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報告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報告篇一
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報告范文一:
一轉眼,離背上行囊,踏入大學校園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年半了。在這段時間里,我深刻感受到大學生活的個中滋味。在現在這個時代,大學生的自由時間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在利用這段時間做著不同的事情,彰顯自己的個性,點綴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由此,我不禁感嘆:大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到底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就此展開了一個有關于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希望可以引發大學生的思考。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情況,我對1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并且在這次調查中,我采取了任意抽樣調查的方式,和給出了10個選項。在過一段時間后,我再對他們做出的選擇進行了收集和分析。
結果如下:1.打球等體育鍛煉17%2.院校活動及工作6%3.課余學習,鞏固專業知識21%4.閱讀課外書刊及報紙,增長見識9%5.看電視,電影及小說等10%6.勤工儉學6%7.上網聊天,打游戲13%8.睡覺5%9.社交活動,與朋友聊天,逛街7%10.打牌及其他活動8%從調查報告中看出,大學生選擇的多元化,而這也正是因為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他們不再只是圍繞著學生最基本的職責-學習,更多的出現了新的活動方式。打球等體育鍛煉和課余學習成為了大學生的主要選擇。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于是,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積極鍛煉。這樣,他們不僅收獲了知識,也擁有了健康。從而,他們更有本錢,用今天搏明天!其次,隨著科技信息的不斷更新換代,更多的大學生都手持一部手機甚至電腦。于是,他們便能更方便的上網聊天,打游戲和看電視,電影及小說等。他們總是認為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下,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好好釋放一下。只不過,有時在其中也可以收獲點什么,他們這么對我說。例如:游戲中的戰友情誼,電視里的深刻道理...還有,6%的大學生積極參加院校的活動和工作,6%的大學生勤工儉學,他們似乎收獲了更多,在工作中不斷鍛煉和提升自我的交際能力和自主能力,這對于未來的就業也是很有幫助的。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參加社交活動,和朋友聊天,逛街,其中大多數都是女孩子的選擇。女孩子對事物有著特殊的審查能力,于是聊起天來或逛起街來都似乎特別帶勁。對于課本以外的知識有著強烈求知欲的人也占了一定比例,他們喜歡看自己沒有看過的世界,或是時時關心世界各地的新聞,手里總是拿著一份閱讀材料。事實上這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不至于成為一只井底之蛙!還有一部分人也許習慣追求簡單的生活節奏,于是選擇了睡懶覺。確實,睡覺是最簡單方便的,也同樣是最經濟實惠的。除此之外,睡覺還可以養顏,這讓某些女孩子特別心動。最后,還有8%的大學生選擇打牌或其他活動,沒事便三四人湊一桌,可以一邊打著牌,一邊吃著小零食,好像挺愜意的。
也許正因為世界上的.人都不盡相同,便產生了這么多不同的想法,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另外,從調查結果上看,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似乎不再太有意義,也許是經歷了就不會有新鮮感,就不會那么激情澎湃,所以就有更多的人追求較低級的趣味來調味。但是,作為一名大學生,還要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盡早把生活重心放在學習上,娛樂活動只能為輔。這次做這么一個調查報告,是想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態度和方式,希望可以引發大學生們的思考。
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報告范文二:
在如今的大學校園里,屬于大學生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了。于是,我不禁要問:大學生們在課余時間都在做些什么?他們是如何點綴和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的?學習?工作?逛街?上網?……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營造一個活躍、向上、豐富的文化氣氛,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然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面臨著來自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課業負擔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學課余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技能,增長知識,修養身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圓滿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近日,針對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這個話題。了解我校同學的課余活動狀況,我展開了對我校大一大二各專業的200名學生的調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這次調查,我采取了任意抽樣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了大學生課余活動的內容。現在,結合一項專項調查結果,對我校學生課余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一、課余活動內容取向概況
根據一項專項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參加課余活動方面存在內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給出課余活動的12個選項之后,大學生作出了如下的選擇。
體育鍛煉11%校系活動和工作13%聊天、社交19%課余學習21%閱讀課外書刊報紙12.5%勤工助學5%上網、打游戲10%棋牌活動4%睡懶覺3%無所事事1%其他0.5%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余學習、聊天、社交、閱讀課外書刊報紙、體育鍛煉和上網玩游戲五項是大學課余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而我校學生課余活動取向是以課余學習、聊天、社交、體育鍛煉為主要活動。由于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學課余生活取向表現出年級和性別差異
各年級大學生由于心理發展水平、對大學生的適應性以及學習任務不同,在課余活動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專項調查表明,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年級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各活動項目加權選擇率的排序不同,課余學習被二、三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級學生那里卻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級主導取向有差異,二、三年級的主導取向為課業學習,一年級的主導取向卻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級對課業學習、聊天、社交、上網、打游戲、校系活動和工作、勤工助學等五項的取向有明顯的差異。而我校大一大二學生課余活動的主導取向普遍是課業學習,其次為娛樂社交。這反映了我校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在與大一新生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大部分對大學生活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各種社團、交際活動。在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緊緊抓住學習不放。反而大二學生經歷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后,感覺到那種當初洶涌澎湃的熱情有所減弱。但許多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習,同時也會積極參與一些有利于培養能力又有意義的校內外活動。
從整體看,我校大一大二學生在課余時間還是十分重視學習,特別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于我校剛剛入學的新生們,不熟悉大學學習的方式加上還保留著高中學習的狀態,使他們主要把時間用在學習上,不允許自己落下。
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報告篇二
(一)、客觀因素
1、生源地因素
從統計結果來看,農村生源學生對課余時間的利用大體上較城鎮生源學生有計劃性。在課余時間的利用內容方面,自習和上網兩項均占農村生源和城鎮生源學生課余時間的較大部分。而城鎮生源學生選擇逛街購物的比例為43.2%,為農村生源對應項19.1%的兩倍多。在逃課記錄上,農村生源學生與城鎮生源學生大體持平,大部分學生選擇偶爾逃課。在自習的狀況方面,農村生源的學生和城鎮生源學生均較注重專業課和英語的學習,但城鎮生源學生較農村生源學生更注重學習未來的發展科目,選擇此項的比例分別為27.0%和22.2%。這就說明生源地因素是影響當代大學生課余時間分配和利用的一個重要因素。生源地因素大體上能反映出經濟因素的相對影響性,因此,生源地因素應是經濟因素的根本反映。
2、有無電腦因素
統計顯示,有電腦的同學和無電腦的同學在對課余時間的計劃性方面差別不大,但是在課余時間利用的具體內容上,有電腦的同學選擇上網的比例明顯高于無電腦的同學,分別為63.2%和51.6%。在選擇兼職的比例中,無電腦的同學又高于有電腦的同學,分別為21.0%和13.2%。而在逛街購物的選項上,有電腦的同學選擇此項的比例又高于無電腦的同學,比例分別為36.8%和22.6%。在有關逃課的選項上,有電腦的同學逃課比例又高于無電腦的同學,甚至有電腦的同學選擇全逃的比例占了2.6%。據另一項統計顯示,有電腦的同學中大約75%為城鎮生源學生。因此,此種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源地因素或經濟因素。
(二)主觀因素
1、課程因素:
由于學生對開設的課程極大程度上有著厭倦或毫無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逐漸淡漠,以至于在課余時間不關心學習。
2、學生素養:
學生的學習習慣決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從緊張的高中生活轉入到清閑的大學生活,學生沒有適應學習方式上的轉變,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感覺不到學習的氣氛,沒有動力,從而開始對自己的學習放松,更多的按照自己內在的想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四、學生憧憬的課外生活
根據調查反饋回來的有效問卷,我們得出了如下圖表:
生活的安排,可以在課外生活中勞逸結合,讓自己的大學生活過的更充實有意義!著以上調查分析,我們小組希望學校相關教務領導引起足夠重視,在學校的教務水平提高的同時,使學生的課余生活質量達到一個贊新的高度!
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報告篇三
q1你對你所在的學校環境滿意嗎?
a很好172.58%
b一般38758.81%
c差15122.95%
q2你認為大學生的正常消費是?
a1000元以上142.13%
b800元―1000元11817.93%
c600--800元31447.72%
d600元以下15223.10%
而你的情況是?
a1000元以上335.02%
b800元―1000元12318.70%
c600--800元24437.08%
d600元以21732.98%
注:本校學生消費水平趨于中等.
q3你最大的'開銷用在?
a上網7811.85%
b打扮13921.12%
c電話費24336.93
d下館子12418.84%
注:電話費已占學生日常開銷的最大一部分且學生越來越注重人際溝通。
q4周末時間你會如何安排?(多選)
a看書31147.26%
b上網25438.60%
c睡覺38758.81%
d逛街34752.73%
e拍拖7811.85%
f兼職9915.04%
注:從數據顯示建議同學們合理安排周末時間.
關于學習問題
q5你有缺課的經歷嗎?
a經常375.62%
b極少22834.65%
c沒有24136.62%
注:本校學生出勤率較高.
d非常差588.81%
q6有在圖書館讀書或借書的習慣嗎?
a經常23035.00%
b偶爾34452.28%
c沒有243.65%
注:本校學生不善于利用圖書館資源
在學校眾多協會中,你印象最深的協會是?(請說明原因)
答:心協---131
青協---118
公協---111
注:各社團仍需努力,認更多同學進一步了解社團的性質和作用。
q10你參加社團的目的是什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報告篇四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大學生獨立意識增強、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逐漸增多,大學生對課余生活的時間安排與利用方面呈現了多樣化的趨勢。同時課余生活的質量也不斷隨之下降,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甚至造成學生的行為偏差。因此,增強大學生對課余生活的認識,控制課余生活的負面影響,提高大學生課余生活的質量尤為重要。
(一)調查目的
為了進一步了解在校大學生如何處理課外生活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提高課余生活質量,使得學習與課余的時間分配達到最佳化,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大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質量。為此,我們對這一課題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幾點建議,為學校的教務計劃提供一些參考。
(二)調查時間、對象我們小組于10月至11月對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一至大三學生的課余生活的安排與利用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
(三)調查方式
農村的學生66人,大一26人,大二31人,大三38人。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現狀分析
這里所指的課余生活是指在課余時間里所做的各種活動。而課余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周一至周五從早九點到晚九點期間除去用于上課的.時間所剩余的時間;另一部分是周末的全天時間。
1、大學生課余時間及課余活動狀況
(1)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充裕。
通過對所的數據的頻數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學生的課外時間最多,平均達到每天六小時,而大三學生的課外時間相對較少,平均每天兩小時。如圖課外時間柱狀分析圖。
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對課外生活自我安排的態度可以看出,50%同學都是稍微安排自己的課外生活,余下的部分,約有10%是仔細安排,而大多數都是無所謂或者不安排,由此可見大學生對自己的課外生活都是沒有自主安排得,由此窺視出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質量出于一個不理想的水平之上,亟待解決。
(2)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類型以娛樂主導為主。
根據某種活動在課余生活中的主導地位為標準,可簡單地將大學生課余生活分為學習主導型、活動主導型、運動主導型、娛樂主導型等類型。在學生課余活動中選擇率最高的是上網,占89%,而睡覺、玩手機、體育運動等也分別占55%、445和35%,這說明大學生課余生活類型是以娛樂主導為主。
2、對課余生活的利用情況
大學生課余生活脫離了社會,不利于技能和經驗的提高在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中,做兼職、義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人很少,體現了大學生的課余活動脫離了社會,不利于大學生在個方面能力與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學生為走向社會做準備。
以上的種種數據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目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課余生活的狀況,對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狀況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二)對比分析
1、不同性別的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對比分析
其中在購物和健身方面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在購物這一項上女生占36%,而男生只有16%;相反,在健身一項上男生占22%,而女生則7%。通過性別之間的對比我們不難得出,男女生之間的課外生活所存在的差異極大程度上是受各自性別因素上的影響。
2上網的學生多,使用時間長,上網目的不一。
從調查結果看,約40%的學生每天花2-3小時上網,占其所有課余時間50%左右,且12%的時間用于學習查資料,68.6%的時間用于聊天,上校內及論壇,看影視劇。這表明,網絡在大學生課余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越來越鐘情于這種新興的娛樂學習方式。但僅有12%的上網時間用于學習查資料,其余大部分用于聊天,沖浪,游戲和看影視劇。可見,大學生的網絡的學習價值和功能有待開發和提高。
3、上網的主要內容分析
網絡資源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但是如何正確利用確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據調查統計,在選擇上網的同學中,以學習為目的的占45%,朋友聯絡需要占21%,娛樂占28%。由此可見,大多數同學上網的主要目的是健康的,但仍有相當部分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或者有其他不健康的目的,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關注學生上網的內容。
三、影響大學生課余時間分配和利用的若干因素分析
(一)、客觀因素
1、生源地因素
從統計結果來看,農村生源學生對課余時間的利用大體上較城鎮生源學生有計劃性。在課余時間的利用內容方面,自習和上網兩項均占農村生源和城鎮生源學生課余時間的較大部分。而城鎮生源學生選擇逛街購物的比例為43.2%,為農村生源對應項19.1%的兩倍多。在逃課記錄上,農村生源學生與城鎮生源學生大體持平,大部分學生選擇偶爾逃課。在自習的狀況方面,農村生源的學生和城鎮生源學生均較注重專業課和英語的學習,但城鎮生源學生較農村生源學生更注重學習未來的發展科目,選擇此項的比例分別為27.0%和22.2%。這就說明生源地因素是影響當代大學生課余時間分配和利用的一個重要因素。生源地因素大體上能反映出經濟因素的相對影響性,因此,生源地因素應是經濟因素的根本反映。
2、有無電腦因素
統計顯示,有電腦的同學和無電腦的同學在對課余時間的計劃性方面差別不大,但是在課余時間利用的具體內容上,有電腦的同學選擇上網的比例明顯高于無電腦的同學,分別為63.2%和51.6%。在選擇兼職的比例中,無電腦的同學又高于有電腦的同學,分別為21.0%和13.2%。而在逛街購物的選項上,有電腦的同學選擇此項的比例又高于無電腦的同學,比例分別為36.8%和22.6%。在有關逃課的選項上,有電腦的同學逃課比例又高于無電腦的同學,甚至有電腦的同學選擇全逃的比例占了2.6%。據另一項統計顯示,有電腦的同學中大約75%為城鎮生源學生。因此,此種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源地因素或經濟因素。
(二)主觀因素
1、課程因素:
由于學生對開設的課程極大程度上有著厭倦或毫無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逐漸淡漠,以至于在課余時間不關心學習。
2、學生素養:
學生的學習習慣決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從緊張的高中生活轉入到清閑的大學生活,學生沒有適應學習方式上的轉變,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感覺不到學習的氣氛,沒有動力,從而開始對自己的學習放松,更多的按照自己內在的想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四、學生憧憬的課外生活
根據調查反饋回來的有效問卷,我們得出了如下圖表:
生活的安排,可以在課外生活中勞逸結合,讓自己的大學生活過的更充實有意義!著以上調查分析,我們小組希望學校相關教務領導引起足夠重視,在學校的教務水平提高的同時,使學生的課余生活質量達到一個贊新的高度!
xx調查小組
11月28日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安全事故調查報告
2.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范文
3.弱勢群體社會調查報告
4.關于社區建設工作的調查報告
5.周圍的環境調查報告
6.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報告篇五
年級______________性別________
一、你在課間干什么?
a游戲b看書c睡覺d其他
二、你的老師經常占用你的課間嗎?
a是b否
三、你的老師經常拖堂嗎?
a是b否
四、你覺得老師拖堂對你的學習是否有幫助?
a是b否c不清楚
五、你在課余有參加補習班嗎?
a有b沒有
六、如果參加了補習班,那你對它感興趣嗎?
a是b否c不清楚
七、你在可與有參加興趣班(如音樂補習班、美術興趣班等)嗎?
a是b否
八、如果你參加了興趣班,你覺得有趣嗎?
a是b否c不清楚
九、參加興趣班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
a有b沒有c不清楚
十、參加興趣班是你自愿的嗎?
a是b否
十一、如果讓你安排你自己的課余時間,你會怎樣安排?
a總是玩b總是學習c邊玩邊學習