述了時代的變遷以及家鄉的變化,它讓我感受到了歲月滄桑的無情,讓我想起了祖輩生活的艱苦與堅韌。再聽這首歌曲時,仿佛眼前浮現出草房子、竹編蓄水池、土坯墻等構筑物,感受到了那地道的鄉村氣息,時間仿佛也回到了從前的歲月之中。作為一個城市里的年輕人,我去鄉村時,我看到了別樣的景象,一邊是林立的高樓大廈,另一邊則是遼闊的農田和靜默的山脈,正如歌詞所寫:“可惜那景色是不能久停留”,時光繼續流淌,一切已成為記憶。
第二段:感受傳統美好
歌曲中不僅僅是感慨歲月的不可追回,也反映了當代人對舊時光的向往及內心的愁思。借由東籬菊花等傳統元素的勾勒,反映了人們對于寧靜美好的向往,更增添了生活的情感和氣息。我們也會永遠記得從前曼妙的詩詞、歷久彌新的小曲調,在回望過去時心底的內心漣漪也顯得更深刻。有些事情,有些記憶,永遠稱得上美好,即使再過好幾年,也仍然不會淡忘。
第三段:理解時代變遷
歌曲中隱含的信息是我們的生活是一種歷程,需要接受變革,不斷前行。曾經的土地變成了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傳統的文化經驗消失殆盡,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不能尊重過去,保護傳統文化,還應該在保護的基礎上,實現文化的傳承。這更加顯得重要,因為許多年輕人在追求時尚、品牌、物質的世界同時,更加需要理解何為文化附加值,何為傳統的文化美德,尤其是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
第四段:思考價值取向
歌曲中的故事情節抒發了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表達了人們對于快節奏生活的失落。生活的價值不僅僅是工作上的成就,還包括身體健康、情感豐富、家庭幸福、人際關系良好等綜合因素。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內心需要,并調整價值取向,關注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綜合指標。雖說生活是短暫的,但是在有限的人生中,我們可以將時間與自己所在的環境和人們結合,從而擁有屬于自己的生活。
第五段:反思生命與文化
《從前慢》歌曲的魅力在于其反思了文化的傳承及生命的意義,在似乎追求繁榮、忙碌和資本的世界中,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生命的意義,并追求文化的精神和心靈層面上的充實,從而為自己積累真正的財富。看待周圍的世界應該是從內向外的,無論我們身處何地,無論我們走過怎么樣的人生路,我們都可以尋找那些值得珍惜的美好,珍惜與家人、朋友、親人等人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從而擁有美好的生活體驗。
總之,《從前慢》這首歌曲在反映了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矛盾,傳達了人們追求生命意義的強烈意愿,以及對生活的思考和洞察力。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珍惜現有的生活,關注生命福祉,重新審視人生的意義。所以,在我們行走的歲月中,我們應該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淡定,真正體驗生命的美好,用真摯的情感和努力去體驗每一個時刻。
從前慢讀后感篇五
媽媽的菜園里,占領大半江山的是長豇豆。蘆葦桿搭成的人字架上,掛滿長長短短的豇豆。沿墻根,一溜的南瓜藤,黃色的花兒嘴巴樣悄悄咧著,肥大的葉片下,藏了好些個大大小小的南瓜。高大的銀杏樹是現成的絲瓜架子,嫩的老的絲瓜,有的懸掛著,有的干脆躺在樹杈上養老。
媽喜滋滋地說:南瓜是個好東西,降糖利尿,我們這些老人家當飯吃好,今年結了許多,可以慢慢吃到冬天。
絲瓜結得太多了,分給西邊奶奶家,她一個人生活很不容易。再留幾根明年做種,剩下的,讓它們在藤上長到老,洗碗刷鍋別提多好。
豇豆呢?我已經摘了一部分,洗干凈蒸好,曬成干兒了,要吃時和紅燒肉一起煮。
媽一直這樣,會過日子。
她會用毛線織各種的衣服。大人的舊了,拆開織成小的,沒人再穿的毛衣拆開后,再織成帽子,手套。她向別人取經,學會各種針法、間色。一團毛線、幾個毛團、幾根長針,手指上下翻飛,織就我們的成長歲月。
她會做布鞋。日頭好的時候,熬一小鍋糨子,把家人穿壞的衣服,一一剪開,鋪平在門板上,一層層上漿,曬干后揭下,按照腳的大小,剪鞋樣子,納鞋底。我們看著一堆破布變得挺括括,然后層層疊疊,千針萬線。某一天,聽到她喊:來,換上,瞧瞧,腳老大都跑出來了。咬斷線頭,鞋就上腳了。腳尖磨破的那只,拿去補一補,再繡上一朵花,又能穿一陣兒。
端午吃粽子,叮囑我們粽葉和繩子不要隨便扔,她收起來熱水燙過,晾曬干,收起來,下年繼續用。
雨天用過的傘,一定會撐開了陰干,再收起來。
她將過時的羽絨服送去換上外殼,變成一件嶄新的,或將衣服拆開,將里面的羽絨聚集起來縫成羽絨被。
購物的大小袋子分門別類,清洗干凈,一一折疊好,收進抽屜,留著下次再用。
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后,她每次大駕光臨,總女王南巡一樣,到處視察。害得我常常提前幾天整理櫥柜,不要的東西,趁她不在,趕緊處理,否則,耳根難以清凈,狂轟濫炸后必會一邊數落,一邊指點:這樣用過幾次的東西就不要啦?鞋子后跟磨掉一點點,去換個跟不就行了,干嘛扔掉?買這么多紙杯干什么?茶杯用的時間多長啊!你怎么這么不會過日子啊!
常常電話里吩咐:東西不要隨便扔,都帶回來。媽媽的家成了儲物倉庫,她把舊物細細分類,哪些留作紀念,哪些可以送給別人排上用場,哪些修修補補還能接著用。
可是,看到媽媽的家里,各種舊物有序排列,隨時等待主人召喚、征用的樣子,上面好像有著時光留下的印記,那么親切。那張老的八仙桌,比我的年紀還要大了吧?已經上過好幾回清漆,四角還是磨損了。老菜刀的木柄換過了,竹篩子的邊兒摩挲得光亮照人。
恍惚覺得,媽媽的日子比我生動,具體而仔細。從前的生活,人們對東西格外珍惜,什么都從長計議,始終想著以后。現在呢,到處是一次性的用具,用過就扔,不想明天,揮霍而任性。看起來東西很多,得到很容易,其實仔細想想,好東西一直不曾變多,只不過,有了復制加工的辦法,但復制品終究不能代替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